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尹太白 楊博丞
來源/DoNews(ID:ilovedonews)
又卷起來了。
臨近農歷新年,智能手機領域的戰火再次燃起,但和以往在影像、芯片、刷新率、續航等方面的內卷不同,這一次戰火開始燒向了折疊屏,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1月10日,榮耀推出旗下首款折疊屏手機Magic V,2021年12月15日,OPPO推出其首款折疊屏手機OPPO Find N,2021年12月23日,華為發布折疊屏手機華為P50 Pocket。
而在此之前,三星于9月1日推出了三星Galaxy Z Fold3和三星Galaxy Z Flip3兩款折疊屏手機,小米則在3月30日發布了旗下首款折疊屏手機小米MIX FOLD。至此,除了已申請過多項折疊屏相關專利卻仍未發布折疊屏手機的vivo和暫無明確表態的蘋果外,大多數主流手機廠商均已完成了在折疊屏賽道上的布局。
但內卷顯然不是僅僅停留在布局上這么簡單。
據外媒MSPoweruser報道,三星正在研發一款有兩個鉸鏈和三個面板的折疊屏手機,這種三折式折疊屏手機不再需要單獨的外部屏幕,展開后可以獲得更大的可視尺寸。有消息稱該款折疊屏手機或將于2022年下半年發布。
資深數碼愛好者姜一鳴在得知三星研發三折式折疊屏手機的消息后不禁啞然失笑,“以后的折疊屏手機會設計成古代奏折的樣子嗎?”
折疊屏手機曾被視為“未來手機”,可望而不可及。但現在,“未來手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普及開來。“折疊屏手機發展勢頭很猛,但同時定位比較尷尬,畢竟折疊屏不是剛需,距離折疊屏手機真正形成一個清晰的概念和定位,還需要經歷一些市場教育和摸索。”姜一鳴向DoNews(ID:ilovedonews)表示。
既然如此,那么現階段的折疊屏手機有何意義?
一位智能手機行業人士分析認為,智能手機市場成熟而內卷,各大手機廠商都在想方設法沖擊高端市場,而折疊屏手機對軟件系統和硬件制造均提出了極大的要求,是技術實力的象征,同時也是高端市場的通行證,“但就目前而言,折疊屏其實和早期的全面屏一樣,是非常好的營銷點。”
折疊屏手機迎爆發元年
各大手機廠商紛紛推出折疊屏手機的另一面是,折疊屏手機賽道正迎來快速成長階段。
來自面板供應鏈研調機構DSCC的調研報告顯示,2021年三季度,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達到260萬臺,環比增長215%,同比增長480%。預計到2022年,折疊屏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將達到1750萬臺。
在2021年之前,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還完全是另外一副光景。同樣是來自DSCC的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僅僅50余萬臺,而到了2020年,這一數字也只是上升至300萬。
雖然折疊屏手機在2021年迎來拐點,但事實上,折疊屏手機并非新鮮事物。
最早的折疊屏手機可以追溯到2012年。當時,日本陶瓷生產商京瓷與中國電信聯合推出了一款電信定制機京瓷KSP8000。京瓷KSP8000是由兩塊獨立的屏幕通過滾軸連接而成,屏幕合體后的可視尺寸可達到4.7英寸,其設計思路是讓用戶可以在單屏模式、平板模式和多任務模式之間任意切換。
2017年,中興也推出過一款折疊屏手機中興Axon M,并且提供了單屏模式、鏡像模式、拓展模式和雙屏模式四種顯示模式,大大開發了折疊屏手機的實用性。
由于屏幕與屏幕之間存在連接線,京瓷KSP8000和中興Axon M盡管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折疊屏手機,但卻可以稱得上是折疊屏手機的鼻祖和啟蒙者。真正讓折疊屏手機進入大眾視野的,是柔宇在2018年10月發布的折疊屏手機FlexPai,同時這也是全球首款消費級折疊屏手機。
柔宇FlexPai的屏幕采用了其自研的7.8英寸二代蟬翼柔性屏,可以實現自由彎曲、折疊、卷曲,不僅具有AMOLED的鮮艷色彩,而且還擁有強對比、廣視角和高分辨率。盡管柔宇FlexPai的設計和配置足夠驚艷,但缺陷也很明顯:較脆弱的屏幕、厚重的機身、無法避免的折痕以及應用適配性差。
柔宇FlexPai存在的缺陷嚴重限制了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直到三星和華為躬身入局。2019年2月,三星發布旗下首款折疊屏手機三星Galaxy Fold,緊隨三星的腳步,華為也發布了旗下首款折疊屏手機華為Mate X。
三星和華為的入局,讓消費者對于折疊屏手機的態度出現了兩極分化。一方面,三星Galaxy Fold備受追捧,其在二手市場上的價格甚至一度被炒至3萬余元,據三星移動部門總裁高東真透露,截至2020年1月,三星Galaxy Fold的出貨量為40-50萬臺。另一方面,消費者對于折疊屏手機的吐槽聲不絕于耳,“貴而不實用”“純粹是智商稅”。
“早期的折疊屏手機的確存在很多缺陷,但現在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突破,無論是鉸鏈、屏幕還是重量控制,都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上述行業人士還向DoNews表示,在軟件層面,頭部應用和腰部應用都在積極適配折疊屏手機,折疊屏應用生態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是折疊屏手機紅利的最大受益者。根據DSCC的調研報告,2021年三季度,三星在全球折疊屏手機市場上的占有率高達93%,其中三星Galaxy Z Flip3的市占率為60%,三星Galaxy Z Fold3的市占率為23%,而華為則以6%的市占率位居第二名。DSCC預測稱,到第四季度,三星的市占率將進一步提升至95%。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三星還是不少手機廠商的折疊屏供應商。2021年1月,三星簽署了一項協議,計劃向部分手機廠商供應折疊顯示屏,這些折疊屏于三季度開始發貨,并在年底前交付100萬塊,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均在被供應之列。另據外媒BusinessKorea報道,三星計劃將折疊屏的產量從每年1700萬塊增加至2500萬塊,提升超過40%。
盡管華為在全球折疊屏手機市場上與三星有著不小的差距,但在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華為超越三星占據了主導地位。根據艾媒咨詢研究院的統計數據,2021年,華為在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上的占有率為64%。在考慮購買折疊屏手機的消費者中,有87%持續關注著華為折疊屏手機。
拐點已至,仍需跨過重重阻礙
折疊屏手機的發展如火如荼,但慘淡的出貨量卻一度讓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如鯁在喉。
居高不下的售價是出貨量的一大阻礙。目前,各大手機廠商已發布的折疊屏手機均價約為13500元,而根據艾媒咨詢研究院的數據,全球智能手機均價僅為2061元。來自IDC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約為194.7萬部,而同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為12.92億部,前者的占比僅為0.15%。這意味著居高不下的售價嚴重阻礙了折疊屏手機的普及。
截至12月31日,小米MIX FOLD在小米天貓官方旗艦店的月銷量僅為600+,相比之下,Redmi K40的月銷量為3萬+,而小米11的月銷量為3000+。還值得注意的是,在“6·18”和“雙十一”的手機銷量榜單上,幾乎沒有折疊屏手機的蹤影。
在線下,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同樣不盡如人意。DoNews走訪了山東某三線城市的數碼城,數位檔口工作人員均表示目前沒有折疊屏手機存貨,“折疊屏手機價格還是偏高,月銷量只有幾臺,大多數消費者不會埋單。”
前述行業人士向DoNews解釋了折疊屏手機售價居高不下的一大原因,“折疊屏的成本和良品率都不及普通屏,這直接拉升了成品機的售價。”
事實也的確如此。根據市場研究公司Omdia的調研數據,折疊屏的成本在150-250美元左右,作為對比,普通屏的成本則不足100美元。
與此同時,折疊屏還面臨著高昂的維修價格。據悉,華為Mate X2采用的是來自京東方研發和生產的折疊屏,其內屏維修價格高達3999元。
鉸鏈的良品率不高是折疊屏手機售價居高不下的另一原因。鉸鏈屬于精密結構件,其耐用性決定著折疊屏手機的彎折壽命,而鉸鏈設計結構上的不足,會導致折疊屏手機在折疊后間隙變大、加重屏幕折痕等問題,“鉸鏈技術還需要一年左右才能更加成熟,實現更大的產量,將成本降下來。”上述行業人士表示。
與折疊屏一樣,鉸鏈的成本同樣高得嚇人。據OPPO高級副總裁劉作虎透露,OPPO Find N上采用的水滴型鉸鏈的成本超過了100美元,是最終售價的1/10。
現階段,手機系統和應用對折疊屏手機的適配性較差也嚴重制約著消費者的購買意愿。
“很多應用尚沒有適配折疊屏,如果想在折疊屏手機上使用只能通過分屏和懸浮窗的方式,用戶體驗一言難盡。”姜一鳴吐槽道。
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占比仍然較低,從而導致很多應用開發者缺乏動力去適配折疊屏。事實上,折疊屏手機上的應用常常會在單屏和雙屏之間切換,如何輕松自如地應對這種切換對于應用開發者們來說絕非易事。
一位手機應用開發者告訴DoNews,讓應用適配折疊屏并不困難,但想要讓應用適配不同手機廠商的不同屏幕尺寸的折疊屏手機卻是一件極為繁瑣的工作。劉作虎也表示,折疊屏手機的適配工作量是普通旗艦機的四到五倍,甚至可能是六倍。
不過,不難預判的是,盡管折疊屏手機的普及仍面臨重重阻礙,但在手機廠商相繼推出折疊屏手機后,一個屬于折疊屏手機的時代即將到來。
進退兩難的折疊屏手機
“從之前的出貨趨勢來看,一部分是炒作,另一部分是商務客戶送禮用。”一位華為經銷商告訴我們,在他接觸的華為系列折疊屏產品中,賣得比較好的是Mate X2,對于前兩代產品來說,更像是華為進軍折疊屏領域的試水產品。
無論是試水還是正式走向大眾市場,我們看到的是大部分手機廠商都在不約而同地跳進這片紅海,誰都想在這片水域中開辟出自己的新大陸。
在這場折疊大亂斗中,華為、小米、OPPO、榮耀均已下場,就國產廠商而言,目前僅剩vivo在獨自觀戰,似乎它并沒有把折疊屏手機看在眼里。
目前,多數消費者仍然沒有很強的購買意愿,導致折疊屏市場反饋平平,也正因此,華為、OPPO新上市的折疊屏手機均未產生更多溢價,基本停留在原價或比原價更為便宜。
一位OPPO渠道商告訴DoNews,消費者對于折疊屏的熱情遠沒有其它機型,其店中最為暢銷的機型售價在3000-5000元之間,處于中等偏下的價格區間。另一位小米經銷商稱,其店中的手機產品價格的消費區間也基本維持在2000-4000元。
“因為榮耀現在的產品還很少,目前最暢銷的是Magic 3系列,買得人還算多些,其它型號的機型銷量還是很少,除了非常低價格的機型。”一位榮耀線下店店員說,他們也不太清楚榮耀首款折疊屏的銷量會如何,但如果價格太高,他們也覺得銷量不會太好。“如果賣得和華為差不多的價格,大家為何不買華為?”
DoNews曾于2021年底走訪多家手機賣場,并詢問多家手機經銷商渠道,對于折疊屏的實際購買者我們得出了三種結果,我們也按比重對其進行了排序——購買后囤貨炒作、購買后送禮、購買后自用。
可見,折疊屏手機的買單者大多是行內的“黃牛”們,或者部分經銷商人士,而較小一部分人會為折疊屏買單。
另外,在我們走訪的過程中,也曾隨機詢問30位前來賣場購機的消費者,22位消費者認為,折疊屏手機價格昂貴,并且沒有什么新奇之處,8位消費者認為,可以購買嘗試,但他們更傾向于購買二手折疊屏手機。
進退兩難,這是目前折疊屏手機所面臨的現狀。
在折疊屏手機推出之時,就曾有很多數碼發燒友提出了同樣的問題,折疊屏手機除了屏幕折疊了,它與普通手機究竟有什么不同?它帶給了我們先進的體驗嗎?
我們認為,目前的手機廠商在實際應用場景中似乎并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因為折疊屏手機除了將屏幕折疊,增加了可以讓屏幕折疊的鉸鏈,其它似乎與普通手機的技術并無兩樣,甚至它也沒有給我們帶來最先進的體驗——在屏幕展開時你需要兩只手同時握持,這似乎并不適合普通大眾的使用場景。因此,折疊屏手機在使用場景上似乎更傾向于B端,即商務場合。
相信大家看到折疊屏時都會想到我們常用的平板電腦,尤其是二合一的平板電腦,折起來是平板,反之則是一臺筆記本電腦,這是我們在工作中的標配。而對于折疊屏來講,它好似縮小版的平板二合一電腦,在B端的使用場景會遠大于C端(個人)使用場景。
因此,當前手機廠商想快速地切入C端,讓更多個人消費者接受折疊屏這樣一款產品。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當前國產手機廠商折疊屏的價格在不斷下探,從接近2萬元的價格下探到7000元附近,而OPPO更是打出了“從嘗鮮到常用”的產品主題。
但現在廠商們需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它的使用場景究竟是什么,如果僅為在折疊屏手機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樣的產品我們就應該去打一個問號。
折疊屏手機前路漫漫,亂斗仍在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