記者 李彬
上海消息 針對部分上市公司頻頻濫融資的現象,一些業(yè)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管理層應該為規(guī)范再融資構筑二道“防火墻”。即建立專戶管理制度,防止募集資金被濫用;嚴格券商事前控制職責,防止上市公司無節(jié)制地濫發(fā)。
在我們的證券市場上,一些再融資公司募集資金使用效率非常低下。有的公司募集資金一到帳,或被轉移到資不抵債的大股東戶下,或被拿出一兩個億用作委托理財,或被變戲法一樣改作他用,由此帶來的則是上市公司“變臉”頻頻,甚至有可能引發(fā)證券市場的一連串信用危機。對此,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微博]日前建議,中國可借鑒國際經驗,在上市公司中建立保證信托人制度。
業(yè)內人士對這一建議深表贊賞,并結合中國證券市場目前的實際,提出了建立操作性較強的募集資金專戶管理制度的建議。所謂專戶管理,就是對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用專門帳戶進行管理和監(jiān)控。具體而言,上市公司再融資完成后,必須將募集的資金打到公司指定的專用帳戶,做到專款專用,投向公司當初既定的項目,而不能再被隨便用作“拆東墻補西墻”。與此同時,上市公司應對專用帳戶資金的進出往來及時披露,會計師在做年報、中報審計時,要對專戶管理資金的使用情況做專門表述。地方證管辦在定期巡檢中,要對此進行嚴格檢查。只有構筑起了募集資金監(jiān)控這道“防火墻”,才能使募集資金不會出現“買醋的錢去買醬油”的現象。
另一道“防火墻”的重要主體之一就是發(fā)行第一“把關人”的券商。業(yè)內人士認為,隨著發(fā)行機制市場化,券商的責任更大。目前中國證券市場尚未走出供需不平衡的窠臼,導致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基本還是由公司自己說了算;而為了爭取項目,券商往往任由公司甚至與公司攜手“自說自話”。但近期大盤的大幅下挫,已經深深打擊了一批正在或已決定于近期再融資的公司,一批券商也因此有可能成為上市公司的“股東”。隨著中國證券市場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監(jiān)管部門對再融資公司的嚴格審核,如果券商還不盡快建立事前控制制度的話,發(fā)不出去的一刻恐怕就在眼前。
這些人士指出,作為上市公司配股、增發(fā)的推薦人,券商應嚴格篩選那些業(yè)績優(yōu)良、運作規(guī)范的上市公司,并在公司董事會形成再融資決議前,以專業(yè)顧問的身份參與方案的設計,努力促進和制衡上市公司再融資方案的合理以及投資決策的正確。如果這道“防火墻”不建好,券商很可能會“引火燒身”,包括承銷風險、信譽降級及民事處罰等。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