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 蘿吉
來源:十一車
2020年Model 3第一波大降價時,我當時判定特斯拉來勢兇猛,但對中國市場依然是鯰魚、而不是鯊魚。如今一年多過去了,特斯拉在2021年在全球交付了93.6萬輛汽車,成為首個百萬體量(即將)的新能源車企,而在此期間,中國新能源市場獲得的增長,也毫不遜于特斯拉。
特斯拉并沒有公布各區域市場的具體銷量,從出自上海工廠的批售銷量來看,截至11月的累計數字已經超過了40萬輛,全年累計銷量預計不低于45萬輛,也就是特斯拉全球銷量的近一半。
不過這并不代表它在中國市場的實際銷量,畢竟上海工廠每季度都有相當一部分被出口到了海外,新車上險量的數字顯然更具參考。從目前已知的數據,特斯拉去年1-11月在中國市場的上險量總計為25.2萬輛。
考慮到上海工廠在每季度的后半程才主要供應國內市場,未公布的12月份銷量,預計會在5萬輛左右(9月份上險量5.2萬輛),那么去年全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累計銷量,有可能會跨過30萬,在2020年14.7萬輛的基礎上,實現翻倍。
這是什么概念呢?2020年蔚小理三家車企的總銷量僅將將10萬輛,把比亞迪漢的3萬輛加進去,也不及特斯拉在2021年的增量。如果中高端新能源市場保持固定,等于特斯拉一下就把主要潛在競品的份額都吃掉了。
而事實我們都知道,中高端新能源市場沒有原地踏步,而是持續增長,且不是小漲、是大漲。去年前11個月的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超過250萬輛,同比增長178.3%,最近已知的11月份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了20.8%,即市場上每賣出5臺新車,就有一臺純電動或插電式混動車。
由此看來,特斯拉2021年同比翻倍的增幅,突然有點不夠看了,對比之下,曾經被視作特斯拉沖擊最具危險的品牌和車型,一個個的漲勢,都比特斯拉還更兇。
小鵬拿下了新勢力2021年交付量的冠軍,98155輛的成績較2020年暴漲263%;
只有一款車型的理想,年銷量也干到了9萬輛以上,同比增幅177.4%;
增幅最小的蔚來,2021年銷量也創下91429輛的新高,但109.1%的增幅預計仍然會壓特斯拉一頭。
至于哪吒、威馬、零跑等“二線新勢力”品牌,也各自都有很搶眼的增幅,考慮到它們相對較低的主銷價位,就暫不納入今天的討論了。
一個多年來靠補貼、扶持勉力維系的市場,像一棵培育許久仍處于萌芽狀態的樹苗,突然進入了瘋長模式,很快伸出了枝干、扎穩了根系。如果非要強調特斯拉在其中的作用,那它何止是鯰魚,簡直是肥料。
當然,新能源市場的成熟,肯定不能都歸功于特斯拉的影響,過去一年新能源市場的爆發增長是全面性的。
小鵬、理想和蔚來各自扎穩20、30和40萬元市場,10萬元以內的低價區間,除了五菱宏光MINIEV持續爆火,奇瑞小螞蟻、歐拉黑、白貓、哪吒V、零跑T03乃至長安奔奔EV等車型中,不乏突破5千甚至逼近萬輛的先鋒,10-20萬元這塊純電動市場最硬的骨頭,也成了比亞迪DM-i系列利齒下的甘蔗。
而在更高端的市場,價位全面超越蔚來、媲美保時捷Taycan但聲量卻遠不及“蔚小理”的高合,在交付的第一年也實現了超出市場預期的成績。從5月份HiPhi X開始正式交付,到11月累計上險量達到了3193輛,看起來不夠亮眼,但在最近已知的11月的數據中,HiPhi X的上險量達到了763輛。
作為對比,保時捷Taycan 11月在中國市場的上險量為271輛,奧迪e-tron為212輛,特斯拉Model S/X兩款車則可以忽略不計,而國內品牌唯一價位上和HiPhi X接近的紅旗E-HS9,11月上險量402輛。
也就是說,在60萬元以上的豪華市場(HiPhi X指導價57-80萬),HiPhi X的銷量規模雖然遠不及燃油市場中的寶馬X5、奔馳GLE等車型,但它已經成為這個價位電動市場的銷量標桿。目前已知將進入這個市場的,主要是奔馳、寶馬、奧迪等傳統豪華品牌,在EQS、iX等車型真正進入交付之前,高合的領先優勢還將保持一段時間,而它的第二款車型HiPhi Z,也會在一系列對手就位時加入戰場。
回望2021年,缺乏基本生存力的品牌早已黯然退場,堅持下來的品牌,普遍實現了翻倍式的豐收,這種整個市場膨脹式激增的狀態,很像前些年哈弗依靠H6在10-15萬元區間站穩腳跟后,引爆的整個自主品牌SUV浪潮,如今已經進入主流市場的上汽榮威、廣汽和寶駿,正是各自依靠RX5、GS4等車型才真正實現了一定規模。
在那段時間,SUV市場幾乎毫不“挑食”,似乎只要是臺SUV、只要價格到位,基本就有各個預算區間的消費者照單全收。江淮瑞風、北汽幻速、眾泰、陸風乃至納智捷,都曾春風得意了相當長的時間。如今這些品牌或系列,都已經從大眾眼里消失,甚至短短幾年之后,這些車型在路面上的可見率都少得可憐,似乎從未出現過一樣。
從這個角度再看迅速膨脹的新能源市場,我們也該保持相應的警惕。電驅化變革是不可逆的,但不代表前期發展起來的產品或品牌,也能一直在新格局下持續發育。
當然,新能源浪潮和SUV熱還是不同的,如今的整個新能源市場像是一股軍團,矛頭一致地殺向傳統市場,而這也意味著另一種狀態:本質上所有的新能源品牌,不論價格或產品定位重合度如何,各自都不是彼此的主要對手。
就像之前文章里我對特斯拉的描述:它的對手不是任何電動車,而是所有的燃油車。可觀的是,如今蔚來、理想、小鵬乃至其它諸多品牌,也都展現出了這種勢頭。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這五大城市,一方面是全國燃油車限牌、限購、限行最嚴苛的代表,另一方面也是新能源車銷量最大的區域市場,而在這五大城市的銷量占比,也反映出各新能源品牌對限牌、限行政策的依賴度。
如上表,只做純電動車的特斯拉、小鵬和蔚來,在北上廣深杭的銷量占比都超過了四成,其中特斯拉和蔚來在上海的占比明顯偏高,而小鵬則更加依賴廣州本地市場。這表明它們對政策扶持還是有一定的依賴,同為高端品牌的奔馳,在北上廣深杭的銷量占比還不到兩成。
不過從好的角度來看,隨著入門級產品的不斷下探,以及經銷門店的開拓和下潛,純電動品牌在非一線限牌限購地區的銷量占比也會隨之增高,這是新能源品牌進一步發展、成長的必經之路。
近兩年國家對新能源車的補貼不斷退坡,市場增長卻越來越快,足以說明政策扶持已經不再是新能源市場的核心支撐,限牌、限購,也不再是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必要動因。尤其是10萬元、15萬元以內的中低端市場,電動汽車的區域分布,已經和普通燃油車相近:
去年年中上海曾因上牌政策的改動,被解讀為對宏光MINIEV及本地車企對手的阻擊,其實從整體銷量規模來看,莫說上海這一個市場,就算北上廣深杭五大城市都設專項門檻,對宏光MINIEV的影響也微乎其微,總計4.1%的銷量占比,足以看出限牌城市在宏光MINI眼中有多么次要。
歐拉好貓和比亞迪海豚,是10-15萬元區間表現比較亮眼的兩款電動小車,五大限牌城市的銷量占比分別為14.6%和23.1%,說明它們已經充分深入到了全國各地的市場,整體的銷量規模在各自細分市場(兩廂小車)中,也都能跟燃油市場的對手好好掰掰手腕。
至于幾個月前就號稱月銷破萬的ID系列,雖然有著大眾遍布全國各地市場的經銷網絡作支撐,實際的銷量還是嚴重依賴企業的本地市場,以上汽大眾為例,其ID系列在上海本地的銷量占比高達37.7%,缺乏本地扶持的深圳、廣州、杭州、北京等限牌地區,銷量都遠不及上海一市。
在歐洲已經成為特斯拉之外最大電動車型系列的ID家族,來到強手如云的中國顯得力不從心,而大眾已經是傳統合資品牌中,新能源轉型效果最突出的代表了。
總結
2019年被稱為年度最慘的李斌,在2021年底發出了“不明白為啥還有人買燃油車?”的疑問;
2020年被大眾高管暗諷技術過時的理想,在2021年拿下了中大型SUV銷量冠軍;
2020年新能源車銷量占比不足一半的比亞迪,2021年年底把這個比例拉到了90%以上,并在11月份成為自主品牌單月銷量冠軍。
對于主打燃油車的品牌來說,疫情仍未平復、又深陷芯片短缺的2021年并不好過,但它們依然會對其戀戀不舍,因為未來可預見的每一天,只會愈發艱難。
不用說“注定”,不必加“早晚”,屬于新能源的時代,已經來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