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米農:被多摩時代遺忘(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 07:55 東方早報
事實上,無論在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還是在“多摩”,農業賽跑的腳步都遠遠落后于工商業。 今年5月召開的越南國會第十二屆第三次會議上,農業與農村發展廳政策戰略研究所主管鄧金山把“槍口”直接對準只顧橫沖直撞的越南工業。他指出,越南70%的化肥和農藥都被用于出口,在高價工業原料的壓力下,農民還必須把50%農產品供給城市或出口,“農村的壓力太大了。”鄧說,“越南工業必須對本國需求負起責任。” “經濟發展的重點是工業和外商投資,而不是農業。”鄧金山說。他委婉指出,為國家出口做出巨大貢獻的農民,卻嘗不到改革的甜頭。 光靠賣谷并不能養活自己,這是許多村民的共識。拿何庭事一家來說,他的一子一女都已成家,兒子當兵,女兒在鎮上的工廠做工,老夫妻每月的開支僅需40萬盾。盡管如此,農產品每年帶來的1000萬盾(約合人民幣4160元)收入仍然讓夫妻倆捉襟見肘,特別是遇到紅白喜事和其他額外的大筆開支。好在老何原先工作的氮肥廠每月給100萬盾(約合人民幣416元)退休金,二老還稍感寬裕。 在龍池村的400戶農民中,何庭事一家算“中等生活水平”,他用手撥著斷柄的小茶杯,眼底略帶滿足。客廳里放著一張掛簾的四方木床,兩頭分別是舊沙發和木柜。家里沒有電話,僅有的兩件電器是SONY電視和LG冰箱,雖說看上去像是五六年前的型號,品牌卻一如城里人般講究。 龍池村平均每個家庭都有2個(或以上)成員在工廠上班,只有退休后的老人才會專心在家務農。“但是沒有棄田不種的。”阮文廉說,“有些農民在外打工,就把土地轉讓給別人。”外資工廠給的底薪是60萬-70萬盾/月(約合人民幣250-290元),加上獎金每月收入不超過120萬盾(約合人民幣500元)。這里的人并不愁找工作,靠近河內的地理優勢近年來吸引不少外商投建工業開發區。隨著副業漸漸發達,一些農村婦女也習慣在家打零工,每月有30萬-40萬盾(約合人民幣125-166元)補貼。 但在越南中部或北部山區,僅靠務農生活的村民就沒有那么幸運。當地報紙說,隨著今年物價飛漲,有些農民賣糧的錢還不夠生活費。“盡管政府正努力改善農民生活,農村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負責農業政策戰略的鄧金山坦言。 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正給這個急于經濟沖刺的發展中國家帶來困擾。越南國會第十二屆第三次會議的召開正值米價波動之后,于是代表們對農村問題的意見也比往常更為尖銳。來自中部清化省的代表黎文強說,去年的暴雨洪災已讓數千家農戶掙扎在貧困線上,各種稅費令他們不堪重負。 “現在每年只要交4萬盾(約合人民幣16.6元)居住費,其他稅都差不多免了。”何庭事對政府的減稅政策相當滿意。不過建設農村的其他費用接踵而來,要想把孩子送進村里嶄新的幼兒園和小學,一大筆“建設費”不可避免;修路和社區醫院也要收費。 何庭事說,他現在最大的心愿是讓兒子好好結個婚。在農村,一場體面的婚禮花費大約在3500萬盾(約合人民幣1.5萬元)左右,此外,男方若有條件還要買地蓋房,“那就是兒子的事了,我沒能力幫他。”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