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表情符號四十年,為何勢不可擋

港媒:表情符號四十年,為何勢不可擋
2022年09月20日 08:14 環球時報

  香港《南華早報》9月19日文章,原題:表情符號40年——這些可愛的象形文字如何出現,未來如何發展? 沒有面部表情和體態語的數字世界里,表情符號和標點符號一樣重要。對我們很多人來說,用它們來強調我們的語氣和情感,是非常自然的事。特別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保持社交距離兩年之后,它們似乎變得不可或缺。

資料圖資料圖

  最早的表情符號始于40年前的9月19日,情感符號、標點符號組合被美國一所大學用來表示面部表情,最著名的就是后來被稱為“笑臉”的符號——:-)。從那時起,這些組合演變成了我們今天廣泛使用的迷你圖標。現代表情符號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面部表情、手勢,到物體和天氣。德國波恩大學語言學家艾麗卡·林茨說:“它們有助于強調一段話應該如何被理解。”

  面對面的交流中,說話者的面部表情、手勢和語氣為我們提供了對方說話內容的重要線索,例如,對方是不是在表達諷刺。1982年,美國計算機科學家斯科特·法爾曼在供職的匹茲堡大學使用笑臉表情符號時,希望它能幫助防止數字交流中的誤解,而這種誤解經常發生在學校的BBS論壇中。今年早些時候,法爾曼在接受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采訪時表示,當時,這個表情系統主要是供那些有諷刺傾向的“網蟲”使用的。他說,由于很多人都很難理解他們帖子背后的意圖,于是認真地回復了他們的帖子,“口水戰”隨之而來。

  從那時起,人們開始討論給自己的笑話打上表情符號的可能性,起初的討論也不是很嚴肅。但在1982年9月19日,法爾曼發布了他的建議,其影響之深遠,當時他幾乎沒有預料到:將冒號、負號和括號組成一個笑臉,表示“開玩笑”。法爾曼后來表示,他的初衷只是為了給其他用戶開心一下,但在互聯網的推動下,這個想法很快就火了起來,并開始在大學之外傳播開來。林茨說,今天,表情符號不僅被用來表示如何理解一段話,也越來越多地取代標點符號。例如,當一個小圖標代替句末的句號時,其意義就會變得“富有表現力”。

  表情符號也有助于簡化交流。例如,一個豎起大拇指的符號通常用來快速表示同意。相反,短信中缺少表情符號也具有重要意義,通常用來傳達一種更嚴肅的語氣。林茨說,許多人已形成一種意識,知道何時該用表情符號,何時最好不要用。例如,她的學生最近分析了名人在社交媒體上使用表情符號的情況,發現演員往往比政客更經常使用表情符號。

  然而,林茨認為,從長遠來看,這些小圖標也將越來越多地用于正式交流中。她說:“表情符號的勝利勢不可擋。”她同時表示,這并不能完全消除誤解的風險,因為表情符號的含義有時是模糊的,人們傾向于在不同的語境中使用它們,表示不同的含義。從這個角度說,也許是法爾曼最初想法的簡單性幫助了這個概念的發展。(作者佚名,任重譯)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