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 賈琦
來源:財經琦觀
資本市場最近對B站很不滿意。
9月9日,在B站Q2財報發出后的第二天,美股市場股價暴跌超15%,收20.07美元,創下近三個月股價新低。
多家國際知名投資機構也紛紛下調了B站目標價:
富瑞將其目標價從378港元下調至215港元;大和將其目標價從45美元下調至38美元;交銀國際則將其目標價由268港元降至192港元。
理由方面大都是虧損高于預期,同時第三季度指引又弱于預期。
不談故事,不談遠景,不談成長性,似乎是只認硬邦邦的營收和現金流。
很現實。
01 大起大落
正文開始之前,我們要首先區分一個概念。
B站的股價,和B站這家公司的前景價值,是完完全全的兩件事。
借用大家熟悉的一個比喻,遛狗理論。
股價是狗,公司價值是遛狗的人。
人比較淡定,狗(價格)比較活躍。
遛狗時人通常緩步向前,而狗忽左忽右、東走西躥,正如股價的波動常常遠大于基本面的波動。
一般來說,這個理論的重點往往會放在“價值投資”,給長期投資者以充分的信心,并鼓勵投資者多關注遛狗的人,即價值本身。
但我們這里更想側重說明的是,不同的公司,“狗繩”的長度是不一樣的。
結合近兩年市場情況以及參考歷史后我們發現,礦產、銀行、傳統工業等重資產、預期明確、商業模式高度清晰的類型企業,它們往往市盈率相對較低,股價波動相對穩定,“狗繩”較短。
而傳媒、高新科技、新消費、互聯網等輕資產、炒作空間大、品牌溢價高、未來藍圖更加宏大的類型企業,它們在一級市場中就呈現出數量巨大,速生速死的行業特征,同時在二級市場中也會在相對較長的周期里呈現出極大的波動性,“狗繩”很長。
回到B站。
短短兩年時間,股價從最初的十幾美元一路暴漲到157美元,又掉頭重新掉回眼下的十幾美元,且下跌趨勢依然難言明朗。
如果說有一個超級幸運兒,準確踩對了這兩次上行和下行的關鍵節點,那么理論上圍繞B站這一單一項目,他就可以將十萬塊在兩年時間內變成一億四千萬。
一上一下,800%漲幅、85%跌幅的金錢浪潮,令人心驚。
這已經不是價值投資所能解釋的范疇了。
因此我們認為,相比于B站本身的商業狀況,理清其所處宏觀環境以及企業當下的生態位置才是更重要的事——起碼在這個時間點是這樣的。
02 時不利兮
先來看宏觀情況。
經濟的本質即相關人群對未來信心的總和。
當然,這一信心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技術,政策,氣候,戰爭等,但最終綜合表現出來并直接作用在經濟環境上的,就是信心。
具體來看,美元加息與地區沖突是2022年來最為直接的兩大影響因素,前者使得全球市場流動性持續降低,后者則進一步加劇了上游原材料和大宗商品(能源)的短缺。
具體到資本市場,二者的作用力度是全然不同的。
疫情之前,美國的資產負債表是4.2萬億美元,疫情后的兩年開始大量印鈔,到今年6月初增加到9萬億美元,印鈔數量等于前40年的總和。
其結果便是2020年之后的資本市場非理性過熱,蘋果、微軟、亞馬遜等多家公司市值都一飛沖天,迅速沖過一萬億乃至兩萬億美金的市值門檻,而B站的市值也同樣在這一浪潮中被裹挾著沖上云霄。
但今年從3月份開始,美聯儲開始試探加息,先是25基點,50基點,最后加到75基點,是美聯儲1994年11月以來最大的單次加息幅度,很快把利率拉到2.25-2.5%。同時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表示,明年聯邦基金利率將位于4%上方,并且未來一年都不會降息。
流動性的降低直接抬高了現金價值,不利于資產價值。由于貨幣體系全球化以及美元的核心地位,這一舉措的輻射范圍自然無遠弗屆。
總基調來看,由于上述動作,全球資產已進入大貶值時代。
而地區沖突帶來的衍生影響,則決定不同生態位置所受到的沖擊情況也大不相同。
超短時間內,超出常規的放水與加息,極大抖動了原本就不甚平靜的經濟波動。
表現在資產端,就好比一劑史無前例的興奮劑打進了“狗子”(資產價格)體內。
其中,“狗繩較長”的非必需類資產唱主角,因為它們容納泡沫的能力更強,對市場信心的反應速度也更敏捷,帶來的財富浪潮也更加驚人。
相對應的,“狗繩較短”的核心資產則更加被動,由于特定時間下市場的流動性總數永遠是有限的,因此在客觀上會與前者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態勢。
當前階段屬于急速退潮期,在恐慌情緒以及明確的預期下,敏感性更強的非必需類資產往往會呈現出超跌狀況,相比之下,長期處于低估值區間的核心資產則會呈現出一定的魯棒性。
如果將資產擬人化,我們也可以這樣說:
在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強時,人們更傾向于消費乃至囤積剛需類產品,比如食物,電力,燃氣等無差別資源。
相比之下,電子設備、住房、出行方式、服裝等相對必要的消費品,人們會有選擇地降低其檔次或更換頻次。
同時,電影、旅游、知識付費、奢侈品等更次一級的非必需品,其市場就會迎來極大萎縮。
反過來,當未來預期高度樂觀之際,上述資產的溢價又會呈現出逐級遞增的狀態。
財報來看,B站已呈現出清晰的雙馬車格局,廣告業務與增值服務并駕齊驅。
其中廣告的客戶群主要來自B端市場品牌方對未來增長的期望,如果說華為都喊出了“要把寒氣傳給每一個人”,那么可想而知,其他企業對未來的預期是怎樣的。
同時現實經驗也告訴我們,當企業經營遇到挫折之際,第一個被砍預算的往往就是市場推廣部。
增值服務(會員)則是直接面向C端收費的內容型消費,其萎縮邏輯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晰了。
不過具體到B站,則還有兩個信息需要補充。
一方面B站的用戶群體相對年輕,他們對于經濟的感知相對來說不那么敏感,其中許多都屬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學生群體。
另一方面,內容平臺的會員費用,在其他悅己型消費品中相對廉價,一定程度上會觸發“口紅效應”。
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會緩解衰退帶來的陣痛,但衰退的大趨勢無法阻擋。
03 騰訊不可復制
B站成長早期,董事長陳睿經常向資本市場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很早的時候,他曾經問過新浪的朋友,說“騰訊能做起來嗎?”
新浪回答說“當然不行,QQ都是小孩子用的。”
但最后騰訊卻成長為了中國互聯網一極。
許多年后陳睿反思這件事,他說新浪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小孩都會長大的。
從大家開始用QQ到大家都用QQ只用了三年。所有的流行產品一開始都是小眾產品。
言下之意,B站雖然同樣小眾,同樣受眾年輕,但只要能把年輕人牢牢握在手中,B站就是“時間的朋友”,只要生態有價值,所謂商業化的大爆發,那就是遲早的事。
如今B站的年輕朋友已經逐漸成長為消費市場上最具影響力,品牌方最想要討好的人群。
同時經過多年的努力,B站也已經成功出圈,在互聯網版圖中擁有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勢力,并不斷向外輻射著自己的文化影響力。
兩三年前,凡是B站的分析稿件,畫風與其余互聯網企業都有很大不同。
動輒就是“文化”、“群體沖突”、“生態”等各種形而上的內容。沒人急著談商業化。
基于過往經驗,媒體老兵們確實在B站身上看到了那個熟悉的影子。
哪怕到了今天,我依然覺得確實沒有誰比B站更像騰訊了,二者的商業邏輯,起步方式,價值標準,率先擁入懷中的戰略高地,都十分類似。
然而實力的到位(流量高地)與商業成績的不匹配就客觀擺在那里。
哪怕是再遲鈍的人也應該醒悟了,B站做不了騰訊,歷史環境大不一樣。
20年前,整個互聯網行業一片荒蕪。
今天的B站是13歲,騰訊在13歲的時候已經打過了“3Q大戰”,彼時正在攜新生用戶群四處掠奪,抄誰誰死,霸氣外露。
而當下,經過多年的發展,行業中不再有明顯的“無人區”。
游戲需要超強的自研能力和龐大的現金投入。此外,騰訊和字節跳動在該領域揮舞著鈔票瘋狂內卷,也使得內容方的身價一再抬高。
不客氣地說,在游戲這塊,B站已經進入無人才可挖、無優秀制作方可收購、無拳頭公司可合作的“三無”境地。
其他增長方向也同樣困難重重。
電商需要可以抗壓的團隊和精細化運營能力以及供應鏈管理技術。
廣告需要轉換率,內容領域也有UGC短視頻和PGC長視頻在瓜分著用戶的時間。
流量入口不再是當年那個可以一錘定音的核武級必殺了。
關于未來,陳睿在本次的電話會中談到:
“我認為首先是視頻與增長,而增長又包括用戶增長和營收增長,我在今年上半年把資源與錢都花在這幾個核心工作上。”
“雖然現在整個外界的大環境非常有挑戰,但我在內部依然強調,增長仍然是B站最重要的工作。”
由此看來,B站的未來并不在自己手中。
始終與用戶站在一起一定是對的,但商業化的困境與泥潭,則只能靜待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動。
那句話怎么說的?
一個企業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斗,但也要考慮到歷史進程。
B站吶,始終是不可預料。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