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小米正式宣布造車,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大概是700億人民幣),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
盧偉冰對當時經歷依然歷歷在目,當時大家的觀點就是,小米一個做手機的公司,憑什么殺入百年汽車行業也能夠成功?
“你畢竟要面對那么多更加強大的公司。所以大家擔心小米的業務可能是‘雙殺邏輯’:汽車不成功,把我們的現有業務也拖垮了。”
盧偉冰表示,但其實當我們2021年決定做車的時候,我們想的還是非常清楚。大家可以發現我們做車的時候,我們做了非常重要的決策,就是小米用100%自己的錢做汽車,我們沒有像很多公司一樣把汽車業務變成獨立的公司進行融資,用外部股東的錢。
我們在2021年還叫“手機 x AIoT×車”,我們已經認為車是小米未來生態布局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環。既然它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它必須在小米自有的體系之內,不能有外部的資金形成利益不一致的結果,這會造成我們非常多的損耗,這是第一個。
加上這個頂層設計之后,我們當時又做了第二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投資100億美金。這個是21年3月雷總講的,那個時候(100億美金)大概是700億人民幣,我們在如此大的行業里面,如果你不堅定的拿出700億人民幣拍在桌子上,我們很難上牌桌的。這是我們做的第二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決定。
第三個非常重要的是要想清楚,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我們反復在問這個問題,百年大變局,這個大變局到底是什么?
最后我們想明白了——智能電動汽車是消費類電子和傳統行業的結合,但是遵循消費類電子產業的規律。
這句話非常重要。消費電子產業規律是什么?用軟件定義硬件,并且未來的產業格局會進一步收斂。我們認為行業前五名會收斂到占據市場70%的份額。
這就是為什么要做全球汽車品牌前五名,如果不做全球前五名,我們就是“others”,未來就是這樣子。所以我們立志用15-20年的時間成為全球前五的車廠,這是我們戰略推演的基本邏輯。
在推演的邏輯過程當中大家會發現,在過去幾年里面現有的業務已經越來越健康,2021年當我們宣布造車的時候,我們正好是1000億的現金儲備,現在我們是1516億的現金,在過去3年多造車的時間里,我們帳上的現金凈增了500多億。現在車還在燒錢,但是我們現有業務還是非常的健康。
【本文結束】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快科技
責任編輯:隨心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