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荊玉
來源:巨潮WAVE(ID:WAVE-BIZ)
在以“華米OV”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廠商陣營中,vivo近幾年是個特殊的存在。
布局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和智能電視等IoT設備、推出折疊屏手機這些方面,vivo相比OPPO、小米、華為等對手都慢了一拍——vivo直到今年4月才推出首款平板產品和折疊屏手機產品,且至今尚未推出筆記本電腦和智能電視。
更重要的是,在華為、小米紛紛深度涉足新能源汽車事業并大肆渲染其戰略重要性的同時,vivo卻公開表示自己不造車。
Vivo在生態建設、品類擴張上的動作相比國內對手更加佛系和謹慎。但站在另一角度,這種做法也讓vivo更加專注于手機產品本身。且種種跡象顯示,vivo正在趁OPPO、小米被造車分散資源和精力的時候進行一場突擊戰。
2021年vivo的市場表現可謂突出,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vivo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市占率達22%,位列第一。而在2020年這一數字為17.7%,排名第二。
今年4月初以來,vivo密集發布多款重磅的新產品,包括旗艦折疊屏手機產品X Fold、大屏商務旗艦X Note和平板vivo Pad,以及高端旗艦vivo X80 系列等。
不過正如硬幣的兩面,vivo這一策略亦有弊端。特別是在生態建設上的落后,會不會拖累vivo手機產品的競爭力?對新市場如電動車太過謹慎會不會導致其錯失新風口,在后續的市場競爭中居于被動位置?這不僅是本文試圖回答的問題,同時也必然是vivo在不停論證的重要判斷。
vivo可能是國產手機頭部品牌中最專注于造手機的。
如前文所言,在平板電腦等IoT設備和高端折疊屏手機的布局上,vivo都是姍姍來遲,晚對手一步甚至多步。
例如在旗艦級的折疊屏手機上,三星和華為從2019年就開始推出產品,但vivo直到今年4月才推出折疊屏產品,是國內TOP5手機品牌中最晚一個推出的。
但與此同時,vivo可能是國產手機頭部品牌中最專注于造手機的。除了聲明不造車之外,vivo還在2019年公開對外表示,不會推出智慧屏或者智能電視品類。而OPPO、小米和華為都早已推出了智能電視,小米電視還曾連續兩年創下國內銷量第一。
這兩者之間似乎存在某種矛盾之處:為什么專注手機主業的vivo反而最晚推出高端折疊屏手機?
答案可能還要歸因于vivo的謹慎。實際上,vivo在2018年時公開表示過有研發跟蹤折疊屏技術,且不乏專項團隊和專利的布局,但有一些難題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都無法很好地解決。
Vivo方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曾經考慮過“先上市賺一波熱度,再逐步迭代”。但最終還是決定給用戶更好的使用體驗,因此直到4年后才推出折疊屏產品。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謹慎和滯后也是無奈之舉。與國際對手蘋果、三星相比,國產手機廠商在技術儲備和研發創新方面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如屏幕、核心處理器、CMOS圖像傳感器都非常依賴供應鏈的支持,而蘋果、三星和曾經的華為都實現了部分的自主和自研。
尤其是在當下手機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強大的創新能力和技術儲備,產品就沒有突破點,國產手機品牌也就很難奪得技術先機。
因此,vivo選擇了一種相對謹慎的“滯后打法”。一方面不追求新IoT品類開發速度,不追求技術應用速度,而更注重好的產品體驗;另一方面則是堅持長期的研發,以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技術儲備。
據悉,從2019年開始,vivo把未來要發力的長技術賽道總結為4條:設計(包括外觀、交互等)、影像(拍攝、視頻等)、系統(包含底層系統和AI技術使用等)、性能(游戲等),并對此進行長期投入,試圖取得在四個領域都取得突破。
目前來看,vivo的這一打法略有成效。雖然很難說四個長賽道都做到了全面開花,但去年vivo手機的整體表現都是可圈可點。
除了市場份額在2021年登頂國內第一之外,vivo手機在影像領域的表現也獲得市場認可。憑借與蔡司的合作與自研的影像芯片,vivo的高端旗艦機型vivo X70 Pro+被多家測評機構認為可能是2021年拍照最好的國產手機。
會對未來市場造成重大的影響的,正是其“不造車”的決定。
不過,vivo專注和相對“滯后”的市場打法有得也有失。質疑的聲音認為,對于布局新市場過于謹慎可能會導致其錯失風口,在后續的市場競爭中陷入被動。
目前來看,vivo在IoT生態上的布局正在不斷補足,如今年4月發布了首款平板電腦。去年在接受采訪時,vivo方面也曾表示,正在布局“1+3+N”的IoT生態。
Vivo至今也沒有推出筆記本電腦和智能電視,但耳機、手表、平板等重要的、黏性強的生態鏈設備都已經補足,未來也會持續完善。從去年的手機銷量來看,vivo手機的銷量也并沒有受到生態鏈布局的明顯拖累。
更為關鍵的、會對未來市場造成重大的影響的,還是其“不造車”的決定。
去年年底,一則“OPPO、vivo將聯合造車,由段永平帶隊”的傳聞引起了業界的關注。不過 OV 很快便否認了這則傳聞。
近期,關于其造車的傳聞又起。Vivo 投資管理總經理朱貴堂在 4 月 23 日回應此次造車傳聞稱,到目前為止,公司還是希望專注做手機及周邊生態鏈產品。他還表示,“想把精力盡量地聚焦在能做好的事情上,這是從能力的角度出發。”
vivo不造車的決定,與目前市場上不少手機廠商和新能源車企的戰略背道而馳。
去年國內TOP5的手機廠商——vivo、OPPO、榮耀、小米、蘋果中,有三家企業目前正在進行造車計劃,再加上一個隨時可能奪回手機陣地、殺入造車行業的華為。
新能源車企中,吉利、蔚來都打算加入造手機的陣營;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則在近期置頂了一條推特招募手機專家到旗下的公司工作,這意味著特斯拉手機也將很快提上日程。
車企和手機廠之所以互相攻入對方陣地,金立集團前副總裁俞雷認為,智能手機和智能汽車未來將成為生態的兩個重要的終端和入口,兩者將是彼此最大的敵人。因此無論是手機廠商、還是汽車廠商都希望能夠通過更好的互聯互通體驗,將兩者徹底收入囊中。
這對于單一布局的手機廠商和電動車廠商來說不是個好消息。強如蘋果和特斯拉,如果可以將汽車和手機都做到優秀,且能夠實現難以替代的互聯互通體驗,就可以占據兩個主要的終端入口,那么單一布局的廠商的生存空間將會更加狹窄,市場競爭中的位置也會更被動。
當然,兩個賽道里既有如小米、蘋果等全場景布局的廠商,也有如三星、榮耀、比亞迪等單點開花的企業,兩種模式仍在推進和試錯的過程中,孰優孰劣還有待觀察。
“高端份額下滑的核心邏輯就是當前安卓的科技創新不夠。”
專注于手機業務的vivo不得不面臨的另一個慘淡的現實是,國內手機市場已經進入了持續的下滑通道。
研究機構Canalys最新報告顯示,2022 年一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7560萬臺,同比下滑18%,環比下滑13%。
尤其在疫情侵擾和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下,據《晚點財經》報道,今年第 15 周(4.11-4.18)全國智能手機銷量降到 415 萬臺,已經回到了10年前的銷量數據。手機市場的萎靡可見一斑。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也發文表示,中國各大安卓手機品牌在今年一季度已削減約1.7億部訂單,占2022年原出貨計劃的20%。
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亦表示,中國全價位段的市場份額都在萎縮。在一個不斷萎縮的市場中,vivo想要持續獲得業績增長,其難度可想而出。
Vivo給出的應對策略是,利用技術儲備上的優勢,打造出產品的突破點,從而撬動消費者在特殊場景下的極致需求。
以新產品vivo X80系列為例,通過搭載的索尼IMX866大底傳感器,結合vivo的自研芯片V1+的算力,可以讓該系列產品主攝的夜景預覽效果堪比微光夜視儀,以此打動看重影像拍照的用戶群體。
不過,正如前文所言,國產手機廠商與國際對手蘋果、三星相比,在技術儲備和研發創新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小的短板。目前除了影像系統表現出色外,vivo在設計、系統、性能上的優勢仍有待觀察。
尤其是手機性能方面,vivo的高端旗艦仍然需要外購高通驍龍的SoC芯片,但2022年的高通驍龍8 Gen1存在功耗過高、發熱量大、電池消耗快等問題,讓高端手機的使用體驗大打折扣、同時也暴露出其供應鏈自主性的問題。
Vivo方面對此也有著較為清晰的認知。胡柏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產品沒有突破點時,讓高端用戶嘗試你的產品是挺難的事情。高端份額下滑的核心邏輯就是當前安卓的科技創新不夠。
但科技創新從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需要曠日持久的努力。從2019年算起,vivo在四條技術長賽道上的研發投入才剛剛3年多時間。即使不造車、專注于手機業務,要想在四條技術賽道上都取得突破,vivo要做的事情也已經夠多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