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 張行 編輯 | 王芳潔
來源:最話 FunTalk
在商場上,有句話被奉為圭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據天眼查App顯示,3月10日,安徽洛軻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洛軻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成立,該兩家公司均由石頭科技關聯公司上海洛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持股。而不久前,石頭科技還在安徽投資成立了安徽洛軻汽車制造有限公司。
由此看來,作為石頭科技創始人,昌敬的造車大計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當中。但和當年創辦石頭科技時不同,昌敬的造車計劃并沒有獲得伯樂雷軍的加持。據媒體報道,該名為洛軻汽車的項目已經在2021年末完成1億美元融資,領投方是騰訊集團,投資機構紅杉也參與了投資。
與此同時發生的則是,小米系正在逐漸淡出石頭科技。近日,石頭科技公告稱,雷軍掌控的金米及董監高擬合計減持不超過10.752%。以石頭科技目前接近400億元的市值計算,減持市值將超過40億元。這波的減持為雷軍針對石頭科技的第二次套現。
而石頭科技的股價,自從雷軍減持之后一路下行,截至3月14日收盤報508.71元,較去年最高點已跌去近70%,市值消失超過600億。
不到半年的時間內雷軍和順為資本占石頭科技的股權已從24.7%,降至13%左右,而且看計劃還有繼續下行的趨勢。
針對小米系減持石頭科技,業內多數人都認為是因為昌敬要造車了,所以其與雷軍不再是生態鏈上的依存關系,而是未來的競爭對手。
但恐怕又不能將小米系的上述減持視為個案。近日,《最話》通過梳理發現,小米投資系已陸續減持了多家生態鏈企業,例如九號公司、紫米等,而一些智能制造、造車產業鏈企業則獲得了加持。有消息稱,繼投資了9家智能芯片公司之后,近日小米汽車又決定入股一家智能車載芯片公司,此公司名為“睿智集成”。
由此可見,小米系的投資邏輯正在實現從生態鏈到產業鏈的切換。
當初,小米生態鏈的初衷是復制小米模式,為手機周邊、智能可穿戴設備、傳統白電、酷玩產品等終端消費企業,帶來流量和品牌溢價。如今的雷軍,顯然更愿意在智能制造領域走的更深更遠。
這一點從過去三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雷軍所提的建議方向就可見一斑。2020年,雷軍的建議主要圍繞互聯網建設和智能終端應用,2021年,其建議的方向就變成了推進智能制造發展,而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雷軍的建議更聚焦到了新能源汽車領域。
創始人的興趣變了,其投資版圖自然也就跟著換倉了。
造車路上漸行漸遠
2013年,正在為小米尋找下一個發展空間的雷軍,看上了一個覺得肯定能崛起的風口——loT物聯網。
他決定五年內投資孵化100家生態鏈硬件公司。昌敬就是那個時候走入雷軍的視野。
自己創業過,也曾把創業成果“魔圖”賣給百度,并在大廠經歷過生死鍛煉的昌敬,2014年想自己出來創業,做一個掃地機器人的項目。
但這種涉及工業設備的項目,前期投入的資本會比較多,他的積蓄很快就用完了。昌敬通過自己的老上司、老朋友約到了雷軍,并利用自己的沖勁獲得了這位投資大佬的贊賞。
說實話,當時小米風控的人看到石頭科技最早辦公室的樣子,都覺得非常不靠譜。因為石頭科技用的是昌敬自己一間百來平米的公寓做辦公室,會議室推門就放著一張床。后來為了讓雷軍放心,他帶著僅有的5個員工緊鑼密鼓花了三個星期,做出了一個搖搖欲墜的工業樣機。
也許是他那樣緊張的樣子和看到自己樣機的信心,讓雷布斯想起初創小米時的經歷,當時雷軍就拍板決定給予石頭科技天使輪投資,簽了合同后第2個月小米的錢就到位了。
這也讓昌敬一直對雷軍心懷感激。
關鍵把石頭科技納入米家的懷抱,昌敬不光獲得了雷軍的投資,還拿到了雷軍幫他聯系好的供應鏈和銷售渠道。而背靠小米的資金、渠道、品牌以及供應鏈,石頭科技的掃地機器人開賣第一年,就從米家獲得了1.8億元收入,第二年約10億元。
2020年,石頭科技登陸科創板,股價一度沖到530元/股,昌敬瞬間成了億萬富豪。2021年,石頭科技的股價甚至沖高到了1486元/股,人稱“掃地茅”。而在上市敲鐘的儀式現場,昌敬念了十幾個需要感謝的人名字,雷軍排名第一。
然而,好景并不長。
在雷軍宣布小米造車之后不到8個月,不知是認為大哥行我也行,還是覺得造車比較容易,公開被認作雷軍小兄弟的昌敬,也宣布“出道”——自己籌資2.4億元造車。
然后雷軍的態度就顯得比較微妙。
在2020年還曾多次提及的石頭科技,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逐漸就從雷軍對外發言涉及的投資案例中消失了。
隨之而來的是小米在石頭科技的股東序列里越來越靠后。
石頭不是最后一個
耐人尋味的是,最近一年多的時間里,雷軍針對自己曾經投資過的項目進行了股權上的清理,很多已經上市到公司股權遭到了減持。
一直以來,雷軍有自己的投資原則和特點。他不在意公司的大小,重要的是看人,“不熟不投”和“只投熟人”。
但后面成立順為資本和發力小米之后,雷軍的角色已經逐漸成一個江湖大哥向專業投資人轉型,他考慮問題的角度已經不再是“熟不熟”而是項目“可以不可以”。
截至2021上半年,小米生態鏈共投資了330家公司,投資總賬面價值579億元,其中也走出了華米科技、云米科技、石頭科技、九號公司等上市企業。同時擁有5件以上小米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設備(除手機外)的用戶已達740萬,總AIoT連接數已達3.75億。
問題是,從去年宣布造車之后,雷軍加速了從生態鏈企業退出或者減持股份的速度。
2021年11月,雷軍系兩家企業People Better和順為資本決定減持小米生態鏈企業九號公司。九號公司作為電動平衡車及滑板車行業的龍頭,曾為小米生產過“米家電動滑板車”。2020年10月,九號公司存托憑證正式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成為A股“CDR第一股”。但在其上市一年解禁后,雷軍系的股東們就開始“迫不及待”地減持股份。
12月14日,天眼查數據顯示江蘇紫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日前發生工商變更,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退出股東行列,由紫米通訊技術(江蘇)有限公司全資持股。紫米曾經是小米旗下最早做電池和能源產品的生態鏈企業,也曾被雷軍寄以厚望。
再往前一年,2020年4月,小米負責生態鏈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劉德退出安徽華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股東與董事行列,也一度引發了業界關于華米科技“加速去小米化”的猜測。
其實雷軍這樣的行為早就有所預兆。
2020年小米大張旗鼓轉型高端化,為了匹配這個目標,在2020年中,雷軍曾在小米的全員信中表示,要將原有的“手機+AIoT”戰略,升級為“手機X AIoT”戰略。
在他看來,在智能互聯進一步融合的當下,小米的手機核心業務和AIoT生態布局,不再只是簡單的加法,AIoT業務要滲透更多場景、贏得更多的用戶,并獲得海量的流量和數據,成為小米商業模式的護城河。
因此小米其實開始做減法。據媒體報道,從2019年底到2020年初,小米內部曾把產品品類重新梳理了一遍,最后把生態鏈后續布局的產品定位為三類:和手機主業相關的產品、全屋智能以及酷玩產品。小米生態鏈的SKU也從1500多個砍到了600多個。
這也意味著在對終端消費領域的投資,雷軍已經開始收縮和調整。
悄然間的換倉
2021年“生生不息”春季小米發布會上,雷軍重磅宣布了造車的消息,并將其視為“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
52歲的雷軍當時激情澎湃,甚至說他愿意為此“押上人生全部聲譽”,而且要親自帶隊為小米汽車而戰。
這件事不光成為小米轉型的關口,也被很多人看作是雷軍投資換倉的標志線。當下雷軍和小米系投資的重點,逐漸從消費類產品開始,向上下游產業鏈企業轉型。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2年2月25日智綠科技完成C輪融資共計1億元,由小米集團領投,其他參與機構還包括涌鏵投資、元禾控股、領軍創投。據了解,這家公司此輪融資主要想突破的核心技術是關于高壓電連接及高壓配電管理解決方案,對于快速給電力汽車充電很有幫助。而這其實是小米宣布造車之后,雷軍投資關聯型上下游企業的一個縮影。
根據智綠科技官網顯示,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營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提供整車高壓連接解決方案,核心產品包括高壓連接器、充換電連接器、高壓配電單元等,業務可覆蓋動力電池、驅動電機、三電技術到整車制造、充換電設施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根據新聞報道顯示,這家公司的技術已經逐漸成型,是小米造車最重要的潛在合作伙伴之一。
而按數據推算,智綠科技到2022年中期可具備3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年配套能力,客戶已覆蓋了國內外多家主流汽車整車廠及三電供應商。
這不是第一個在小米宣布造車之后雷軍火速投資的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僅在2022年開年2個多月時間內,雷軍在智綠科技之外還投資了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富特科技和智能汽車傳感器核心器件供應商微源光子。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早在2019年11月,小米就參與了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的C輪融資。2020年4月,小米投資了車聯網服務商博泰車聯網;同年6月,進入比亞迪半導體A+輪,觸及車規級半導體領域;隨后的7月又介入商用車能源供應商能鏈集團的D輪融資。
2021年,小米官宣造車后,更是加快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布局。
2021年7月30日,小米在一天之內參與了動力電池行業蜂巢能源和贛鋒鋰電兩家企業合計112.5億元的投資;11月,小米又在D+輪追加給激光雷達企業禾賽科技7000萬美元,并投資固態鋰電池廠商衛藍新能源。
此外,由小米發起設立的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在2021年相繼投資了新能源電動車輛控制系統開發商嘉晨電子、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制造商黑芝麻智能、汽車級芯片領域無晶圓廠半導體研發商云途、自動駕駛軟硬件產品研發商幾何伙伴、自動駕駛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技術產品供應商縱目科技等近四十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
關鍵,雷軍現在投資的口味變化非常劇烈,逐漸重視產業鏈領域的投資,而不是單純消費電子類產品。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11月至12月31日,雷軍小米和順為資本三方投資的22個項目中,作為IoT產業鏈企業的有10家,其他的都為工業設計、企業服務等領域的新興企業。其中包括京微齊力,這是一家專做人工智能設備芯片的研發企業;還有做攝像頭核心器件的中藍電子、有半導體封測的泰瑞斯等。
某種意義上講,雷軍當下的投資策略特別像一個傳統制造業企業家。
因為傳統制造業企業隨著產能的擴大,供應鏈的穩定性就壓倒了一切。為了增加自己對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掌控,一般制造業企業家會通過資本的方式將供應鏈伙伴變成自己的資源,從而形成穩定且持續的合作關系。
這種思路和投資模式非常傳統,但在實業領域還是非常有效。
畢竟市場競爭是一個多維度展開的過程,而隨著競爭情況的加劇和時間的延長,保持穩定的產出,對于任何一家制造業企業都非常重要。而如果想要維護產能的穩定供應鏈,就必須形成一個以這家制造業企業為核心的外延企業團。
這其中資本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紐帶。
從這點來看,雷軍投資標的逐漸換倉的背后,是小米在這個領域的投資越來越重。原來一向高舉互聯網打法、試圖實現跨界打劫和迭代發展的小米,現在逐漸沉下來,踏踏實實在做一家制造業企業應該做的事情。
其實這種策略上的變化,小米早已經“悄悄“告訴大家。在2018年IPO的《招股說明書》上,小米的自我介紹是,“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p>
但在今天的小米公司官網上,對于自我的注解則是——
這是一家以智能手機、智能硬件和 IoT 平臺為核心的消費電子及智能制造公司。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