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畢業于中科大少年班,25歲就拿下芯片設計博士的蔡嵩松,上任基金經理第一年便迎來了高光時刻:
所管基金規模由初上任的十幾億快速突破百億,并以重倉半導體一戰成名。
但很快,基金凈值大幅回落,兩年時間總資產規??s水了近80億。大起大落之間,人們對他的叫法在“蔡皇”和“蔡狗”來回切換。
今年以來,半導體、人工智能爆火,蔡嵩松治下的5只基金紛紛回暖,其中諾安積極回報混合A/C分別以58.06%和57.88%的收益率在同類的2241個基金中分列第一第二位。
人們驚喜,“蔡皇”好像又回來了!
事實,并非如此。
01
上了一課
研究員出身的蔡嵩松,成名在2019年,在上任諾安成長基金經理的第一年便躍居百億基金經理行列。
彼時隨著重倉股兆易創新、北方華創等的大漲,短短1年多時間基金規模就從其剛上任的當季的13.5億,快速增長到2020年底的327.76億,增長超20倍。
而真正使蔡嵩松出圈的,是他那可以用極致激進來形容的“押注”式投資手法。簡而言之,“all in”半導體。這也是他備受爭議的地方,甚至還被媒體稱為“賭徒”。
這主要體現兩個方面:一是高倉位運作,一是逆勢加倉。
相比于謝治宇、劉格菘等,蔡嵩松的倉位可以稱作“最鋒利的矛”。
以諾安成長為例,在2021年前其快速崛起的過程中,前十大重倉股占比都超過了80%,而同類平均還不足50%。
反觀謝治宇的興全和潤,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
對于看好的個股,蔡嵩松動輒超9%的倉位配置都是標配,超過10%的基金紅線也不時出現。如2022年第2季度對圣邦股份的持倉達12.64%、2022年第4季度對卓勝微持倉12.29%等。
而蔡嵩松的跌落,也與逆勢加倉有關。
據東方財富數據,2021年第3季度是半導體估值的頂部區域,估值最高超200倍,遠超102.47倍的均值數據。在估值高位,蔡嵩松對主要重倉股的持倉仍然處在加倉狀態。
典型的就如韋爾股份和卓勝微。
韋爾股份在2019年第3季度成為了基金的第三大重倉股,持股192.89萬,此后持股數一路走高,到2021年第3季度股價到達頂點時,已達1020.18萬,期間韋爾股份股價漲幅也是驚人,最大漲幅高達581.54%。
但隨后股價不斷下跌,蔡嵩松并沒有停下加倉腳步。到2022年第3季度的持倉已達1942.72萬。到同年10月的股價低點,區間最大跌幅超70%。
對卓勝微的操作同樣如此。隨著股價的不斷上漲,持股從2019年1季度的47.46萬股增長至2021年第3季度的690.04萬。此后在卓勝微股價不斷走低的情況下,蔡嵩松卻越跌越買,到2022年第3季度已成為第三大重倉股,持股達2672.21萬,而股價到階段低點的最大跌幅達77%。
很顯然,凈值劇烈的下挫給這位成名很早的蔡經理上了生動的一課。
02
先別叫“蔡皇”
或許是凈值的大幅波動,蔡嵩松也在調整策略,操作風格發生了變化。
自2022年第3季度開始,蔡嵩松開始大幅降低前十大重倉股持倉比例,由當年第2季度的78.05%快速下降至年底的59.12%,不再走重倉路線。
奇怪在于,其減倉行為是在半導體板塊不斷反彈時發生的。對于半導體行業未來展望,蔡嵩松還明確表示了看多情緒。理念和實際操作出現了明顯的背離。
蔡嵩松在諾安成長中報就明確指出,2022年是國產替代元年,半導體未來最大機會就在于國產替代。對于市場的極端反應,要保持理性和客觀。
今年以來,除了諾安積極回報混合A/C,蔡嵩松所管的其他基金排名確實在迅速提升。
如蔡嵩松招牌的諾安成長,今年以來在同類的3480個基金中,由后10%快速提升至110名;諾安優化配置、創新驅動及核心靈活配置也都回升到了同類的前2%。
但實際上,此次收益率沖頂的諾安積極回報A/C,到2022年底基金規模只有0.52億和0.18億,加起來還不到1個小目標。
而因為此前的大幅減倉,以及受占據基金總規模接近85%的諾安成長的收益率拖累(今年以來收益率為19.21%),在近期半導體的反彈行情中,蔡嵩松旗下基金整體凈值其實跑輸了行業指數不少。
從年初至今(4月3日),蔡嵩松所管基金的整體回報率為21.57%,而Wind半導體產業指數的同期漲幅已經來到了29.34%。
所以,本次蔡嵩松只是單支小基金的翻身,“最鋒利的矛”還沒那么鋒利。
從具體操作來看,諾安積極回報可以理解為此前諾安成長操盤的復刻版。
蔡嵩松2022年第3季度上任后開始大幅加倉,前十大重倉股占比由此前的50%左右快速提升至近80%,其重倉的投資風格在該基金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對于諾安成長風格轉變和凈值跑輸行業的原因,或與人事變動有關。
2022年9月蔡嵩松陷入了“失聯”風波,傳言離職,后被本人辟謠。但在今年2月,諾安成長卻又增添了一位新的基金經理劉慧影。
縱觀明星基金經理的在管基金,尤其是招牌基金產品,與其他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的情況并不多見。如張坤的易方達藍籌精選、劉格菘的廣發小盤成長等,作為基金管理人操盤風格的代表,都在由基金經理本人在管理。
而早在蔡嵩松剛接管諾安成長時,就與王創練共同擔任基金經理,直到2020年5月,蔡嵩松才成為諾安成長的唯一操盤人。再度增添基金經理不免讓人再對傳言展開聯想。
另外,規模較大也可能是諾安成長風格轉變的一大原因。此前蔡嵩松就曾提到過,規模是凈值的殺手,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相應增速也會下降。
展望未來,在未來十年乃至更長周期下,科技行業的景氣度毋庸置疑。對于蔡嵩松旗下基金而言,不論諾安成長風格變化的原因如何,從當下來看,其已經沒有了往日蔡嵩松操作的那般犀利,收益率相對平庸,再恢復到此前規模頂點的難度并不小,需要更多時間觀察。
而諾安積極回報等規模較小基金更符合他的風格,收益率相對更高。但若蔡嵩松不優化自己的操作手法,不能高位及時退出,仍逃不過坐過山車的命運。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