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作者 | 曹楊 呂敬之 謝中秀 張 琳 孔月昕 馮曉亭
編輯 | 曹楊
來源:燃次元
“我好認真地看春晚,結果自然而然在十點前睡了兩次”、“但凡姜昆講個天津話,也不至于這么尬”、“因為堅持看春晚,我被朋友懷疑品味差”……看春晚二十年有余的鄭荃第一次感受到朋友圈里小伙伴們對春晚吐槽的樂趣遠遠大過了春晚本身。
“好像從我記事開始除夕夜就會守在電視前看春晚,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鄭荃告訴燃財經,雖然也覺得節目內容略顯乏味,但不看的話在和朋友們聊天時似乎就缺少了很多談資。
“看唄,反正也沒別的可以看。”
如鄭荃所說,誕生于1983年的央視春晚至今已不間斷舉辦了40屆。40年來,人們新年伊始的問候與討論似乎總是離不開春晚,而春晚也毫無疑問的成為了收視王者。
國金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16-2019年春晚觀眾總規模分別是10.3億、10.8億、11.3億、11.7億,2020年則是12.3億。廣電總局的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中國視聽大數據”的數據顯示,2021年春節,先后和全國觀眾見面的“春晚”多達60余臺,其中的絕對大戶、央視春晚的綜合收視率超過了20%。
但也正如鄭荃朋友圈里的情況,觀眾們在觀看春晚的同時,對于春晚的吐槽從未間斷,甚至可以從其未開始一直延續到《難忘今宵》的結束。
1月30日晚間,當今年春晚節目單公布那一刻,不少網友便已經開啟了吐槽模式。在知乎帖子“2022年央視春晚節目單公布,你最期待哪個節目?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下面,在不足一天的時間里,就已經有超399萬次的瀏覽和近1700條回答。知乎ID“儁媄嘸濤”的網友表示,“《難忘今宵》,算是這節目里面好感度最高的了。”“蒼楓之海”則更是直言,“我覺得公益廣告可能也不錯哎。”
本期小酒館,我們和一些守在電視機前堅持看春晚的小伙伴聊了聊他們看過之后的感受。他們當中,有人熱衷于語言類節目,卻被接二連三的“催婚”與“催生”逼退;有人年年守著搶紅包,最后紅包里裝的都是滿減券;還有的人明明對春晚毫無興趣,卻又不得不與現場觀眾一樣“被迫營業”;也有人真的因為喜愛而看春晚,但最后卻被最期待的節目“所傷”。
在這個娛樂方式多種多樣的時代,春晚或許早已不是我們或許快樂的方式,但它卻早已成為我們每年守歲的習慣。
催婚又催生,和爸媽一起看春晚太難了
大東 | 28歲 看春晚被催婚的第X年
陪爸媽看春晚是我家的傳統,也是作為“單身狗”的我最忐忑的時刻。春晚前幾天,我就和朋友討論過去年春晚“催婚”催得緊,今年會不會“催生”。
沒想到今年的春晚直接打出“王炸”,既催婚又催生。今年春晚第一個小品的主題還沒詮釋清楚,就將催生的主線貫穿了始終。即使忽略“芭比Q”、“猥瑣發育”這類網絡詞生搬硬套帶來的不適,一個不想讓兒子放棄穩定工作的父親,因為兒媳婦懷孕,不但支持兒子賣房創業,還掏出70萬元的家底來支持兒子。我忍不住皺起眉頭,小品想要表達的難道是“只要生孩子,再大的家庭矛盾都能化解”嗎?
此時坐在爸媽身邊的我,大氣都不敢出。實際上我的情況跟小品里有點像,干著一份自己不喜歡但在父母眼中“穩定”的工作,動著想要辭職追求夢想的念頭。終于,我爸還是開口了:“先成家后立業,有了孫子我就懶得管你了,你愛干嘛干嘛。”
我原以為“催生”這種事情只能靠語言類節目完成,但當我看到接下來的歌曲節目《萬象回春》的時候,我才知道我又天真了。除了歌曲歌詞全都是“每個生命充滿奇跡,生生不息”外,舞臺上,大象現場生小象,更是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大張偉和王勉的脫口秀雖然是反諷催婚,但還是給了父母長輩們打開話匣子催婚的契機。我和幾個發小邊看春晚邊群聊,大家幾乎同時在群里發出“求救”信號,“救救孩子吧,我媽又開始了”,“我這邊也是戰況慘烈,我已經端茶倒水好幾天了,一朝回到解放前。”
春晚一直喊著年輕化,不是我們這些年輕人不愛看春晚,是這“催婚又催生”的春晚多少有點“不敢看”。
險些被大老師和王勉的脫口秀送走
遜歡 | 28歲 一年又一年,春晚每一年
1月30日晚上,官方剛剛發出春晚節目單時,我就和好幾位朋友討論最期待的節目是什么,當時我們好幾個人都說最期待的就是大張偉(以下稱為“大老師”)和王勉的脫口秀,畢竟之前在脫口秀大會中,王勉幾乎沒翻過車。
可萬萬沒想到,這臉打得比過年的爆竹聲都響。
其實在大老師和王冕出來前,我覺得語言類節目已經夠尷尬了,但他們二人的《快樂氣氛組》一亮相,好家伙,把氣氛尬出天際了這是。
首先就是作為一種脫口秀的形式,一上來就用脫口秀中最不需要技巧的諧音梗撐場子,真的是很有失水準。先不說從“第九天長”(地久天長)到“想念是會呼(虎)吸的痛”的諧音梗有多爛,就一上來那個“tiger”(太哏兒),講真,直接讓我懷疑之前脫口秀大會上,王勉的段子究竟是不是他自己寫的了。
其實說到諧音梗,我不知道是不是他們對年輕人有誤解,誤以為現在的年輕人很喜歡這個點。在大老師和王勉的節目之前,賈玲和張小斐也是大玩諧音梗,從“人身公雞”(人身攻擊)到“勾心豆角”再到“小杜雞腸”(小肚雞腸),其實真的很想說,希望編輯們多多沖浪,了解了解年輕人真正的喜好啊。
諧音梗之后,終于拿到了“小吉”(吉他)的大老師和王勉,那就好好唱唄。可是唱點什么不好,偏偏就要和年輕人對著來,唱起了“催婚”。據我的不完全統計,貌似每一個語言類節目,或多或少都聊起了結婚。講真,這讓我們單身還和長輩一起看春晚的人壓力太大了。
以至于本來就不缺乏吐槽春晚話術的朋友圈又多了幾分精彩。如“中國脫口秀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大老師和王勉直接將我送走,轉臺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好像看春晚一直都是陪父母大于看節目。
春晚的歌曲節目,多少有點失望
菲菲| 29歲 象征性看春晚29年
作為土生土長的東北人,每年除夕之夜一過十二點,我們家必須要吃上熱騰騰的餃子。所以,多數的春晚節目,成了我們包餃子的背景音樂。偶爾聽到熟悉的聲音,一家老小就粘著一手的面粉出來盯著電視機。
不過,今年春晚的歌曲節目我多少有點失望。隨著李宇春、易烊千璽和鄧超開場曲的上場,我本來很期待的心情就一落千丈,整首開場曲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搭”。三位歌手即使打起百分之百的精神,但他們眼神交匯的瞬間,總有一種濃濃的“我們不熟”的感覺。每個人只是在完成自己的部分,歌手與伴舞、與其他歌手,甚至與整首歌似乎都沒什么關系,好像一個高級版的“工具人。”
回想過去的春晚,其實有過很多經典的合唱,比如周杰倫和宋祖英用流行和民族唱法結合的《本草綱目》,這對看似違和的搭檔,呈現出的是異常和諧的舞臺,也因此被網友們戲稱“英倫組合”。后來宋祖英還曾駐演過周杰倫的演唱會。那英和王菲的雙天后組合也非常經典,1998年的《相約九八》和2018年的《歲月》,一對老搭檔時隔二十年,用新歌聲,依然帶來滿滿的感動。
但如今,春晚的合唱越來越“沒那味兒”了,似乎這些歌曲從以前的編曲、樂器、唱法的融合,變成了找幾個年齡段、領域不同的明星,湊成一臺,一人分一句詞的形式化。劉迦和沙寶亮唱了什么我完全不知道,但劉迦叫的那句“爸爸”和舞臺牽上來的小象倒是讓我印象深刻。
春晚的歌曲原本是語言類節目的舒緩劑,是我們包餃子時候跟著哼的節奏,那些歌聲里原本有感動,也有驚喜。但現在就只變成了“哎,這不是那個小鮮肉嘛,他怎么也來了”。用流量明星和奇珍異寶來填補原本應該花在歌曲本身的心思,春晚的歌聲讓我失望的,不只是“偷懶”。
不摻和小品的流量明星們
或許該練練唱跳了
苗苗|28歲 春晚搶紅包專業戶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流量明星就是每年春晚的必備“項目”,從早期鏡頭時不時刻意掃過坐在觀眾席流量的“彩蛋”,再到頻頻在各個并不好笑的小品中客串,讓人分外懷念以前真正好笑的春晚。
不過作為春晚吐槽大軍的一員,每年我依然會全程跟進春晚的所有節目。看到流量明星們在春晚小品中,說著尷尬的臺詞,貢獻出他們演繹生涯中的最差演技,都讓我尷尬得恨不得腳趾在地上摳出“三室一廳”。
今年的春晚終于有了令人欣慰的一點,就是流量明星終于不到語言類節目中尬演了。或許是這個原因,感覺社交媒體上各家粉絲的發言都“和平”了許多,就連流量明星買的春晚也不那么尷尬了。
不過,雖然流量明星改去歌舞節目中充當“花瓶”了,不少人的表現也依然讓人難以忍受。語言節目演得一般,還可以歸咎于糟糕的臺詞和故事情節,但是歌唱的難聽,這沒辦法“甩鍋”了吧。尤其不少唱跳出身的明星,依然貢獻了難聽的歌聲,我只恨#XX 難聽#沒有上熱搜,將他們“釘在恥辱柱上”。
雖然國內少有打歌舞臺,大部分唱跳愛豆出道后的最終歸宿都是去(爛)劇里打轉,但是面對春晚這一個全國人民收看的節目,希望他們能認真對待,花一些時間練習一下唱歌,哪怕用心一點點,也不至于“難聽得要命”。還有就是希望他們認真學習“歌唱技巧”,不要再讓我一眼就能分辨出,春晚上都誰沒“認真唱歌”了。
無語的京東春晚紅包,搶到一堆優惠券
喵醬丨26歲 看春晚10年以上
每年春節,紅包都是互聯網大廠必打的戰役。
這個春節,各個平臺的紅包大戰也如約而至,抖音準備了20億元,快手和百度各準備了22億元,支付寶“集五福”則是5億元。而備受關注的春晚紅包互動,則是由京東拿下,準備了15億元。
但多數時候都是“一頓操作猛如虎,一到開獎兩毛五”。昨晚22時18分,五福開獎,我分到的獎金和去年一樣——1.68元,再加上參與“打年獸”活動的2.12元,合計只有3.80元。有朋友跟我說,她的抖音紅包拿到了15元,快手拿到了2元多。
但最讓我無語的是京東那個春晚紅包,15億元似乎“只搖了個寂寞”。記得以前是微信還是淘寶合作春晚紅包的時候,還有專門的環節,或者右下角提示“搖一搖”,但今年京東的合作,只聽到主持人幾次口播。
打開京東進入春晚分紅包活動頁面,活動形式是敲鼓然后領獎。但是獎品竟然只是1.88元、2.88元的京東平臺優惠券,沒辦法提現,只能在平臺購物使用。如此來看,15億元現金紅包只是一個營銷術語,除了無語找不到第二個詞來描述……太懷念以前微信“搖一搖”搶春晚紅包領現金的時候了。
2015年微信以“搖一搖”開啟和春晚的紅包合作,以黑馬姿勢殺入互聯網支付領域。此后支付寶、淘寶、百度、快手、抖音輪番上陣,但效果卻始終沒有微信好。可能無論平臺使出何種解數,最基本的還是平臺的基本盤和用戶的使用習慣。
而且我發現,微信作為社交主戰場,在除夕夜雖然沒有合作春晚紅包,但依舊是搶紅包的主戰場。吃完年夜飯,家人就坐在電視機前,捧起手機開始搶各個群里的紅包。而且今年微信還推出了朋友圈限定皮膚,我的朋友圈幾乎被這個老虎限定皮膚刷屏了。另外通過微視頻看春晚的也不少,雖然大多數都是在吐槽豎屏不合適、畫質差的。
可能現在互聯網確實不好過了吧,拿出真金白銀撒紅包的成本太高,還是優惠券、禮品的成本可控。但對于我們來說,還是“搖一搖”搶現金紅包參與起來更帶勁兒。
我和春晚觀眾一樣,“被迫”營業
阿倫 | 25歲 “強制”看春晚第二十年
“央視春晚”在我家的“地位”那自然不言而喻,一定是“必備曲目”。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爸媽早早端上瓜子堅果,水果零食也放茶幾上,調好CCTV-1,開始守著春晚開播。
而我,企圖逃過春晚躲進房間刷手機,便被爸媽以“守歲領紅包”要挾,強制留在客廳一家人一起“喜氣洋洋”看春晚。不料,第一個節目還沒表演完,我便打上了哈欠。當然,鏡頭里總會有一兩位和我一樣明顯“被迫”營業的觀眾,大家積極鼓掌微笑時呈現出的卻是一臉“茫然”。甚至直播鏡頭掃過觀眾席時,我瞥見鏡頭里一位觀眾阿姨,也歪頭睡過去了。
也難怪觀眾“犯困”,畢竟“氣氛組”也不是那么容易當,接茬、起哄、鼓掌、起笑,每一幀都整齊劃一,節奏起止得當,就連那微笑的眼角弧度和拍掌節奏都高度相似。
而平常不到凌晨一點堅決不入睡的我,更是從晚上九點多開始便頻頻打哈欠,一心想的只有上床睡覺。
于是,看著節目深覺無聊的我,開始轉移注意力刷起了微博和朋友圈,看著和我有著同感的言論不禁發笑,時間也逐漸在我刷手機看吐槽和觀察觀眾動態中悄然溜走。到了節目的中后期,給觀眾席的鏡頭大多為遠景不說,即便是掃過觀眾席時,也能明顯感覺到觀眾的狀態已經沒有開場那么充沛,甚至不少觀眾的眼皮都耷拉下來了,和電視機前觀看的我狀態相差無幾。
像網友都在關注隔著口罩摳鼻子的陳寶國老師時,我的眼神卻直勾勾盯著四字弟弟后邊兩位有些“不在狀態”的觀眾。
終于,我還是熬到了《歡樂今宵》才結束“營業”。同時也敬佩春晚的觀眾,感慨他們在高度集中精神好幾個小時的同時,還能將表情管理得恰到好處,不得不為他們的“敬業”點個贊。
春晚的男明星,引發中老年男觀眾“內卷”
齊齊|24歲 春晚20年忠實觀眾
從我記事起,春晚就和家家戶戶的鞭炮聲一樣,是我們家每年過年的必備“背景音”。
雖然這些年連我爸媽也覺得“好無聊”,但每到除夕夜,我們還是會打開電視播放春晚,吃著年夜飯聊天度過“守歲”的時光。
但沒想到,今年我爸的一個神奇操作,讓本來無聊觀看春晚的除夕夜,變得搞笑了起來。
今年我們一家三口早早就吃過了年夜飯,然后照舊進行了經典項目——看春晚。因為今年春晚請的流量明星小鮮肉相對較少,對于我爸來說大部分是一些“熟面孔”,所以他坐在電視前看得格外認真,還用手機一個個拍下了一些中老年明星的照片,比如張國立、譚詠麟、孫楠等等。
拍完之后,他開始在各個家人群里發自己拍下的照片,然后開始感嘆,孫楠、張國立、譚詠麟、郭冬臨等等都比他年紀大,但看起來都比他顯得年輕,臉上的“褶子”少。一個群里發完之后沒人回復,他又轉戰到其他群里接著發照片+自己的感慨。最后因為發得太多,我媽不耐煩了,直接在群里回復讓我爸不要再“嘮叨”了。
我覺得很詫異,因為之前我爸一直很“自信”,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是個帥小伙,老了也是個老帥哥,但是沒想到會因為春晚看到其他男明星開始了莫名的“年齡焦慮”。
更好笑的是,這種中年男性的“年齡焦慮”,竟然是“全國統一”的。除夕當晚,我就在網上看到不少人分享,在看了今年春晚上保養完美的男明星后,自己爸爸/哥哥陷入瘋狂焦慮的情況,而且各有各的搞笑操作或言論,甚至有的爸爸對孩子進行言語攻擊:“人家都70多了,看起來都比你有精氣神”。
不得不說,今年的春晚還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中年男性容貌焦慮開始了,是不是意味著男性“內卷時代”要開啟了?
*題圖來源于央視春晚官方。
*文中鄭荃、菲菲、喵醬、大東、阿倫、遜歡、齊齊、苗苗均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