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如果說2021年手機行業可以概括為“華為跌倒,小米猛跑”,那么2022年上半年的小米財報,說的就是“榮耀起跑,小米摔倒”的故事。
作者丨林夏淅 編輯丨劉肖迎
來源:市界
在雷軍8月11日晚的年度演講中,“低谷”成為關鍵詞。
有意思的是,8天之后小米發布的2022年半年報,精準延續了“低谷”的內涵,真正用數據詮釋了小米當下面臨的全方位挑戰。
上市以來首次收入下滑、首次凈利潤虧損、經調整的凈利潤達到最低值,一系列極端數據,全都發生在小米的2022上半年。
更讓雷軍焦慮的或許在于,手機行業的持續下行,已然成為一個大趨勢而非短期現象,但小米真正開始賣車至少要等到2024年,中間還存在一年半的“真空期”。
如何熬過這最難的一段路?后續是否還會有更“難看”的財報數據?小米的高端手機為什么不靈了?
面對當下的諸多困境,雷軍需要再次背水一戰。
“榮耀起跑,小米摔倒”
如果說2021年手機行業可以概括為“華為跌倒,小米猛跑”,那么2022年上半年的小米財報,說的就是“榮耀起跑,小米摔倒”的故事。
最新數據顯示,自2022年第一季度首次出現收入同比減少、凈利潤為負的情況后,小米在第二季度的收入持續呈現同比和環比的下降,1-6月收入合計1435.44億元,同比減少13%,是其上市以來首份業績回撤的半年報。
從凈利潤來看,雖然二季度止住了虧損,但小米上半年凈利潤合計只有8.35億元,同比降幅高達94.8%,經調整凈利潤合計則為49.40億元,同比也減少了60.1%。
如此“窘境”的背后,是不能忽視的大環境因素——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只有2.87億部,同比減少了9%,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降幅更是達到10.1%,均為疫情以來的最低值。
看來手機不只在中國不好賣,在全球都賣不動了。
與此同時,小米雖然在華為手機遇困時,一度吃下大量市場份額,但這些增量市場份額還沒咽下去,就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還給榮耀。
2020年和2021年,華為先后消失在全球和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五榜單中,小米2021年國內市場出貨量同比增幅則達到驚人的31%,遠高于OPPO和vivo的18.3%和23.3%。
但被出售后的榮耀很快接住華為的“接力棒”,用半年時間從國內第五躍升至國內第一,作為對手的小米,國內出貨量則從2021年上半年的2610萬臺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2120萬臺(Canalys數據)。
全球范圍內,小米2022年上半年共賣出7760萬臺手機,比2021年同期少賣了2470萬臺。
雖然三大業務板塊均有所下滑,但由于手機業務“受傷最深”,其在小米整體收入結構中的占比,還是從2021上半年的67%降至61%,貢獻的毛利也從46.49%降至33.44%。
危難之下,互聯網業務(廣告為主)再次扛起大旗,在貢獻10%收入的情況下,為小米輸出了41%的毛利。
這里不得不提到的還有小米的Iot業務,作為2022年第二季度收入唯一守住1.7%環比正增長的業務板塊,在小米最新發布會上拿出了抽油煙機和分區洗烘一體機兩款新產品,算是正式涉足了廚房大家電,在洗衣機領域也推出了緊跟時下流行的首款分區洗烘一體機。
從小米目前的Iot產品廣度來看,我們簡直可以說他是把家電做的最全的手機廠商,也可以說是手機賣的最好的家電廠商。
但是,小米旗下的大小家電,大多是找廠商代工生產后貼牌的產品,質量大多可形容為業內的“一般水平”,強在營銷、設計和性價比。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向市界表示,小米自信有足夠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只要貼上自己的牌子,產品就能賣出去,從而不斷延長自己的產品鏈條,推高整體營收規模。
在手機越來越難賣、造車大業卻遠未完成的當下,小米急需尋找更多變現途徑,進入利潤更高的廚房電器和洗衣機等大家電領域,自然也不足為奇。
但分析師對此也表示了一定擔憂,認為小米進入的大多產品領域,除了價格便宜、營銷在行之外,并沒有其他明顯優勢,這或將不斷拉低小米品牌含金量,未必是一個明智的決策。
高端化失靈
隨著小米智能手機業務國內市場份額的大起大落,小米的“高端化”進程也受到了挑戰。
2021年末,雷軍在小米12系列發布會上放話“正式對標蘋果,向蘋果學習”。
從其ASP(智能手機平均售價)數據來看,直到2022年一季度,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都在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創下了1189元的新高。
但自從蘋果開啟“降價模式”,國內市場再現強敵榮耀,小米在今年二季度出現了明顯的價格回落——1081元的均價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3.2%和9.08%,幾乎回到了2020年的水平。
與此同時,其手機業務的毛利率較ASP數據早一步開始下滑,2022年第二季度已經跌至8.7%的低位,同樣接近2020年的水平。
過去六份財報中連續披露高端機(國內3000元以上、國外300歐元以上)出貨量的小米,在2022年半年報突然“失聲”,隱去了高端機的具體銷量。
最后一次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小米大約賣了400萬臺高端機,比2021年單季度平均銷量600萬臺少了整整三分之一。
由于高端機型更多需要依靠線下渠道,小米此前的高端化之路也伴隨著大幅擴張的線下門店——從2020年9月末的2000多家飛速擴張至2021年9月末的1萬多家,平均每天都有超過20家新開張的小米線下門店。
達成萬家門店目標后,小米集團中國區總裁盧偉冰曾表示,要繼續用兩三年的時間做到3萬家門店規模,完成對中國市場的覆蓋。
但眼下形勢轉變,小米開店的腳步也有了明顯的放慢——2022年1-6月,小米新增門店600家,平均每天新開張的門店只有3家,相比之前已經屬于“龜速”擴張。
除此之外,國內外市場的“此消彼長”,也給小米高端化帶來一記重錘。
Wit Display分析師林芝告訴市界,小米在海外市場的發展主要依靠中低端機型,高端機型基本只能靠國內市場消化。但2022年上半年國內市場降幅高于海外市場,意味著主推中低端機型的海外市場貢獻了更大的收入占比,高端機型的銷售數據自然不會好看。
8月11日小米新品發布會上的主打產品還是其新一代折疊屏手機MIX FOLD 2,8999元的起售價也是小米高端機型的絕對代表。但有消息人士透露,MIX FOLD 2的備貨量只有20萬臺左右,很難激起多大的水花。
分析師林芝表示,考慮到之前起售價9999元的MIX FOLD發布后一再折價出售的情況(現價6999),此次起售價8999元的MIX FOLD 2,如果銷售情況不好,也大概率會延續降價銷售的策略。
一個值得注意的數據是,雖然全球都處于智能手機需求減少的大背景,但排名第一的三星和排名第二的蘋果,仍在2022年第二季度分別保持著6%和8%的同比增幅,小米、OPPO和vivo三家中國手機廠商則出現25%、22%和19%的同比降幅。
從某種程度來看,這樣的差距說明高端機型在市場下行時有更強的抗打擊能力,但反過來也說明,小米喊了幾年的“高端化”之后,依然是市場變化之下,最受打擊的“弱勢群體”之一。
連鎖反應
“手機難賣”已經成為一個行業共識,但這樣看似簡單的結論,對于小米來說絕不只是收入減少那么簡單。
作為國內唯一上市的頭部智能手機廠商,小米的財報可以說是一面鏡子,從中折射出的大概率是整個手機行業的困境。
最直觀的就是存貨滯銷帶來的影響——Wind數據顯示,小米的賬面存貨在2021年末首次突破500億元,2022年6月末再創新高達到578億元,占總資產比重達到19.72%,為上市以來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小米的存貨和應收賬款分別較2021年同期有明顯提高,總營業周期達到上市以來最高的104天———這意味著,小米每部手機從生產完畢到實現收款的周期,同比延長了整整25天。
而這里面還有一部分是小米賣給經銷商的產品,如果算上最終出售給消費者的時間,顯然還會更長。
在媒體溝通會上,小米集團總裁王翔表示,“關于庫存的形成,主要是業界都沒有預料到整個經濟形勢和國際政治形勢的變化給經濟帶來的影響,半導體從缺貨到過分供應,整個供應鏈是有一部分滯后的”。
但王翔同樣表示,小米當前庫存水平總體來看還是一個“偏健康的狀態”。
賺錢能力變慢之余,小米的盈利能力也大打折扣——在需求下行的市場背景下,為了維持相對穩定的銷量,小米要以更多的促銷活動為代價,體現在財報上就是更低的毛利率和更高的銷售費用。
Wind數據顯示,2021年下半年開始,小米的三大業務毛利貢獻雖有過短暫的“此消彼長”,但整體的下滑趨勢還是無可避免,總毛利從最高時的151.48億元下滑至117.68億元,整體毛利率則從2021年第三季度的18.31%下滑至最新的16.77%。
賺錢難,另一邊小米花錢的力度卻越來越大,銷售、管理和研發費三項最主要費用占收入的比重,從2021年第一季度的10.62%提高到了2022年第二季度的14.84%。
4.2個百分點看似可控,但小米的凈利率自上市以來就徘徊在4.9%至8.3%之間,費用過高一不注意就會帶來虧損,而這樣的苦頭小米在2022年一季度就已經吃過了。
在盈利能力退無可退的危險邊緣,小米面臨的卻是正值投入高峰期的造車大業,管理費用和研發投入的增加大概率無可避免,而在手機市場需求萎縮的背景下,也需要維持高水平的銷售費用,推動促銷活動來消化庫存。
如此看來,小米未來一段時間的盈利能力,還將面臨相當嚴峻的挑戰。
雖然小米依然相當“有錢”——截至2022年6月末,小米賬面上包括短期投資在內的各項現金資源合計達到1025億元,其中貨幣資金281.83億元。
但同樣需要關注的是,一向不缺錢的小米,長短期借款已經從2018年末的109.31億元增至2022年6月末的325.69億元,甚至小幅超過了賬面貨幣現金。
與此同時,2022年上半年,小米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出達到70.31億元,是小米經營活動“花錢”最多的一份半年報。
相比短期內不會有什么問題的償債能力,從賺錢狀態切換成花錢的狀態,才是小米當前更值得關注的一個微妙的轉變。
前不久的年度演講中,雷軍曾表示未來五年小米將累計投入研發費用1000億元——幾乎相當于小米目前賬面上所有可動用的現金資源。
在手機業務受阻,財報數據壓力漸顯背景下,造車已然成為小米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定。
(除單獨標注來源外,以上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