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虞爾湖
來源:于見專欄(ID:cn-yujian)
國地大物博,人口數量排名全球第一,因此一直是一個內需大市場,也催生了眾多互聯網獨角獸企業。但是相比之下,以歐美、東南亞等海外熱門市場為代表的全球市場,似乎才是巨頭企業的星辰大海。
近年,各大互聯網巨頭也在人口紅利期掘金無數。但是,隨著人口紅利及互聯網流量紅利的消退,這類平臺也迎來了發展瓶頸,不得不尋找新的增量出口。而海外也便成了它們的首選。
以阿里巴巴為例,2022財年,阿里巴巴凈利潤為470.8億元人民幣,相比2021財年公司凈利潤1432.8億元人民幣,已經大幅縮水。為此,阿里巴巴也讓其將戰略目標的重心,瞄準了海外市場。
不過,相比字節跳動、拼多多等其它巨頭出海高舉高打,阿里巴巴雖然布局海外業務已久,卻似乎并無太大聲響。據了解,阿里巴巴利潤增長乏力,主要是因為其核心電商業務遭受沖擊,而且目前國內的電商格局形勢已變。而阿里巴巴押寶海外市場,似乎成了阿里利潤下降之時的無奈之舉。那么,較早布局的阿里巴巴出海,究竟成色幾何?
01
最早涉足,卻根基未穩
相比字節跳動、拼多多近兩年才瞄準海外市場,阿里巴巴布局跨境電商業務,甚至可以追溯至十多年前,在業界堪稱名副其實的先行者。早在2010年,阿里面向海外客戶的跨境電商平臺全球速賣通即已成立,業務模式由最初的B2B形態,逐漸轉向了B2C企業對消費者模式。
而如果從阿里巴巴自1999年開始布局國際站來計算其跨境業務的開展時間,阿里巴巴的前瞻眼光不言而喻。要知道,阿里巴巴國際站彼時的主要業務方向,就是做跨境貿易B2B業務。
如今,全球速賣通也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跨境出口B2C平臺,同時也是俄羅斯、西班牙等地區領先的電子商務網站。不過,阿里巴巴在出海方面,卻只是在這些地區以及東南亞風生水起,在歐美市場卻依然難以與亞馬遜、eBay頭部電商平臺匹敵,甚至仍未站穩腳跟。
以東南亞市場為例。據了解,阿里旗下Lazada在阿里化改造過程中幾度換將、高管離職,員工、商家、用戶的不適應,給了后來者Shopee超越的機會。如今的Lazada,雖然各項數據在逐漸恢復,但是幾近波折后,想要重回電商龍頭地位,恐怕尚需時日。
阿里巴巴之所以將出海的眼光瞄準了東南亞,是因為這是一塊潛力巨大、方興未艾的大市場。根據Google、淡馬錫控股和貝恩咨詢聯合發布的研究顯示:目前東南亞市場的電商滲透率僅為11%,預計到2025年時,東南亞的互聯網經濟規模將比現在翻一番,達到3630億美元。
因此,東南亞地區也便成了中國企業出海的必爭之地。而東南亞地區的印尼,又以國土面積和經濟規模最大、人口最多,互聯網用戶基礎大等優勢,而成為出海企業的“眾矢之的”。
無獨有偶,Shopee和Lazada也在該地坐擁很高的人氣,只是據了解,二者在當地處于長期虧損的狀態,至今離盈利仍有一步之遙。而在去年7月,快時尚巨頭SHEIN宣布停止印尼國家站點的運營;此前,電商巨頭亞馬遜也在完成新加坡布局后,遲遲沒有進入印尼;這也意味著,東南亞的市場雖然“肥美”,但是各大巨頭想要吃下,也并不容易。
然而,棋逢對手難相勝。在2016年阿里巴巴收購了總部設立在新加坡的Lazada后,也將Lazada打造成了與國內天貓幾乎相同的品牌賣場,向高端市場看齊。不過與此同時,另一家平臺Shopee也在印尼大舉攻占中低端市場,甚至快速成為“東南亞拼多多”,而且,背后的投資財團是國內的另一互聯網巨頭騰訊。
于是,兩個頭部平臺的較量在東南亞市場開啟,但是此役以Shopee低價補貼彎道超車,在獲得印尼市場領先告一段落。事實證明,Shopee逐漸在各項數據中超過Lazada。
02
高層動蕩,大將離職
通過阿里巴巴借助布局Lazada的動作足以看出,其試圖在東南亞市場復制國內“天貓”的成功模式,但是事實證明,此舉難以讓阿里巴巴如愿以償。
一方面,在本土化方面,Lazada并沒有天貓的一些優勢。例如,據觀察,東南亞市場的平均客單價并不高,用戶消費能力整體不足,因此其在與Shopee的較量中,幾乎敗下陣來。因此,也有業內人士認為,Lazada在東南亞市場不敵Shopee,歸因于其水土不服。
另一方面,因為阿里巴巴一直將全球化作為重要的戰略方向,故而受其它業務板塊的影響,在組織架構上,一直處于動蕩不安的狀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Lazada等出海產品的進擊步伐。
2021年12月,阿里巴巴進行新一輪組織架構大調整,原天貓淘寶總裁蔣凡被調任“海外數字商業”負責人,新職位從2022年1月1日生效。與此同時,海外業務被提升至和國內零售、云業務同等地位。
不過,蔣凡“接受”阿里巴巴海外業務后,卻暫未創下增長神話。而是與拼多多的Temu、快時尚品牌SHEIN踏入同一條河流,在跨境電商這個賽道同臺競技。相比拼多多的Temu高舉高打、SHEIN窮追猛打,最早入局的阿里巴巴依然顯得低調沉穩。
阿里巴巴出海再度引發關注,是前段時間阿里巴巴海外數字商業板塊CTO,同時兼任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基礎平臺中心總經理湯興(花名:平疇)離職。據有關媒體透露,湯興離職為個人原因,后續或將創業。
只是,業界關心的并不是湯興本人的去向,而是再次損失一員大將的阿里巴巴,其海外市場的布局,將何去何從。要知道,湯興于2019年8月加入阿里,后在大淘寶全面負責淘系用戶產品與技術,直接向蔣凡匯報,分量不容小覷。
而且,在阿里內部,湯興和凱夫、吹雪、家洛被并稱為“大淘寶四大金剛”。那次人事調整,與蔣凡一同前往海外數字商業板塊赴任的除了湯興、還有凱夫,堪稱蔣凡的左臂右膀。如今大功未成,蔣凡卻“損兵折將”,必然也會為阿里巴巴出海業務的未來發展,增加變數。
03
強敵環伺,挑戰大于機遇
盡管過去一年,Lazada全年訂單量強勁增長,增速達到60%,是阿里體系內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今年3月,Lazada的月度活躍賣家數量再創歷史新高,突破100萬。但國際零售業務仍然只占阿里總收入的5%左右,與阿里巴巴的期望值,顯然還有很大距離。
因此,阿里巴巴爭奪海外市場的巨大壓力,也如泰山壓頂,壓在了阿里大將蔣凡的身上。眾所周知,蔣凡加入阿里前,為友盟創始人,深諳數據驅動營銷之術,能力更是被馬云、張勇高度認可。
早年,在阿里巴巴內部,蔣凡更是帶著“流量王”、興趣推薦、直播帶貨等亮眼的關鍵詞標簽,是阿里無線業務崛起的頭等功臣。然而,在目前尚且混沌一片的海外市場,雖然有蔣凡這樣的人才帶隊,但是阿里巴巴想要拔得頭籌,從一眾玩家中脫穎而出,卻并非易事。
實際上,經過數年的洗禮,跨境電商領域并非無人之境,甚至早已是一個競爭激烈,各大互聯網頭部企業虎視眈眈的紅海市場,甚至是考驗企業組織能力的競技場。
以海外版抖音Tiktok為例。據媒體報道,TikTok Shop(小店)近期新增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站點,已對商家開放。據了解,其小店政策沿用了其在印尼和英國小店的政策,只接受本土注冊商家。而跨境業務則接受中國內地和香港商家,目前面向英國市場。這也意味著,靠短視頻出海的Tiktok,也在跨境電商業務方面,來勢洶洶,更在進一步蠶食阿里巴巴出海的市場。
與此同時,在SheIn之外,另一個名為Cider的D2C時尚電商平臺,也借助資本正在跑馬圈地。據了解,2021年9月,Cider完成了1.3億美元的B輪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公司成立僅僅1年,已經獲得4輪融資。而且,今年年初,該公司被CBINSIGHTS評為唯一一家入選電子商務與D2C領域中國企業之一,其總部為中國香港。由此足見其實力。
與Tiktok等布局海外市場,從市場調研到人才招募,全部親力親為,細致入微所不同的是,阿里巴巴速賣通則很大程度上將銷售以及招商的工作外包,甚至后端的運營,也幾乎是沿用淘寶大學及淘寶代運營的路徑,完全復制照抄國內淘寶的模式。
在本土化需求更加個性化、運營需要更加精細化的海外市場,阿里巴巴采用國內淘寶平臺的運營機制,顯然會限制其未來發展的天花板。而與之對應的,則是阿里巴巴海外管理團隊的穩定性、敏捷性,以及前瞻性眼光。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阿里巴巴出海難以擺脫其在我國市場傳統模式的掣肘,其高層領導打不開被相關模式限制的視野與格局,其未來面臨的挑戰,必然會大于當前的機遇。
04
結語
逍遙子張勇表示,阿里巴巴在2022年初進一步明確了三大戰略:消費、云計算和全球化,并將其作為阿里巴巴面向未來堅定不移的方向和指引。
而出海業務作為阿里巴巴全球化戰略落地的抓手,也勢必會成為其重金押注的一顆棋子。正因為其如此重要,所以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這一役,阿里巴巴只能贏,不能輸。只不過,在各大巨頭都爭相將其出海拔高到戰略高度時,阿里巴巴恐怕不能再單靠理想,支撐其未來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