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
新華網北京7月10日電(記者劉麗娜)規則即法。國際關系中,訂立規則往往是國家間博弈的最高形態。規則一旦確立,意味著某種平衡達成,將影響一定階段的穩定。
有觀察家認為,在當前全球最重要也最復雜的雙邊關系——中美關系之間,規則制定權的合作與競爭日益增多。從這個意義看,正在北京舉行的最新一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中美雙方就雙邊乃至多邊的一些重要規則進行對話、競合的平臺。
而規則博弈之所以會成為中美專家關注的熱點之一,在于國際關系現實的變化。僅就經濟軌道而言,近年來,兩個大國的競合態勢在越來越多的場合、渠道和領域中增強。以貿易和金融領域為例,圍繞雙邊投資協定(BIT)、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金磚國家討論建設開發銀行、一些重要國際組織改革等多項議題,國際上關于中美背后規則博弈的輿論時有出現。
長期看,這是歷史潮流的自然趨勢。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總裁拉加德[微博]在今年一次講話中判斷,新興經濟和發展中國家的整體崛起是近年來以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歷史大勢。新加坡著名學者馬凱碩說,“我們這個世界正經歷著不可逆轉的大融合。”這種大趨勢和大融合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極為深遠。而經濟規則只是新生的經緯脈絡中之一環。人類社會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力和智慧來順應和把握其帶來的劇變。
中期看,這是最近一輪全球金融危機后國際力量對比變化的結果。2008年爆發于發達國家的國際金融危機迄今已六年,盡管緊急狀況暫告止歇,但危機帶來的影響仍在延續。正是由于這次危機,使得新興經濟和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的總量與增量中的相對占比都顯著提高。而發達經濟體在全球經濟的占比相對下降。興衰之間,力量變化不言自明,規則變化的需要亦在情理之中。世界銀行[微博]行長金墉等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在許多場合都表示,國際經濟關系的規則要適應新的世界經濟現實。
再從雙邊關系看,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戰略張力,必然會體現在國際關系的各個層面,經濟關系自不例外。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持續相對高速成長的新興經濟,美國依然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二戰后所形成國際經濟金融秩序的主導者。二者之間不可避免會在新規則形成的過程中,既面臨利益的契合,又面臨一些客觀差異。
今年上半年,中美經濟關系中就又出現一些噪音。對于時不時就會出現的差異與噪音,美國前財長保爾森認為,雙方對此都能坦誠相見,都有著積極推動雙邊關系健康發展的堅實意愿。
古人云,靜力不發為“勢”,蓄勢出擊為“力”。有專家指出,中美之間,以“勢”平衡為上,以“力”竟功宜慎。兩國關系山高澤長,不會為一時一事所遮蔽。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兩國關系要“多栽花、少栽刺”,要相互尊重,聚同化異。
反觀在全球和雙邊經濟關系中的規則問題,可以期待,中美雙方會秉持長期合作之本,在競合中多對話、求共贏,使中美合作的紅利既有利于各自國家利益,又能惠及全球。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