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編輯/ 桃子 好困
來源:新智元 (ID:AI_era)
【新智元導讀】從學界「跨界」互聯網,再轉身去創業。這一年,他40歲,依然選擇挑戰自我。消息稱,阿里副總裁、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王剛已于近日離職。阿里,是他的第一站。下一站,會更好。
從學界「跨界」互聯網,再轉身去創業,40歲的他仍在不斷挑戰自我。
據Tech星球報道,阿里副總裁、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王剛已于近日離職,未來將開啟清潔機器人領域創業。
阿里官方也證實了王剛離職,并肯定了其對無人駕駛技術探索的貢獻,祝福他未來有更好的發展。
感謝王剛為達摩院無人駕駛技術作出的貢獻,祝福王剛。
王剛離職,并非毫無征兆。據天眼查消息,2021年12月17日,王剛就在小蠻驢智能科技的工商變更中,完成了退出。
阿里,是他的第一站,這一扎下去,就是五年。
下一站,會更好。
師從李飛飛,NTU終身教授
2005年,王剛本科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工程系,并于2010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獲博士學位。
博士期間,他先后師從人工智能領域頂級學者Li Fei-Fei(李飛飛),計算機科學家David Forsyth和Derek Hoiem。并獲得了著名的Harriett/Robert Perry獎學金和CS/AI獎。
2005年7月,李飛飛還是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電子和計算機工程的助理教授,之后她加入了UIUC貝克曼研究所做全職教員。
http://svl.stanford.edu/assets/papers/WangZhangFei-Fei_CVPR2006.pdf
在自身積累足夠科研功底后,他在2010年入職南洋理工大學(NTU),任終身教授,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
這一年,他只有28歲。還未跨界的他就已名噪一時,頂會論文發表近10篇,引用量過千。
他指導的團隊分別在2015年和2016年的ImageNet場景分類挑戰賽中獲得前5名,并且他的技術已有超過5家國際公司使用。
學界歸來,初任阿里首席科學家
2016年,阿里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A.I. Labs)。
僅在NTU任職一年后,王剛在2017年3月毅然選擇加入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成功跨入產業界。
他擔任首席科學家,負責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理解的研發工作。
2017年接受新智元采訪的王剛曾談到自己加入阿里實驗室的感受,
「我的夢想跟整個實驗室的夢想差不多,都是希望能用人工智能去Enable這些硬件,讓具有人工智能能力的產品走進千家萬戶,能夠為大眾和消費者都使用,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便利,這也是我個人的夢想,希望能夠看到這一天由我們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來實現。」
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王剛帶領團隊打造出一款人工智能消費級產品「天貓精靈X1」,僅用4個月時間就成了出貨量破百萬的爆款。
要知道,這項爆款產品就運用了王剛的多項研究成果。
眼看著天貓精靈的發展越來越好,不滿于現狀的他在這時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主動請纓,帶領團隊從0到1做自動駕駛。
2017年10月,NASA計劃的實體承載組織「達摩院」正式亮相,其中就下設了自動駕駛實驗室,王剛便擔起了掌舵人。
耗時3年,投入近1000億美元,就在2020年由他帶隊的首款量產物流機器人「小蠻驢」終面世。
集成AI、自動駕駛等最前沿技術,將這項最前沿的科學技術,推到了規模化量產商用。
下一站,自創業
離職后,王剛選擇在清潔機器人領域創業,并已經獲得融資。
這一年,他40歲。已過中年的他依然有一種敢拼、敢闖的勁兒,喜歡聚焦、認準了就磕到底。
從學術界一路走來,王剛的在AI領域的成績可圈可點。下一站自主創業會更好。
此外,2016年,因在深度神經網絡設計上的卓越貢獻,王剛成為《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志》評選出的10名亞洲區35歲以下青年創新獎得主之一。
他同時也是人工智能領域最頂尖雜志IEEE TPAMI編委,曾多次受邀成為人工智能頂級學術會議,如ICCV/CVPR/ECCV的領域主席,在深度學習算法領域具有深厚的研究積累和國際權威。
Google Scholar數據顯示,王剛的論文被引量超過20000,h-index高達67,是一位實打實的高被引學者。
一次演講中,王剛談到人類大腦在解釋語音和視覺信號方面非常強大。我們能否從人腦中獲得靈感來構建功能強大的計算神經網絡以實現類似的性能?
答案是肯定的。他介紹了自己當時在開發類腦深度學習算法方面的研究進展,這些算法具有類似和有趣的機制,例如長期記憶參與、自適應信息流調節和選擇性注意等。
AI Labs出走潮,誰會留下?
近年來,互聯網大廠的學術大牛相繼離職。有的從產業界回歸學界,有的出來自創業。
王剛此次離職,可以說是「科學家出走潮」的又一案例。
此前,前螞蟻金服副總裁、螞蟻AI首席科學家,螞蟻金服人工智能部負責人,達摩院金融智能負責人漆遠在2021年11月重返學界,加盟復旦。
2021年8月,字節跳動AI Lab總監李磊離職,加入大學圣巴巴拉分校(UCSB)。
李磊曾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本科ACM班,獲得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并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研究員。
在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和自然語言理解領域于國際頂級學術會議發表論文40余篇,擔任2017 KDD Cup與KDD2018 Hands-on Tutorial聯合主席和ICML、KDD、IJCAI、AAAI等大會程序委員。
2020年7月,字節跳動副總裁、AI Lab主任馬維英離職,加入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
馬維英在美國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UCSB)電氣和計算機工程系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曾在世界級會議和學報上發表過逾 300 篇論文,并擁有 160 多項技術專利。
是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曾任國際信息檢索大會(SIGIR 2011)聯合主席、國際互聯網大會(WWW 2008)的程序委員會聯合主席。
2020年7月,曠視南京研究院創始院長魏秀參離職,出任南京理工大學教授。
魏秀參師從南京大學周志華教授和吳建鑫教授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
在相關領域國際頂級期刊及國際頂級會議發表論文四十余篇,相關工作獲得iWildCam 2020、iNaturalist 2019、Apparent Personality Analysis 2016等計算機視覺領域國際權威賽事共4項世界冠軍。
擔任ACCV 2022講習班主席、ICCV、IJCAI、ACM Multimedia、ACCV等相關研討會程序委員會主席,AAAI 2022、IJCAI 2021、BMVC 2021高級程序委員或領域主席。
2019年,騰訊AI Lab主任張潼離職加盟創新工場,出任港科大和創新工場聯合實驗室主任,并兼任科研合伙人。
張潼擁有美國康奈爾大學數學和計算機雙學士學位,以及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碩士和博士學位,在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和計算機系任教。
曾經擔任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終身教授,IBM研究院研究員和雅虎研究院主任科學家,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和大數據實驗室負責人,騰訊Al Lab主任。
是美國統計學會和國際數理統計學會fellow,并擔任NIPS、ICML、COLT等國際頂級機器學習會議主席或領域主席,以及PAMI、JMLR和Machine Learning Journal等國際一流人工智能期刊編委。
不過或許這也并不是一件壞事,畢竟他們始終不變的是對AI研究的不離不棄。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