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忠鎬逝世,享年86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忠鎬逝世,享年86歲
2023年11月03日 12:58 媒體滾動

(1937.9 - 2023.11.3)

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血管外科學奠基人、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汪忠鎬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1月3日12時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汪忠鎬院士從醫六十余載,為我國血管外科創建與發展奮斗一生,用自己的畢生經歷為我國血管外科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汪忠鎬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定于2023年11月7日(周二)上午8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北京市石景山區石景山路9號)蘭廳舉行。

謹此沉痛訃告。

汪忠鎬院士治喪工作小組

??????????????????????????? 2023年11月3日

聯 系 人:佟鑄?

聯系電話:13522419980

傳??? 真:

010-63037023

010-63049598

電子郵件:tongzhuxw@163.com

記我國血管外科的先驅汪忠鎬院士

汪忠鎬院士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血管外科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他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的醫生,也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救死扶傷是自己的天職,教書育人是自己的責任。在六十多年從醫從教生涯中,他最為信奉的一句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魯迅先生提倡的救國救民于水深火熱之中的高尚情操,就是日以繼夜的無私奉獻精神。汪忠鎬院士認為這種精神,是千百萬醫務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精神,視病人為親人,視學生為祖國的未來,兢兢業業,無怨無悔。

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

汪忠鎬院士青年時期

汪忠鎬院士的祖籍是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遠郊的一個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的小漁村。然而,他在童年時看到的卻是秀美山河遭受著日寇鐵蹄的踐踏,全城焦黑、遍地血流,經歷的是飽受倭寇欺辱的艱難生活,和一次又一次在死亡線上的逃離。那種日子,鍛煉了他堅強不屈的性格,在多么困難的條件下都不輕言放棄;培養了他愛憎分明的情感,對敵人滿腔仇恨、對被欺凌的同胞和病人充滿無限同情和深情厚意;也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國人當自強”的道理。當他踏入我國醫學界最高學府——協和醫學院時,決心將一生奉獻給這個崇高而神圣的職業,為挽救病人的生命,減輕病人的痛苦盡自己一份力量,做一名好醫生。在“文革”中,汪忠鎬院士響應毛主席提出“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號召,主動要求到大西北扎根。臨行前,在為此而成立的“六二六”病房,也就是“貧下中農”病房,經歷了兩年多的考驗,積累了在艱苦條件下為疑難重癥、貧困病人進行治療的經驗,加深了對危重病人的深情厚誼,醫療技術上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1979年,作為“文革”后我國第一批公派出國人員,汪忠鎬院士被選送到美國杜克大學和北卡羅納大學,以訪問學者身份進行基礎和臨床研究。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很快得到了國外專家的認可。兩年后,他拒絕了優厚待遇的誘惑,謝絕了國外的各種邀請,毅然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汪忠鎬院士在北卡羅納大學講學

醫學是一門特殊的科學,作為一名醫生,天天要和病人打交道,要和病魔打交道。稍有不慎,稍有懈怠,人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病魔就會更加猖狂。醫德好才會成為一個好醫生。汪忠鎬院士在行醫、從教的過程中經常告訴學生要在理解、同情、一絲不茍和千方百計治病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醫德。因為醫德的核心是含辛茹苦的愛心,是實實在在的奉獻。病人是身患疾病并需要幫助的特殊人群,因此更需要愛心、關心和理解。在這一點上,汪忠鎬院士得到許多德高望重的老一輩醫學專家的關心和指導,如我國外科學奠基人裘法祖院士,已故吳英愷院士、曾憲九教授等的悉心教導和幫助,使汪忠鎬院士堅定了做學問首先要做人,做醫生要以患者為天的原則,正如裘法祖院士所說的“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

汪忠鎬院士在手術中

復雜、疑難病人的診治是對醫生的一個重要考驗。在幾十年的臨床工作中,汪忠鎬院士遇到過各種各樣的疑難雜癥,遇到過各種各樣的病人,面對患者被疾病折磨的痛苦,面對患者輾轉求醫和一貧如洗的情形,汪忠鎬院士充滿了同情,以堅韌不拔的精神、科學的工作態度、最小的經濟代價,挽回他們的健康。1995年,浙江溫州一位消化道大出血和大量腹水的患者生命垂危,汪忠鎬院士實施血管重建術,成功挽救患者生命。聽說患者術后準備坐長途車回家,汪忠鎬院士擔心路途遙遠可能引起血管阻塞,使治療前功盡棄,便千方百計湊錢為病人買了機票,幫其安全回家。患者備受感動,在2年后把機票錢寄回給汪忠鎬院士,并向其表示感謝。2006年,他去浙江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會診4歲患兒,每天引流腹水2000-3000毫升,患兒已住院5個月,花費數十萬元,當時已經奄奄一息,他不僅成功救治此患兒,并主動要求免掉病人的會診費。長期以來,汪忠鎬院士結交了一批病友,也有更多的疑難雜癥病人源源不斷地慕名而來,汪忠鎬院士都認真地接待,并告訴他的學生們,不管是什么病人,不管是什么樣的病癥,也不管有沒有錢,都要一視同仁,盡全力去救治,決不能厭煩,更不能敷衍。

不唯書 不唯上 只唯實

只有愛心,沒有奉獻、不勤奮、不付出是絕對不行的。汪忠鎬院士的作風如同他的屬相牛,在腳踏實地又動腦筋的實踐中,他自己總結成長的經驗靠的就是兩條:第一是笨鳥先飛;第二是以2-3倍的辛勤工作換取優質效果。他的時間表是以患者為中心的,從沒有認為自己在加班,也沒有節假日這一概念,工作幾十年來,難得在公休日休息一天,醫院給分了房子,也無暇去看,更無暇搬家,甚至大年三十晚上也常在醫院度過,不是他不愛自己的家庭,而是更多患者需要他。晚上睡覺,腦子總要思考這樣或那樣治療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因而常有靈感或“火花”的閃現,不管晚上幾點,立即起床將靈感記下,并盡快付諸研究。

汪忠鎬院士活躍在國際血管外科界,他先后57次受邀到哈佛、耶魯大學等國際著名學府和國際會議上演講,舉辦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出國會診,但開完會或會診完病人之后就馬上回國。每次回國,大多是首先直奔醫院,從不顧及時差造成的疲勞和不適。有一次,下飛機15分鐘之后,就緊急趕往北京醫院進行了連續14小時的搶救,挽救了腹腔內有3000多毫升出血的老人的生命。

醫學是需要不斷進取的。病人除了要求醫生要有良好的醫德、有愛心、肯鉆研之外,還要求醫生有高超的醫術。因此,一個醫生必須要從醫療實踐出發,不斷地去思考,去探索。汪忠鎬院士面對各種疑難雜癥,從來沒有放棄努力和探索。

如何進取?他認為首先要勤于實踐,而且最重要的是,一輩子都要動腦筋。他經常向學生講述如何用毛澤東的《矛盾論》《實踐論》和《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老三篇”去解決問題,告訴他們必須抓住主要矛盾,一切問題才能迎刃而解以及真知來自實踐的道理。通過實踐思考,通過實踐學習,通過實踐檢驗和通過實踐尋求答案。而“老三篇”本身就體現了最佳的醫德和最妙的攻堅意志和方法。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多年來,面對各種疑難疾病,汪忠鎬院士做了大量科研工作,進行了大量動物實驗。工作中,他對自己和學生要求,第一,根據不同病情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實施前必須認真思考,全面分析,反復地確認方案,抓住個體差異實施針對性的治療;第二,即使是完成最簡單的手術或者完成很熟悉的手術,也要像做第一例一樣認真和仔細;第三,作為外科醫生,不僅僅是手術匠,更艱巨的任務是對患者術后的嚴密觀察,科學管理。面對患者的態度也是他一直強調的,醫療上疑難雜癥太多了,面對疑難雜癥,是推諉?放棄?還是迎難而上、堅定地去救治?前者能讓醫生過得很輕松,活得很瀟灑;后者會使醫生很辛苦,如牛負重,還如履薄冰,二者對醫生和患者的結果是絕不一樣的。汪忠鎬院士認為,正因為困難,才能運用醫生多年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才能使醫生迸發出靈感、啟示、火花和創意,才能促進醫生思考,帶來成功的喜悅,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在外科領域奮斗了60余年,汪忠鎬院士在解決疑難病例中的實踐和升華推動了學科的進步,帶領我國血管外科走向世界。

服務于人民 奉獻于社會

布加綜合征是一種肝后段下腔靜脈病變導致門靜脈和下半身靜脈高壓的臨床癥候群。病人出現嘔血、大量腹水、肝脾腫大、食道靜脈曲張、下肢腫脹、皮膚潰爛的癥狀,非常痛苦。這種病在亞洲及不發達地區病例較多。他在協和醫院工作的前期,教科書關于這一疾病的描述只有簡短的一段話。人們對它的認識十分粗淺,基本不為人知,許多病人因此而死亡。面對死亡率高達90%的重癥病人,他帶領團隊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潛心研究,做了68萬人次的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在大量動物實驗和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對該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分型、診治建立了系統的理論體系,創立了多種手術方式,在全國乃至國際上得到認可和推廣。

1988年,應匈牙利衛生部副部長Szepes的邀請,汪忠鎬院士為只有兩歲的布加綜合征患兒成功地實行了根治手術,之后多次應邀到國外開展手術,在此基礎上,與國際友人一起,創立了國際布加綜合征學會,并任首任主席。美國霍普金斯醫學院是世界最為著名的醫學院,1987年汪忠鎬院士受邀在此作專題報告,外科主任Cameron教授在聽完他的學術報告后,專門送他一個該校對最突出專家的最珍貴的禮物——一條“禮拜三領帶”,并聘汪忠鎬院士為客座教授。牛津大學醫學教科書專門引用了他的研究成果。美國脈管學教科書邀請他寫下了一章“布加綜合征”。汪忠鎬院士關于布加綜合征的研究成果獲得了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可以說,布加綜合征的深入研究與實踐,使在河南新鄉等地區廣為流傳的“包治腹水”的廣告一掃而光,使就診時所見的早期病例從10%上升到60%,病人死亡率從90%降到了5%以下,為人類征服這一頑癥做出了巨大貢獻。

汪忠鎬院士獲得吳階平醫學獎

發生在主動脈上的急性撕裂稱為主動脈夾層或夾層動脈瘤,發病后病人常來不及到達醫院便已經死亡,即或到達醫院也難以得到救治。此種危急重癥急需得到有效治療,1993年汪忠鎬院士在學習外科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開始探索經血管腔內的微創治療,1995年首先以此法成功地治療了動靜脈瘺病人,1999年初完成的夾層動脈瘤病人治療,在世界上首先成功地治療了全主動脈夾層和由減速傷引起的主動脈撕裂,現此手術方法已在全國得到廣泛的普及。

此外,他和他的同事、學生一起,還率先開展了多發性大動脈炎嚴重腦缺血的多種架橋手術、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瘤體切開-重建血管法治療腹主動脈瘤、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治療頸動脈硬化性腦缺血、以血管重建術治療糖尿病肢體缺血等一系列開創性手術治療。汪忠鎬院士自主進行了醫療器械的開發研究,先后成功申報了10項國家級專利。針對臨床應用靜脈型人工血管移植通暢率嚴重低下的問題,在80年代他開展了內皮細胞種植人工血管的研究,用靜脈和大網膜內皮細胞以及骨髓細胞進行人工血管高密度種植,實現了人工血管腔面的快速內皮化,百日通暢率達到100%,應用臨床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發展到干細胞種植治療下肢缺血。

由于緊張的工作和無規律的生活,汪忠鎬教授自己的身體出現不適,飽受胃食管反流病的折磨,夜不成寢,并由此引發了哮喘樣發作和嚴重的呼吸困難。在接受治療期間,他提出了適合不少嚴重哮喘病人的“是胃食管反流病,而不是哮喘”的新觀念,提出了食管—咽喉噴射的機理,并建立了多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在中國首先提出并開展胃食管反流病多學科聯合診療,現已治愈患哮喘多年的反流病患者數千人。

汪忠鎬院士和同事們的工作,受到國際學術界同行的廣泛關注。多年來,他先后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杜克大學等國外57所大學做了特邀報告,多次受邀到國外進行手術治療和演示,曾作為亞洲血管外科協會主席和國際脈管聯盟副主席,多次發起或主持國際會議,《Textbook of Angiology》《Vascular Surgery》《先天血管病》等多部國外血管外科教材邀請他撰稿。汪忠鎬院士先后獲得了國際脈管學院、國際血管聯盟、國際布加綜合征學會、亞洲血管學會和印度總統頒發的研究成就獎、功勛獎、終身成就獎等。但他始終認為他所取得的成就不是他個人的成就,是我國醫學工作者團隊的成就,是我國血管外科的成就,也是中國醫學界的成就。

汪忠鎬院士的逝世,是我國醫學界的一大損失。他為我國血管外科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將永載史冊,他的大醫精神和崇高風范將永駐人間!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和弘揚汪忠鎬院士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風范,為健康中國事業努力奮斗!

汪忠鎬院士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們永遠懷念他!

汪忠鎬院士千古!

汪忠鎬院士治喪委員會

2023年11月4日

汪忠鎬血管外科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