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米農:被多摩時代遺忘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 07:55 東方早報
如果不是“米荒”的謠言,占越南人口80%的農民現在仍可能被遺忘。“多摩”(doi moi,越南的經濟革新)時代的關鍵詞是工商業和外商投資,和城市里“先富起來”的中產階層相比,農民并不是經濟革新的直接受益人。 早報特派記者 俞懿晗 發自越南北江省 河內米價被哄抬到70000盾/公斤的那天,武榮南猛然想起自己在永安(Vinh Yen)鄉下的嬸嬸。他當即輾轉打去電話,被告知“鄉下還有些存米,如果不夠吃可以來拿”,武榮南這才放心了些。 “說起來很慚愧,我好久沒和嬸嬸聯系了。”大學畢業3年,在河內外資公司拿美元工資的武榮南告訴早報記者。他自我安慰般地解釋說,小時候覺得鄉下很有新鮮感,但如今再回到越北的農村,只覺得落后無聊,與閉塞的村民也格格不入。 然而搶米之風越行越盛。在妻子的催促下,武榮南5月底還是坐了趟大巴回農村“探親”。來回6小時的車程收獲頗豐——他從鄉下運來10袋香米,當時,這在河內的集市每袋被哄抬到2.5萬盾(約合人民幣10.3元)。 和武榮南一樣,河內和胡志明市許多埋頭賺錢的中產階層加入了下鄉運糧的隊伍。對習慣于商務樓、冰咖啡的越南年輕人而言,國際米價的瘋長似乎讓他們幡然醒悟——在這個世界排名第三的大米出口國,農民依然是國家支柱。 如果不是“米荒”的謠言,占越南人口80%的農民現在仍可能被遺忘著。雖然1986年的“多摩”(doi moi,越南的經濟革新)始于農村,但22年后的今天,“多摩”時代的關鍵詞卻是工商業和外商投資,和城市里“先富起來”的中產階層相比,農民并不是經濟革新的直接受益人。 6月6日,糧食出口禁令生效近3個月后,越南總理阮晉勇宣布,對國內至少390萬公頃農田提供保護,以確保越南國內長期的糧食安全。 10天后,河內以北50公里的北江省安勇縣新民鎮,農民們對政府保護措施一無所知。北江省農業與農村發展廳廳長阮文廉(Nguyen Van Liem)向早報記者表示,政策“還沒落實到地方”,“我也只是在報紙上看到。” 米貴的代價 66歲的何庭事一年前才從鎮里的氮肥廠退休,過起了“純農”生活。記者來到他家時,何老伯的妻子正在小院子里脫谷,老式脫谷機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女主人的臉上布滿風霜,手腳被曬成黑褐色,劃痕道道。她也戴著竹制斗笠,讓人想起河內街頭販賣的那些越南傳統繡畫,斗笠下的女子卻總是水潤婀娜。 年初的嚴冬令越南北部紅河地帶的春收時間延遲了一個多月。原本每年農歷4月收獲的第一季稻,今年直到6月下旬才能收割。家住新民鎮龍池村的何庭事一家也不例外。他們正在準備用于下一季播種的稻谷,身穿深藍色廣告衫的何庭事抓起一把黃澄澄的稻谷說,他家種的是從泰國引進的香米,口感好,售價也較高,在河內超市通常要賣到2萬盾/公斤(約合人民幣8.3元)以上。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