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建娜草堂,沒錢修學生宿舍。”11月15日,一段網絡視頻引起熱議。視頻中,在云南省富寧縣第一中學科技節活動現場,一名學生走上講臺拿起話筒質問學校,隨后被校方工作人員制止并帶離操場。富寧縣教體局工作人員表示,會對該學生進行心理評估,以教育工作為主。
據新京報報道,11月16日,富寧縣教育體育局對此回應稱,該校活動中的無人機表演為公益性質,旨在激發學生科學實驗興趣;“安娜草堂”閱讀室使用上級獎補資金建設,未擠占宿舍修繕經費;2023年以來,學校已投入67萬余元對學生宿舍進行提升改造,宿舍現為10人間,具備正常住宿條件。
“有錢建草堂沒錢修宿舍”事件,就像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輿論場激起了層層漣漪。對此,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迅速發聲,回應輿論關切,展現了積極應對的態度。其通報中所列三點,也皆是此次事件中大家比較關注的,某種程度上澄清了此前的一些猜測,說明了真實情況,起到了解疑釋惑的效果。
但輿論的波瀾并未因此平息,其中的一些疑問,亟待更為透明、詳盡的解答。
首先,回應中關于“具備正常住宿條件”的表述,語焉不詳,太過籠統。
在物質條件日益豐富的今天,學生對宿舍的期待可能早已超越了基本生存需求,渴望的是一個溫馨、舒適、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因此,教育部門和學校不妨公布更具體的宿舍情況,來說明該校學生的住宿條件。
其次,宿舍建設投入“夠不夠”,不能只看數字,更要看效果。67萬余元聽起來不是個小數目,但分攤到每個學生的住宿上,具體帶來了哪些改善,也可以進一步解釋說明。
眾所周知,宿舍作為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其舒適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身心健康。因此,宿舍建設投入是否足夠,應當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資金使用的效率與公平性,以及長遠的教育效益。
再者,10人間宿舍的合規性,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之所以規定學生宿舍生均使用面積應為3平方米,每間宿舍住人數不應超過8人等,就是基于對學生身心健康、安全管理的綜合考慮。該校10人間的宿舍安排,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經過了相關評估與審批?這些問題,也都需要當地教育部門給出明確答復。
至于對涉事學生的處理,更需謹慎對待。比如,當地教育部門表態,要對學生進行精神評估。這本應是出于關愛與負責任的態度,但如果在操作過程中缺乏透明度,或者處理方式不當,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壓力與威脅,甚至可能對其心理健康造成二次傷害。應當明確,處理此類事件的原則須是保護學生權益,鼓勵學生表達意見,而非相反。
此外,這一事件還暴露出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比如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教育投入的優先級設置等。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平衡“面子工程”與“里子工程”,如何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無疑也考驗著教育管理者的智慧與良心。
總之,此次“草堂與宿舍”之爭,不僅僅是一場關于資金分配的爭議,更是一次對教育理念的拷問。當地對此回應很及時,體現了對這一事件的重視和解決問題的誠意,但面對輿論關切,不妨再做進一步的解釋說明。也不僅要解決好眼前的具體問題,更要著眼大局,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努力營造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健康、和諧的教育環境。
撰稿 / 余明輝(價格鑒證師)
編輯 / 遲道華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