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張敬偉
年年“雙十一”,今年“雙十一”不尋常,依然交出不錯成績單。天貓方面表示,今年“雙十一”穩中向好,交易規模與去年持平。京東方面表示,京東“雙十一”超越行業增速,創造了新的紀錄,與此同時,零售購物用戶數也再創佳績。
電商平臺是“雙十一”的主角兒,不乏各種營銷大戰,優惠條件也很多。對消費者而言,這是熱鬧的促銷盛宴,也可能陷入非理性消費的誤區。至于“雙十一”成交額攀比,每時每刻都會報出來,形成網上熱鬧的圍觀。天貓、京東兩大平臺的“打擂”,其他平臺的追隨,銷售者的圍觀,輿論的熱議,使得“雙十一”變成極具中國特色的消費盛宴。這樣的消費旺景,讓人充分感受到中國電商經濟的活力,同時隨著消費不斷升級,電商經濟也要從追究數量升級到高質量發展。
雖然受到國際環境和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但今年“雙十一”依然表現出穩健的消費動能,也彰顯中國經濟的韌性。天貓數據顯示,102個品牌成交額過億元,其中國貨品牌超過一半。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期間,近10000種農產品成交額超過10萬元。近三成糧油、茶葉等初加工農產品實現了超過100%的增長,在成交額最高的100件商品中,超過50%是新品種。
國產品牌熱銷,小商戶、農產品和制造業紛紛成為今年“雙十一”的亮點,不僅體現實體經濟托底數字經濟的水平,也彰顯出中國消費升級的活力。現在的“雙十一”也不僅僅是線上高調唱戲線下門店門可羅雀,而是線上線下形成消費雙核動力。
我國不僅有全球第二大的數字經濟規模,也有強大且活躍的平臺支撐。國人已經習慣了網上消費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雙十一”等一年一度的網上營銷,或帶來認識上的誤區,以為數字經濟就是電商經濟。其實不然,數字經濟是個大體系,既包括數字平臺支撐的線上消費,也包括線下傳統的經濟模式。
即使在消費端,除了線上消費,也離不開線下實體消費。一方面,生活是實實在在的,有了攤販、商戶和門店,生活才有煙火氣。另一方面,有些特定群體,如老人對線上消費也不那么熟悉。所以,消費端只有線上消費狂歡,對線下消費者是不公平的。更重要的是,對于供給側而言,線上線下融合銷售,不僅給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也給供給側提供了增加銷售額的雙向通道。
數字經濟升級和消費升級是同步的。“雙十一”不能只看成交額的數據多少,還要看參與的商家是否多元化,看商品品牌、質量、商家信譽、優惠內涵和消費者理性,以及消費者參與是否覆蓋更多年齡段……今年“雙十一”已凸顯中國數字經濟的新特點。譬如,成交額依然穩中向好,是經濟強韌性和消費活力的體現;再如國貨熱銷,很多平臺都是國貨品牌成交額排名靠前;再如中小商戶熱情參與其中,且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等等。
中國的“雙十一”也拉動了強勁的海外消費。海外消費者通過“雙十一”對中國制造形成“反向海淘”熱。精美的項鏈、時髦的耳機、華麗的燈具、優質的智能加濕器等國產小商品備受海外消費者追捧。這也意味著,中國“雙十一”為全球消費市場注入了活力,這也是中國引擎為全球經濟作出的貢獻。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