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20年來話費降了67%,為什么我卻覺得越來越貴

2021-09-01 07:30:56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吳曉波頻道   
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巴九靈

  來源:吳曉波頻道(ID:wuxiaobopd)

  微博上有個話題,叫“被5G”,講的是三大運營商下架低價4G套餐,強推高價5G套餐。

  對運營商話費套餐變貴的吐槽似乎一直都有。

  有這么幾個原因:

  ?? 現在是5G普及初期,5G套餐相比之前的4G套餐定價確實更高。

  根據運營商2020年的財報,中國移動5G套餐客戶每個月的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較遷轉前的4G套餐提升6.0%,而中國電信5G的ARPU值也高達65.6元,明顯高于4G。

  ?? 優惠往往是給新用戶的,“老用戶不如狗”。

  ?? 不管是流量用量還是使用時長,相比之前都變多了。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通信業統計公報,近5年全國移動互聯網流量消費從41.9億GB增長到1656億GB,翻了38倍,2020年平均每個用戶1個月要使用10.35GB流量。

  ?? 運營商推出的“語音+流量”的套餐變成既有通信流量又有家庭寬帶的融合套餐,也會導致話費總額增加。

  但這只是口徑問題,消費者將寬帶支出也歸為話費,但運營商的ARPU值只包含通信業務,家庭寬帶的收入則另算。

  拋開個人感受,從總體數據看,我們每個月交的話費,長期是下降的。

  以中國移動為例,2001年,每個用戶1個月要交141元話費,如今只需不到50元。

  人均話費支出不斷下降的原因,概括起來就是打破壟斷、引入競爭。

  上世紀80年代,中國通信業的生產、采購、銷售、服務都由郵電部壟斷。那時一部大哥大的價格至少得兩萬元,還得托關系。

  1998年,政企分離的大潮下,郵電部實現郵電分營,一部分變成“中國郵政”,一部分變成“中國電信”。

  此后,中國電信又按固網、移動通信、尋呼、衛星等不同的業務進行拆分,以形成更多的競爭主體,網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鐵通公司也拿到了電信運營牌照。

  根據國際經驗,一個國家擁有三家運營商是比較好的狀態,既有競爭,又能降低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于是,經過重組,最終形成如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家運營商互相競爭的局面。

  電信運營商的收入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示:收入=ARPU值×用戶數。

  因此,運營商要想擴大收入,可以從ARPU值和用戶數兩方面著手。

  英特爾總裁說,如果全世界都使用同一家公司的芯片,產品價格可以降到1美元。可見對重資產行業來說,足夠的用戶規模能有效攤薄成本。

  移動通信網絡同樣是重資產,具有很強的規模效應。

  所以在移動通信業務滲透率(滲透率=三大運營商的用戶數/中國人口數)較低時,運營商往往選擇主動控制ARPU值以發展新用戶,先跑馬圈地再謀求提價。

  另一方面,除了個別地區的網絡覆蓋、信號質量有所差別,三大運營商提供的套餐區別很小,運營商逐漸“管道化”。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運營商要想吸引用戶,最簡單的辦法也就是推出低價套餐。

  行業特性導致運營商ARPU有長期不斷下降的趨勢。

  事實上,以量換價的邏輯,確實奏效了。

  20年來,三大運營商的收入合計翻了4倍多。

  第二個重要因素,則是政策。

  在電信業,政策的主基調就是促進競爭。

  比如,2008年,中國電信宣布出價1100億元收購中國聯通的CDMA(2G網絡)移動通信業務。因為中國電信資金不足,據說中國移動集團(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代為支付了500億。

  2015年時,移動通信業務滲透率已突破90%,用戶數接近飽和,運營商低價搶用戶的策略似乎到頭了。

  此前,為了綁住消費者、降低競爭烈度,運營商會推出“定制機”。

  定制機的價格會比通用機型更便宜,代價是會對其他運營商的服務功能或網絡進行限制。

  比如移動的定制機只能使用移動電話卡,裝入聯通、電信的電話卡后,手機會顯示“SIM卡會無效”“SIM卡無法識別”等信息。

  用戶在購買定制機時要簽相應的協議,比如預存一定金額的話費,分12個月返還(或24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限制每月最低消費;有的運營商還要求開通數據業務(彩鈴、無線音樂俱樂部等),如果不遵守相應的條款,預存的話費將無法返還。

  結果在2016年,工信部批準了《LTE/CDMA/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雙卡多待終端設備技術要求》,確定了六模終端的行業標準,“全網通”終端成為市場主導。

  全網通手機使消費者擁有選擇運營商的自主權,可實現一部手機、兩個卡槽、三網通用、4G隨意切換。 

  雙卡槽手機的逐漸普及,打開了新的用戶增長空間。

  2017年,聯通、電信發起價格戰搶奪用戶,推出不限量套餐。低價策略推動單卡用戶轉變為主卡+流量卡的雙卡用戶,從而擴大了用戶規模。用戶滲透率從2015年的92%提升到了2017年的102%,天花板被抬高10%。

  又比如,2019年11月起,攜號轉網服務正式落地,用戶可在三家運營商中自由選擇而不用更換號碼。

  為了防止用戶流失,三大運營商則嘗試各種方法挽留,比如連續贈送“回饋流量包”12個月,使得套餐未到期而影響攜號轉網。

  此外,提速降費、取消漫游費等政策都導致了ARPU的下滑。

  2015年的兩會首次提及“提速降費”,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速降費”作為焦點再次提及。三大運營商陸續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轉贈等舉措,降低了用戶的流量費用。

  2017年9月1日起,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正式取消了漫游費。從1994年開始,收了23年的漫游費,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以2016年的數據估算,取消漫游費導致中國移動減少了約160億元收入,占其整體營收的2.3%。

  總結一下,行業本身特性加上政策引導,使得20年來我們的人均話費支出不斷下降,移動互聯時代向更多人敞開大門。

  對消費者來說,競爭永遠是好的。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