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在2023年12月達到峰值,國家氣候中心最新預測,今年1月以來,厄爾尼諾不斷衰減,預計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于4月到5月結束。
這是否意味著厄爾尼諾帶來的氣候影響也隨之結束?對此,多位氣象專家指出,厄爾尼諾不斷衰減并不意味著其影響的結束,一般情況下,厄爾尼諾事件次年,通常會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可能導致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增加,如出現熱浪、干旱和洪澇等。
“厄爾尼諾的衰減或結束并不意味著其氣候影響的結束。”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國家氣候中心二級研究員周兵指出,根據歷史資料統(tǒng)計,厄爾尼諾次年往往是我國夏季氣候最為異常的年份。隨著厄爾尼諾事件的結束,印度洋海溫的升高對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有重要影響,熱帶太平洋和熱帶印度洋的相互作用,可以繼續(xù)對我國的氣候產生影響。
此次厄爾尼諾事件為東部型
厄爾尼諾分為東部型和中部型兩種,盡管都叫厄爾尼諾,但兩類厄爾尼諾事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存在很大差異,甚至可能出現完全相反的影響。
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專家、國家氣候中心正高級工程師鄭志海介紹說,東部型厄爾尼諾是指海溫異常暖中心出現在赤道東太平洋區(qū)域的厄爾尼諾事件,而當海溫異常暖中心出現在赤道中太平洋區(qū)域時,則被稱為中部型厄爾尼諾。
2023年5月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即為東部型。
國家氣候中心監(jiān)測顯示,自1951年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發(fā)生的22次厄爾尼諾事件中,東部型厄爾尼諾事件有8次。從厄爾尼諾事件的強度看,共發(fā)生3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和1次強厄爾尼諾事件,這4次事件均為東部型,而8次中部型事件均為中等及以下強度。
鄭志海說,中部型厄爾尼諾事件不僅在發(fā)展演變機制上與東部型厄爾尼諾不同,其對全球大氣環(huán)流、西北太平洋臺風和大西洋颶風活動以及北美、澳大利亞和東亞的氣溫和降水影響也都表現出與東部型事件顯著的差異。
“當中部型厄爾尼諾事件發(fā)生時,由于最大海溫異常暖中心位于赤道中太平洋日界線附近,對流活躍區(qū)較東部型厄爾尼諾偏西,對南美、北美西海岸,甚至日本和新西蘭氣候的影響與東部型的影響可能完全相反。”鄭志海說。
具體到我國,當東部型厄爾尼諾事件發(fā)生時,有利于大氣在赤道東太平洋產生上升運動,在赤道西太平洋產生下沉運動,使次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位置偏南,受其影響,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降水偏多,東北地區(qū)容易出現低溫。
警惕厄爾尼諾次年的延伸影響
2023/2024年冬季以來,全球多地氣候受到發(fā)展成熟的厄爾尼諾事件影響。例如,南亞、澳大利亞大部、非洲南部、北美北部氣溫較常年明顯偏高,北美南部、南美南部降水偏多,南美北部、澳大利亞降水偏少,均與此次厄爾尼諾事件有關。
厄爾尼諾事件也對我國冬季氣候產生了明顯影響,主要體現在冬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強,有利于引導水汽向我國中東部地區(qū)輸送,在階段性強冷空氣的配合下,導致我國中東部地區(qū)降水明顯偏多,出現了多次大范圍雨雪天氣過程。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jiān)測顯示,今年3月Ni?o3.4區(qū)海溫指數為1.25℃,較2月(1.55℃)下降0.3℃;3月 Ni?o1+2區(qū)海溫指數為0.24℃,較2月(0.97℃)下降0.73℃。這表明厄爾尼諾事件處于持續(xù)衰減狀態(tài),國家氣候中心預計4月到5月厄爾尼諾事件結束,夏季可能進入拉尼娜狀態(tài)。
但專家認為厄爾尼諾的衰減或結束并不意味著其氣候影響的結束。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國際氣候與環(huán)境科學中心研究員鄭飛在接受中國氣象報采訪時指出,一般情況下,厄爾尼諾事件在其衰減年,也就是厄爾尼諾次年,通常會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可能導致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增加,如出現熱浪、干旱和洪澇等。
就我國而言,“厄爾尼諾次年對我國的氣候變化會產生顯著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通過西太平洋和熱帶印度洋海溫的‘接力’作用產生,并集中在春夏季節(jié)。”鄭飛說,在厄爾尼諾次年的春季,我國華南地區(qū)降水普遍偏多,可能出現連陰雨及倒春寒,東北地區(qū)則可能出現低溫和春澇。在厄爾尼諾次年的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往往偏強、偏西,導致我國來自西南的水汽輸送偏強,而東亞夏季風偏弱,從而使得我國東部長江——黃淮流域夏季降水易偏多。
周兵介紹,根據歷史資料統(tǒng)計,厄爾尼諾次年往往是我國夏季氣候最為異常的年份。隨著厄爾尼諾事件的結束,印度洋海溫的升高對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有重要影響,熱帶太平洋和熱帶印度洋的相互作用,可以繼續(xù)對我國的氣候產生影響。因此,某一個天氣現象或氣候事件雖結束,其影響和即將帶來的災害風險可能在路上,防范和應對風險的意識不能松懈。
不過,周兵也提醒,我國氣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溫、極冰和陸面積雪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厄爾尼諾并非唯一影響因素。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