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 任雪蕓
曾經作為消費品的運動鞋在多方利益的驅動下,成為了一種“理財產品”,以90后為首的炒鞋大軍,紛紛涌入“鞋市”。
而去年以來,隨著騎行成為熱潮,除了帶起了自行車和相關騎行產品銷量的直線上升,也讓部分群體盯上了其中的利益。
除了運動屬性以外,高端自行車與球鞋和盲盒存在類似的特質,也就是收藏。它搭載的是騎行愛好者的情懷,在滿足騎行功能以外,承擔著精神層面的需求。
栗子是一名騎行愛好者,同樣也熱衷為高端自行車消費。“今年年中的時候,為了買一輛baby pink顏色的小布,我差點兒沖動地加價7500元。”據栗子回憶,當時品牌方限量發售售價不到兩萬元。因為相對稀缺,到了二級市場上,價格就出現了飆漲。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小布(Brompton)是具有英國血統的折疊車,也是車圈中收藏者們的心頭好。“顏色稀少、品相佳的小布在二級市場的價格甚至能夠翻倍”,在二手平臺上,一位小布商家告訴Tech星球。
但騎行圈里同樣有人認為,相較于滿足精神需求,“炒車”實際上是一種資本的異化,“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賺錢,可以說炒車本質上跟炒鞋、炒娃沒有任何區別”,栗子說道。
繼“炒鞋”“炒手辦”“炒盲盒”之后,自行車正在無可避免地成為下一個標的。
從整車到零部件,皆可炒價
一款閃電碳纖維競速公路自行車,整車價直沖10萬元,但訂購是需要時間的。“最少兩周”,這是北京地區一位車商給出的時間。
但栗子表示,如果搭配選裝或者特定的顏色,等的時間可能會更長,“著急想拿車的就會選擇去看二級市場,加價購買現貨是最快拿到車的方式之一。”
栗子告訴Tech星球,在閃電旗艦店,她以官方不到23000的價格搶到了一輛SL7 SPORT白色。“相比海軍藍,這個顏色更熱門也更搶手。”栗子在騎行群發出了訂單截圖,隨后就有人私信問她,“能否到貨之后加價賣。”
品牌的暫時缺貨,從而導致產能短期跟不上消費的爆發,在這類需求的催生下,部分熱門車型成為了加價的主力軍。
不過,栗子告訴Tech星球,相比去年,今年消費者加價購買的前提下,對車型的要求會更高。“準確來說是準現車型,也就是購買了但是沒有騎過的車,如果是騎過或者改裝過的車就要看里程和購買時間的長短。”
除了現貨緊缺產生加價以外,絕版車型、限量顏色等因素,也是催生二級市場加價的關鍵原因。
以小布為例,這個誕生于英國的品牌因為采用手工銅焊方式鏈接車架,從車架焊接到噴繪,算上裝配,一輛車的出廠大約只涉及25名工人,其倫敦工廠月均產能僅為4000輛左右,屬于小作坊式手工生產模式,因此也具備“手工藝品”的屬性。
而且由于需要進口,國際運輸成本不菲,這就導致小布在國內屬于稀缺貨源。在這其中,一些特殊配色因為數量稀少,價格則會更高。
在多個社交平臺上,小布二手車商們就會打出百萬紀念版、探索版、絕版抹茶綠等關鍵詞,持續刺激著收藏愛好者的神經。也有一些收藏者將小布以翻倍幾十倍的價格掛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在介紹中還要寫上“展示不出”的內容。
據栗子觀察,小布的車在二級市場加價不等,一般在千元至一萬之間。不過,這個品牌的一些特殊顏色的絕版車型并不受年份的困擾。“畢竟很多人買來是收藏,而非騎行。”
在整車以外,一些限量款零部件的價格也會出現暴漲。
Tech星球在多個騎行群里了解到,輪胎品牌Vittoria此前推出了環意粉邊胎,全球限量1000條,官方價格為800元。因為數量稀少,在發售一搶而空之后,此款輪胎在二級市場價格持續飆漲。從7月份的翻倍至今,已經漲到了3000元左右,“而且非常難買。”
鄙視鏈的頂端:更高的價格
在炒鞋的故事里,有人通過炒鞋賺到買房首付,也有大學生炒鞋年入50萬,“炒鞋”一度視為發財致富的新路徑。
鼎盛時期,“炒鞋”從線下的雇人搶購延伸到了線上進行規模化交易,甚至有很多三方平臺推出了行情圖、買賣實時報價等服務,專業程度直逼傳統股票交易所。
相比炒鞋的規模化,自行車熱潮遠遠未及于此。“很多車型的價格在二級市場上漲的原因,主要是受產能影響,而非二級市場主動推高”,山東某市一自行車行店長王新表示。
此前不久,京東曾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公路自行車成交額同比增長245%,騎行裝備成交額同比增長100%。不過,據王新觀察,相比去年下半年一車難求的盛況,隨著產能的提升,中端品牌已經能夠及時滿足消費者的購買需求。
因此,當下能夠進行加價的品牌和車型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場。
“從消費者心理出發,加價購買高端車其實是圈層、身份地位的一次轉換,加的越多,說明車越稀有,越能夠受到別人的注視”,王新說道。
盡管騎行是一門大眾運動,但在騎行者看來,選擇不同的車型品牌,其實意味著進入了鄙視鏈中不同的圈層。
比如,類似崔克(Trek)、閃電(Specialized)這樣的國際品牌,因耐用性和高品質而聞名,價格在幾萬到十幾萬甚至更高,直接站在了鄙視鏈的頂端。而國產品牌主要是來自中國臺灣的捷安特和美利達,則屬于騎行者心目中的“大眾車系”。至于更底端,則是鳳凰、永久等的國產品牌。
栗子告訴Tech星球,此前其參加的車友活動大都會聊到車型配置、品牌、價格,購買渠道等問題。“很多時候不可避免地就會被對方種草更貴、更難買的車型。”
這種心態讓騎行車更傾向于通過高價獲得體驗感、滿足感。
在栗子的騎行圈內,一位車友曾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從10000左右的車升級到40000元的閃電,再到今年高達110000的閃電SL8。“在他看來,車一定是越買越貴的,而且為了心儀的車,加價是一種榮耀般的行為。”
不過,在王新看來,這種心態之下的“炒車”僅僅局限于小眾群體。高端自行車價格高昂且使用群體有限,其實很難復制此前炒球鞋在二級市場的營銷路徑。
炒車難暴富?
“只有高端車能炒,而且也不是每個型號都可以”,栗子告訴Tech星球,本質上還是要看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錯位,以及品牌的價值所在。
就像奢侈品牌所推出自行車單品,因量少價高,收藏價值排在使用價值之前,從而就具備成為“理財產品”的屬性。
比如,2012年,奔馳也曾推出過全球限量80輛的奔馳山地車。2021年,LV曾發布一輛高定自行車,價值高達20萬。此前蘭博基尼與瑞士著名自行車品牌BMC也曾推出公路車,售價高達2.6萬美元,全球限量只有30輛。
不同于炒鞋的邏輯,大部分“炒鞋”者基于對品牌方饑餓營銷的擴大,營造出“一鞋難求”的假象,并利用網絡平臺控制價格和走勢,從而在其中獲取利益。
而高端自行車的奢侈品屬性讓炒車群體中很難出現大資本。
一位二手車商李明告訴Tech星球,所謂的“炒車”其實很難賺錢。“隨便一個車就高達幾萬,根本不能囤車,當然產能限制下也囤不到太多,你也很難去預判哪一款車會爆。”
而且他提到,不同于炒鞋只有男款女款以及鞋號的區分,高端自行車往往具備定制的屬性。
以閃電為例,其可以將配件和車架分開出售,基于此而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就算是整車,也要分碼的,萬一無法和消費者需求做匹配,那車就是砸到手里了。”
因此,作為小規模的二手車商,他一般傾向于通過和車主進行寄售或者代售。此外,也會收入一些具備收藏價值大于實用價值的車型,進行售賣。
從去年兼職做二手車至今,李明掙了不到4萬元。他坦言,這并不是一門“暴利”的生意。
在二手交易平臺上,一位車主掛出了自己的愛車,曾經加價購買的車架,加上各類改裝件,價格落地達到10萬之多的閃電SL8,在二手平臺的價格被掛到95000元。盡管屬于高端產品系列,但相比購買價格要低了近一萬元。
“高端車型在失去產能限制以及熱度之后,回歸到正常的二手價格一定是未來的趨勢”,李明說道。因此,這也意味著就像炒鞋在整改之下回歸常態那樣,二手自行車加高價購買的現象也會在騎行熱成為常態之后,歸于平靜。
(備注:應采訪者要求,文中皆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