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本土GPU廠商正在快速崛起,且企業目前已平均發布1-3款相關產品,產品核心參數落后英偉達、AMD1~2代左右,正逐步從“可用”走向“好用”。
當前國內本土GPU廠商正在快速崛起,且企業目前已平均發布1-3款相關產品,產品核心參數落后英偉達、AMD 1~2代左右,正逐步從“可用”走向“好用”。
月初,由于美國出口許可的新令,英偉達(NVIDIA)和AMD的高端GPU(圖形處理器)對中國供應受限的消息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經過半個月的發酵,市場對于GPU供應是否充足的憂慮仍然存在。近日,21世紀資本研究院注意到,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向多家產業鏈上市公司問詢GPU的供應情況。
近日更有消息傳出,英偉達為了滿足大陸客戶激增的需求,對臺積電下了“超級急件”訂單,計劃在美國管制其A100 GPU產品的緩沖期之內完成更多的交付。
高性能GPU是通用計算的“加速神器”,主要應用在超算、訓練、推理三塊領域。長期以來,英偉達等企業在高端GPU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目前來看,相關下游企業供應情況如何?國產GPU企業現在處于怎樣的發展階段,如何突破壟斷等等,都是業界重點關注的話題。
直指算力基礎
在全球GPU市場,份額基本被英偉達、Intel和AMD三家瓜分。而英偉達和AMD均確認收到了相關的許可禁令。
據公告,英偉達向中國和俄羅斯出口A100和H100芯片將需要新的許可證要求,A100和H100是英偉達分別在2020年和2022年發布的高端GPU芯片,面向數據中心、高性能計算場景。AMD被受限的則是MI250芯片,主要應用在HPC(高性能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
不過,后續事情似乎出現轉機。英偉達表示,美國政府已授權出口、再出口和國內轉讓,以繼續開發H100集成電路。授權還允許公司在2023年3月1日之前繼續執行為A100的美國客戶提供支持所需的出口,以及在中國進行的卡維修和服務;同時,授權A100和H100在2023年9月1日之前通過英偉達的香港公司履行訂單和物流。
不過,雖然相關產品出口有了“緩沖期”,但“緩沖期”過后,仍必須有美國政府的許可才能出口。
從下游應用來看,此番受限的GPU并非應用于PC等消費終端設備,而是直指智能化、數字化的支柱產業:高性能計算和人工智能。
據公開信息,使用上述芯片的企業并不在少數,包括浪潮、聯想、阿里云、騰訊、百度等,因其產品的超強算力被廣泛應用于云端的AI(人工智能)模型訓練和執行推理。
更具體的應用領域比如自動駕駛。“智能駕駛要突破L4這個部分,模型復雜,需要強勁的單卡能力,智能交通、人類活動比較復雜的場景需要這部分芯片,因此這個領域是主要受到影響的。”華創證券計算機行業分析師韓鵬程指出。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在微信朋友圈發表對上述限令的看法:“壞消息是這會對所有自動駕駛云端訓練帶來挑戰,好消息是剛好我們已經將未來幾年的需求提前買回來了。”
而對于英偉達來說,被限制出口也將遭受極大的負面影響。英偉達預計,第三季中,受到新許可證約束的中國業務潛在銷售額約4億美元。
國產GPU企業崛起
在制裁政策頻出的情況下,對中國下游應用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沒有了英偉達的GPU,有沒有“Plan B”?
據公開信息整理,GPU芯片廠商中已上市的公司有景嘉微(300474.SZ),AI芯片廠商寒武紀(688256.SH),后起之秀則有壁仞科技、摩爾線程、天數智芯、燧原科技等。
不過,從技術上來看,國產GPU企業與國際巨頭仍有差距。
例如,國產GPU領軍企業景嘉微在2021年12月發布了92系列GPU,與英偉達在2016年左右的中端顯卡處于同一水平。
此外,就下游應用而言,景嘉微主要面向信創及民用市場,近年來逐漸從中低端向高端拓展。直觀來看,據華創證券的測算,其產品性能與海外巨頭產品差距始終穩定在5年左右。
再以市場關注度頗高的壁仞科技為例。
今年8月,公司發布了首款通用GPU芯片BR100。以算力角度看,其稱已創出全球算力紀錄。但在一些關鍵參數上,仍難以超越英偉達最新的H100 GPU。
英偉達發布的最新GPU H100,20個H100 GPU便可承托相當于全球互聯網的流量,使其能夠幫助客戶推出先進的推薦系統以及實時運行數據推理的大型語言模型。
有業內專家指出,國產GPU、AI加速芯片目前缺少高端產品,能力相對單一。和英偉達GPU相比,相當于是單項運動員和全能選手。前者可能能夠在某一個方面的性能超過英偉達,但從通用性來說,還達不到英偉達的性能。
中信證券則坦言,國內大部分本土GPU廠商當前仍處于早期階段,短期仍需克服產品驗證、量產落地等潛在挑戰。
從“可用”到“好用”
不過,此次英偉達受限,對于國產廠商而言,確實帶來了一定機會。
某下游汽車電子及零部件供應商對21世紀資本研究院表示,“目前公司需要使用高端GPU芯片。我們國內外均有供貨商,已不單依賴國外供應商。目前,芯片限制對企業生產研發影響不大。國內我們和芯馳科技、地平線、杰發科技等芯片企業都存在合作關系。”
另一家智能車載綜合監控領域的企業也在受訪時透露,“芯片限制的問題不僅是今年存在,去年問題已經出現。”該人士進一步表示,“目前進口受限的問題,對公司生產研發不存在影響。公司的芯片等關鍵物料都有做儲備,當出現限制情況后,也有和國內幾家芯片廠家達成合作,但具體合作廠商不方便透露。”
一家提供衛星導航定位軟硬件產品的上市公司也表示,“目前我們的核心芯片尚未出現被限制的情況,現在基本上與國外的廠商合作較少,大部分是與國內廠商之間的合作。”
而近期在互動平臺上,也有多家上市公司公開對GPU供應作出回應。
柏楚電子(688188.SH)稱,公司尚未發生原材料短缺的情況,此前已通過針對性儲備核心物料的方式應對供給形勢的復雜變化,從而確保供應鏈的穩定。
凱格精機(301338.SZ)則更早作出應對,其稱在2018年就開始關注關鍵材料和配件的供應保障問題,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因此,目前不存在材料與技術卡脖子的問題。”
中信證券總結稱,當前國內本土GPU廠商正在快速崛起,且企業目前已平均發布1-3款相關產品,產品核心參數落后英偉達、AMD 1~2代左右,正逐步從“可用”走向“好用”。
其認為,盡管目前國內大部分本土GPU廠商仍處于早期階段,但長期發展機遇值得關注。基于對下游應用場景的分析,中信證券認為,本土廠商有望率先在AI(訓練、推理)領域實現突破,并可逐步向圖形渲染、復雜科學計算等領域擴展。
(作者:張賽男,陸爽 編輯:巫燕玲)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