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飛利浦公布了三季度財報預告,預計三季度的可比營收下降約5%至43億歐元;調整后EBITA利潤率約5%。
該公司認為,三季度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供應鏈問題對產品交付量以及客戶安裝業務造成影響。同時受呼吸機召回事件影響,其睡眠和呼吸護理業務將計入13億歐元的減值。
基于這一略顯“悲觀”的業績預告,杰富瑞投資銀行將該公司的評級從“持有”下調至“跑輸大盤”,并將該股目標價從每股22歐元下調至11.4歐元。
近一年來,在經歷了供應鏈危機以及呼吸機召回事件后,飛利浦股價走勢一路下行。截至美東時間10月21日收盤,其股價報收13.07美元,年內股價跌幅超七成,總市值116.23億美元。
供應鏈問題成長期掣肘,杰富瑞下調飛利浦評級至“跑輸大盤”
自2020年初疫情爆發后,全球經歷了嚴重的供應鏈危機。隨之而來的居家辦公、在線學習等需求,加上地緣政治的交互影響下,更是讓電子零組件出現嚴重短缺。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品牌之一,給飛利浦帶來的影響首當其沖。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營收為41.77億歐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2.3億歐元下降7%;調整后EBITA為2.16億歐元,低于分析師預期的3.48億歐元;季度凈虧損2200萬歐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1.5億歐元。
而在最新的財報預告中,其預計三季度的可比營收下降約5%至43億歐元;調整后EBITA利潤率約5%。
對于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飛利浦表示系供應鏈問題對產品交付量以及客戶安裝業務造成影響,“目前特定的電子元件短缺。供應鏈問題比預期更嚴重。”
具體到業務層面,三季度其診斷與治療業務收入預計將出現同比低位數下降;互聯護理業務收入同比中位數下降;而健康個護業務收入將取得中等個位數的同比增長。
展望四季度,公司預計持續的供應鏈中斷、宏觀環境惡化將導致可比營收出現約5%的下降,而此前的業績指引為“今年下半年的可比營收將增長6%-9%”。
以James Vane-Tempest為首的華爾街杰富瑞分析師以盈利預警和持續的宏觀擔憂為理由,將該公司2022-25年的每股收益預期下調了15-30%。“我們認為飛利浦對供應鏈阻力非常敏感,預計這些挑戰將在23年持續下去”。
分析師同時指出,在消費者行為謹慎和供應限制的情況下,這將影響飛利浦2023年的業績。“我們認為23年有可能進一步下調評級,中期指導也有風險。”
“隨著疫情得到控制,醫療健康方面的需求從爆發式增長到逐漸企穩,加之供應鏈波動對企業成本、交付等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導致飛利浦盈利能力的下滑。而行業短期內依會受經濟復蘇進程、供應鏈波動、通脹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分析人士指出。
受大規模召回呼吸機影響,計提13億歐元商譽減值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
在三季度的財報預告中,飛利浦預計其睡眠護理業務收入將減少13億美元,主要是由于公司大量召回了有問題的呼吸機。
作為應對措施,集團計劃在第三季度計提一筆13億歐元的非現金費用,用于睡眠護理業務的商譽減值。
從去年開始,飛利浦的業務就持續受到呼吸機召回的影響。2021 年 4 月,公司首次承認其呼吸機產品可能存在安全問題;6月,其宣布在全球范圍內召回300-400萬呼吸機和CPAP呼吸設備。
據悉,此次召回所涉及的機器一半以上位于美國,其中有80%是用于幫助有睡眠呼吸暫停問題的患者,其余則是維持生命的機械呼吸機。
飛利浦表示,在收到部分患者的投訴后,公司擔心一種用于抑制機器聲音的泡沫材料可能降解成顆粒,從而被使用者吞下或吸入。“這些顆粒可能導致頭痛或呼吸問題,并可能致癌,而泡沫材料釋放的氣體也可能有害。”
同年8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FDA)官網宣布,對召回事件重新定級,由二級改為一級召回。飛利浦表示,在處理召回事件時不再接受睡眠治療系統的新訂單。
到了今年1月,飛利浦在全球范圍內召回的問題呼吸機擴大至520萬臺,召回成本增加了2.25 億歐元。
由于沒有充分傳達召回信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于今年4月、5月連續兩次發出警告,要求飛利浦通知所有的分銷商、醫療保健提供者和患者,并召回全部的問題呼吸機。
美國司法部也向其下發傳票,要求公司提供與大規模召回呼吸機有關的信息。飛利浦稱,正在與美國司法部展開睡眠呼吸器的最終解決方案談判。
相關人士認為,FDA的下令加之司法部的干預,意味著本次大規模呼吸機召回事件,從主動召回演變為強制召回。
據外媒報道稱,隨著召回規模的不斷增加,加上通貨膨脹帶來的額外成本,飛利浦呼吸機的召回總成本預計將達到8.9億歐元。公司表示已預留近9億歐元用于更換和維修這些設備。
剝離非醫療業務,聚焦向醫療科技公司轉型
近年來,飛利浦不斷剝離非醫療業務,將重心轉向醫療健康產業。
2012年,飛利浦出售在中國的電視業務,由冠捷科技負責飛利浦品牌電視機在大陸地區的經營與銷售。兩年后,飛利浦與冠捷科技成立合資公司T.P。 Vision,后者通過子公司MMD收購前者所持T.P.Vision30%的股份,成為唯一股東。
2013年,飛利浦以1.5億歐元的價格將音視頻業務賣給日本船井電機公司Funai Electric Co,退出傳統家庭娛樂市場;2016年,將旗下有著125年歷史的照明業務獨立分拆上市;2021年,再將家用電器業務以44億歐元出售給高瓴資本,后者為國內家電巨頭格力的大股東。
另一方面,飛利浦正通過收購與合并的方式向醫療科技公司轉型。
在內部,公司將醫療信息業務從互聯護理部門轉移到診斷與治療部門;把睡眠呼吸護理業務從健康個護部門轉移到互聯護理部門。自此形成診斷與治療、互聯護理以及健康個護三大部門。
同時,飛利浦也未停止收購的腳步。自2017年初以來,共計有18次醫療技術收購,而在近兩年,其就進行了兩次大額收購。
2020年12月,飛利浦斥資28億美元收購美國健康服務公司BioTelemetry,以擴大遠程心臟監護業務。這是自公司12年前以51億美元收購呼吸機公司Respironics以來最大的一筆交易。
BioTelemetry產品包括可穿戴式心臟監護儀以及基于AI的數據分析和服務,可為醫護在云上提供實時遠程護理。飛利浦預計這項業務將帶來兩位數增長,2025年利潤率將提高至20%以上。
2021年1月,飛利浦再以6.35億美元收購美國公司Capsule Technologies,其主要產品有醫療設備信息平臺,包括設備集成、生命體征監測和臨床監測服務等。飛利浦稱,這將促進業績增長及調整后的EBITA利潤率。
“從技術、戰略和財務績效的角度來看,公司在過去幾年中的的快速轉型限制了收入增長。同時,受供應鏈危機與呼吸機召回事件的持續影響,對長期發展帶來諸多沖擊。”
分析人士指出,未來,飛利浦面臨的挑戰將是如何解決現有的兩大難題,并繼續利用其收購、技術成就和明確的戰略,以擴大新業務并推動額外的業績增長。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