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7月4日消息,今日在外灘國際金融峰會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委副市長屠光紹認為,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深化市場化改革的核心,但政府在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上存八個不適應,還未從過去的習慣中完全走出來。
一是在市場發揮作用的性質和基礎上面,政府的認識不適應。屠光紹指出政府存在某些理解偏差,“中國特色是什么呢?恐怕是市場不一定像外面或者是其他的國家和地區那樣能夠發揮決定性作用。”還有人認為既然讓市場發揮作用,就全部放手給市場。
二是對市場發揮作用的規律和方式不太適應。他表示,“長期在政府部門工作或者是監管部門工作,老覺得政府的‘手’,好象比較有效、比較快。”市場有其規律和方式,政府有時會忽略這點,習慣性地認為通過出臺操作政策就能見效。
三是政府要接受市場規則的約束上不適應,還沒從過去長期約束市場的狀態中走出來。
四是在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上不適應。市場主體包括國有、民營、外資等,怎么樣能夠平等地對待各類市場主體?屠光紹認為,政府還會不自覺地在具體工作中對國有資本產生傾斜,出現一些“彈簧門”“玻璃門”事件。
五是在市場創新發展過程當中的不適應。很多的市場主體的各種創新都在加快,例如“四新”現象: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產業。“政府對于創新產業和企業的支持,習慣用政府的辦法。比如我給你一塊地,給你財稅上的支持,這個必要不必要?是必要的,但對于這些‘四新’的現象,恐怕我們需要研究新方法。”屠光紹如是說。
他思考,“四新”發展的關鍵在什么地方?例如對互聯網金融,地方政府,在管理方面、在服務方面,怎么樣能夠配合和支持新金融的發展?首先要放松管制,讓它有發展的余地和空間;而且要重視人力資本;還需要給予更多信譽和法制良好環境。
六是在履行政府職能,完善市場監管上不適應。屠光紹認為,這個問題的核心在于政府不熟悉如何市場監管,因為政府主要做審批,但簡政放權之后,職能側重改變,也就會出現監管不到位或者過度的情況。
“過去有很多審批,后來減少審批變核準,但核準比審批還要煩瑣。后來又不用核準叫備案,但備案的過程比比審批還要長,最后不要備案,叫評估。但評估是對企業干預的過程,抑制了市場活力。另外還有監管,進行大量檢查,但檢查過多又會增加企業負擔。”
七是不適應接受市場機制優勝劣汰之后產生的結果。雖然加強了退市規則的作用,但政府面臨企業不穩定退市,還是會不自覺延緩退市進程,或者最好不退市,擔心引起社會不穩定。處理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也是如此,政府會不自覺地助推兌付。
八是在政府自身工作的方式、具體流程也不適應。各種政府機構的設置、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都與過去的審批經濟相聯系,但要發揮市場的作用,政府的內部改革必須加快。他認為,目前自貿區的建設已經為政府和市場關系提供了一個解決范本。(新浪財經 許旻 發自上海)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