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記得剛開始的時候,筆者也曾去薅過瑞幸的羊毛。新用戶免費,第二杯也只要4塊還是6塊就能買一杯。曾經的瑞幸咖啡,差不多是一杯蜜雪冰城檸檬水,甚至可以是說一瓶飲料的價格。
后來瑞幸咖啡風風火火開了無數連鎖店,上市,擴張。那時候的瑞幸咖啡純粹是拿著擴張的錢,培育用戶。再后來瑞幸遭遇渾水做空,股價一路跌到谷底。在“造假”丑聞之前,瑞幸曾經一度成為中國投資界的超級明星。隨著被披露財務造假,主要是夸大營業額,以及銷量水分過大等消息。
最后瑞幸咖啡在一片吐槽聲中退市,但經過幾年的整合,瑞幸咖啡又回來了,沒有繼續搞燒錢補貼那一套,咖啡價格也逐漸恢復到了正常。
瑞幸咖啡的用戶黏性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強,因為瑞幸還未在產品上對用戶產生強吸引力,品牌忠誠度并不高。折扣優惠依然是用戶在瑞幸下單的動力,瑞幸產品與消費者連接的橋梁還是補貼。漲價后的瑞幸,是否能順利地東山再起呢?
財報亮眼也并非高枕無憂
咖啡作為一種上癮性消費品,且在國內日漸龐大的購買人群,咖啡行業的風口在這么多年來持續火熱。得力于當下咖啡文化、熬夜經濟的崛起,而且咖啡飲品作為高頻消費產品,咖啡確實可以稱之為一個“流量”入口,能夠為消費市場提供很大的價值空間。
同時咖啡市場具備三個特征:發展快、需求多、年輕化。咖啡市場的持續火爆,這對于瑞幸的“復活”給予了充分的喘息空間。
在最新的財季,瑞幸和星巴克先后發布了2022年Q2財報,光看數據,可以發現瑞幸的業績直逼星巴克中國。星巴克中國發布的截至7月3日的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當期,星巴克在中國的凈收入下降40%至人民幣約36.769億元,而瑞幸2022年第二季度總凈收入增長72%,全國7000多家門店,第二季度營收接近33億元。這數字毫無疑問是漂亮的,瑞幸薄利多銷的路子還是走得通的,畢竟全世界經濟不好,大家偏愛低價。
從營收規模對比來看,盡管星巴克仍為中國市場行業第一,但瑞幸與星巴克中國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門店模式和分布區域的不同,星巴克重度集中在上海,其次是北京,這就導致星巴克受到的疫情影響遠高于瑞幸。
但瑞幸的競爭者遠遠不止于星巴克,面對眾多競爭者的時候,無論是新生品牌,還是復活品牌、轉型品牌,瑞幸靠什么才能翻盤?
在經歷了充滿挑戰的疫情時代之后,咖啡圈正在發生關鍵變化:部分在疫情之前高速擴張開店的品牌,暫停擴張;為了“均攤”風險,幾乎所有線下咖啡品牌都開始發力“線上”,瑞幸咖啡面臨的競爭對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了。
實際上,咖啡分級時代來臨后,在咖啡的下沉市場,尤其在低線城市存在消費特點差異明顯的群體,這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共同開發下沉市場空間的機遇期。但是,在努力自救和轉身的瑞幸,還在面對新咖啡和茶飲市場上其他新對手。咖啡賽道眾多玩家云集。
瑞幸好巧不巧趕上了國內新茶飲市場的火熱的時候,為了拓展賽道、迎合不同時間段和不同消費群體需求,各品牌都在拓展茶飲和咖啡業務,各種跨界品類正在想方設法地融合。
除了茶飲品牌喜茶、奈雪“理所當然”地推出咖啡飲品,但估計很少人會料到中石化與連咖啡發布全新品牌易捷咖啡,連同仁堂都開始賣起了養生咖啡。
新茶飲和咖啡的品牌未來勢必會彼此頻繁跨界,逐步成為兩個界限模糊的融合市場。
此外,當下的瑞幸還要面對以三頓半、永璞為代表的精品速溶咖啡的沖擊。速溶產品在竭力提升產品口感,無需熱水沖泡,便攜掛耳包等等新式產品,正在蠶食著非速溶咖啡另外一半的市場。
一批國內精品咖啡品牌也在崛起, 即使是星巴克自己,也在快速推出新零售業務,穩固自己的江山,如推出啡快自提店、聯合阿里布局外賣場景等。
瑞幸漲價之后用戶抗議了
瑞幸咖啡贏得用戶的理由,相信很少人會說是因為咖啡好喝。目前的瑞幸,競爭力還是在實惠的價格和尚且過得去的口味,其實主要賣的是各種糖漿+咖啡底的各種飲料,反而正經的美式或者拿鐵,都是被消費者集中吐槽味道的產品。
瑞幸原來靠打折橫掃中國咖啡界,不同力度的打折券、代金券,以及就算不用優惠券也長期存在的商品折扣,在瑞幸咖啡凌亂的價格體系下,讓消費者幾乎不關注瑞幸一杯咖啡究竟原本是多少錢。
之前瑞幸的定價策略是互聯網邏輯,核心是快速做大規模、占領市場,拿到融資,開更多店,圈更多錢。
和星巴克的市場培育思維不同,瑞幸咖啡是資本游戲,所以,大家看滴滴怎么玩,美團怎么玩,瑞幸大概率就怎么玩兒,先靠低價吸引消費者入坑,店鋪遍地開花,形成習慣后再慢慢把價格漲回來,這就是瑞幸的市場策略。
因此這個情況下的產品定價存在些許失真的,如果考慮到瑞幸咖啡還有相當多的門店是不設堂食,純自提+外賣的,綜合配送成本價格就更失真了。
不可否認,瑞幸之前的高速擴張和營銷方式,雖然埋下了隱憂,但也讓瑞幸和“互聯網咖啡”概念的推銷,獲得了極大的效果。
瑞幸的財務報表已經不詳細公開了,所以也看不到近期的營業成本。
但是從其優惠券的發放,明顯可以感到優惠補貼越來越低。愛薅羊毛的消費者很快就感受到了瑞幸的變化。即便瑞幸咖啡想著可以“溫水煮青蛙”,但也有多位用戶表示,原來每天能收到的1.8折、3.8折優惠券,早已轉為經常性的5折、4.8折。甚至這個折扣也是要靠搶。
目前,瑞幸的在售飲品普遍價格在15-25元區間。如果瑞幸的用戶數停滯不前的話,那未來瑞幸咖啡的價格還可能會繼續上漲。
但是價格上漲后,也會面臨著用戶消費頻率的下降,如果到了16-17元錢一杯,那買的頻率肯定是要遠低于12-13元一杯的。還有消費者反映瑞幸會殺熟,常買的話折扣券拿不到低的。
優惠低價沒了,有人覺得可以理解,也有人質疑二十多元一杯咖啡快趕上星巴克了,已經找不到喝瑞幸的意義。
針對許多消費者對瑞幸漲價的投訴,瑞幸咖啡客服表示,此次調價屬于正常的運營政策調整。
對于之前以性價比著稱的瑞幸咖啡,如今在補貼降溫的同時,頻繁地推出各種爆款產品,可以看出瑞幸咖啡的戰略已逐漸從燒錢補貼轉向為降本增效。
而在激烈的咖啡市場競爭中,如果不靠資本硬砸,不繼續請大家喝咖啡,瑞幸咖啡如何還能俘獲用戶的心?
另外,這波漲價恐怕只是一個開始,二次漲價也在路上了。疫情帶來的通脹壓力和人員配置問題超出了許多企業的預期,全球疫情影響下的商品流通性減弱。
2021年至今,咖啡圈面臨“成本高壓期”。瑞幸有一部分的咖啡生豆原料來自云南普洱,從2019至今普洱咖啡生豆價格一直在漲。除了云南普洱,巴西、哥倫比亞的生豆都在漲,瑞幸咖啡的原料成本不可避免地會增加。這意味著,瑞幸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變得更為重要。
瑞幸咖啡從退市之后,也在不遺余力地通過砍掉那些不賺錢的門店,降本增效,降低營銷成本,利用企業微信,小程序等進行銷售。
瑞幸咖啡的產品成本占收入比例為 41%,送貨成本占收入比例為 10%;房租及店鋪運營成本占收入的 24%。算上房租人工等支出,按照瑞幸內部的盈虧平衡指標,單店日銷200杯,日流水2600元就能自負盈虧。
瑞幸咖啡雖然依靠小店模式,在房租和店鋪運營上成本更低,但需要付出較高的送貨成本,這部分隨著人力成本的竹節攀升,預計未來還有上漲的可能。
瑞幸咖啡剛起步的時候,是用打折、優惠券的方式犧牲毛利潤去換取市場份額的高速增長,現在也差不多到了該漲漲價收割的時候了;尤其是最近兩年生豆價格暴漲,產品成本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未來還有得漲。
有人說瑞幸主要靠把咖啡賣成奶茶賺錢,未來可以賺這部分產品的利潤。殊不知近來奈雪、喜茶這些頭部的奶茶品牌也在瘋狂降價,核心產品都到了 1 字開頭;而二線奶茶品牌紛紛在抖音上開起了直播間,賣出了個位數的奶茶價格。這部分奶茶錢也不好賺。
所以漲價無可厚非,當然瑞幸也要感謝星巴克、太平洋這些早期的大品牌,他們用多年的市場培育的手段,才慢慢地引導了消費者消費咖啡飲料的習慣,也使得瑞幸咖啡用資本方式進入有的放矢。
退市之后的瑞幸咖啡,由于燒錢模式難以繼續,不得不改變策略。但消費者能否接受這樣的改變,還要看瑞幸咖啡下半年之后的成績了。
結尾
“爆雷”后的瑞幸咖啡,一度陷入了沉寂,門店擴張和廣告宣傳都明顯放緩。雖然爆雷,但瑞幸的門店和用戶仍然還在,投資方也抱有著期望。造假風波之后,瑞幸咖啡更換了管理層,也調整了戰略,將重心從資本擴張轉為針對性擴張。
隨著瑞幸新的管理層的穩定,以往頂著“互聯網模式”的瑞幸,也逐漸試圖回歸商業的本質,因此瑞幸仍在不斷地“自救”。如今的瑞幸,也不再提“一年開店一萬家”的目標了。
新的資本介入讓瑞幸咖啡暫緩資金之急,但還面臨著大量懸而未決的行政和訴訟,業務的擴張都需要大量資金,這些還都是瑞幸咖啡要必須面對的難題。當下的瑞幸咖啡,需要的不僅僅是不再起波瀾,還有如何能把未來的路走得“穩”。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