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賈琦
來源:財經琦觀(ID:cjqiguan)
2018年7月8日,剛過晚飯的香港開始下雨。
那是小米正式上市的前一天。
暗盤交易中時有打折出售的消息,破發的預兆在烏云低沉的港島中環彌漫。
時運又一次拋棄了雷軍和小米。
在那之前,雷軍剛剛完成了18個月的親自帶隊,拖著小米從2016年的“至暗時刻”重新爬起。
媒體開始喜氣洋洋地討論小米的千億市值和雷軍首富,同期,A股關于獨角獸回歸的綠燈也開始亮起。
那時候的小米,已經無限接近于CDR首發。
但緊接著,中美貿易戰走向進一步惡化,A股千股跌停,面對體量預期碩大的小米,證監會拋出了《84問小米CDR》。
一鼓沒有作氣,再便而衰。
隨后的整整一年多時間,小米的股價跌跌不休,直到腰斬。
對比2014年,紐交所迎接阿里巴巴時一片橙色的盛況,小米與資本市場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無疑是沉悶的。
這種沉悶,將小米錨定在了一個“不吉利”的點上,每當投資者想買入這支股票時,記憶的陰影就會涌上心頭。
低估是常態
在資本市場上,小米與百度有諸多相似之處。
主營業務都剛剛經歷過低谷,眼下都處于回升期,預期穩定,但市場本身競爭激烈,且紅海趨勢明顯(廣告、手機硬件);
都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第二增長曲線,在業務上,都對“下一個時代”做了充分的投入和準備(AI、造車、AIoT);
關于其未來布局的價值評估,市場的態度一開始是“看不懂”,后來是“不相信”,現在是“不確定”,但由于其糟糕歷史的錨定效應,市場統一采取的態度就是最為穩妥的“不承認”;
具體區別在于,2019年,小米正好撞上了華為被制裁之前的困獸之斗,包括小米在內的所有的從業者都難以招架。
百度則是經歷了最為驚艷的開局和2011年的巔峰時刻(全球范圍內僅次于谷歌、亞馬遜),隨后從過高的位置摔下,極強的勢能所產生的超跌效應。
巨大的心理震懾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每當資本市場在評估此類股票時,總是傾向于給出最保守的估值方式。
倘若沒有肉眼可見的質變發生,那么所謂的“低估現象”,也一定會是一個常態化的存在。
額外說一句,沿循此邏輯,快手也很可能在未來中長期內,被摁在“低估”區間里。
這就好比一個渣過你的前男友,就算他反復強調自己已經改了,而且各種跡象表明他好像真的改了。
但聰明的女(zi)生(ben)對此一定是將信將疑的,她們會一邊睜大眼睛充分考察甚至疑罪從有,同時做好隨時可以抽身跑路的一切準備。
8月25日,小米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洶涌的“愛意”讓投資者感到頭暈目眩。
在本文撰寫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各種肉麻的詞匯不斷沖刷著我。
“財報好到逆天!”
“史上最強財報!”
“騰飛起點!”
掐著人中看完具體數據后,我個人感覺是:“跟Q1其實沒有太大區別”。
當然,Q1也是很不錯的。
先來看兩個最主要的數據,Q2營收8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凈利潤達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4%,均創歷史新高。
回顧Q1,營收769億元,同比增長54.7%。凈利潤60.69億元,同比增長163.8%,也是在當季創下了單季度歷史新高。
關于此,我們在《小米的Q1業務,并不像財報那樣美麗》已經詳細解釋過了,隨著華為的敗退,一大片市場被空了出來,其余智能手機企業都有著不同比例的上漲,也紛紛拿下了自己的歷史新高。
因此上漲不是關鍵,關鍵是“搶肉”過程中,誰搶到的最多。
加“量”不加“價”
就搶肉這件事,在Q1季度中,小米尚沒有非常突出。
國內市場,Q1蘋果得利最多。
海外市場各方增長相對平均,小米、OPPO增速最快,蘋果次之,三星表現則非常平庸。
再來看Q2季度,首先一個大前提是“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在縮水。
據市調機構Counterpoint的月度市場數據Market Pulse顯示,2021年Q2中國的智能手機銷量環比下降13%至7500萬部。
相比去年,銷量也同比下降了6%,要知道,去年可是疫情正猖獗的時候。
就國內而言,2021年Q2度的銷量為2012年以來季度最低。
全球市場也有這一趨勢,這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約為 3.16 億部,環比下降了 9%。主要的手機品牌在這一期間努力囤貨,保證零部件不會出現短缺的情況。
在這樣的背景下,小米表現優異。
國內市場,小米增幅一騎絕塵。
全球市場方面,小米更是在幾乎所有同行都在環比下滑的情況下保持了正增長,進而拿到了全球第二,且同比增幅最快的成績。
但與出貨量節節攀升相比,小米的“高端化之路”卻走的不算順暢。
IDC數據顯示,在第一季度,蘋果在中國800美元以上的市場份額來到了72%,而華為則下降到了24%。加起來就96%了。
可見包括小米在內的其他玩家,壓根很難談到說“高端化的突破”。
同期,全球市場800美元以上的機型中,TOP20是三星7款,蘋果6款,華為5款,一加、OPPO各1款。
還是沒有小米。
總結來看,在決定性因素“高端化”方面,小米手機目前并沒有取得質的突破。
在銷量方面,小米手機上半年表現整體優異,其中Q1還與ov處于混戰態勢,Q2則脫穎而出。
唯一值得顧慮的是,我們目前依然無法判斷其零部件在未來能不能繼續保持這樣的足量供給。
同時考慮到蘋果新機發布周期問題,這一優勢的可持續無法得到印證。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三星(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一)的高端機型壁壘穩健,但在市場營銷以及出貨量方面,該企業表現并不盡如人意。
若小米(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二)可以保持當下勢頭,出貨量登頂世界第一恐怕只是時間問題。
由于高端機型的缺位,利潤率方面,小米手機短期難有提升的可能。
但考慮到小米“硬件引流+互聯網業務盈利”的業務模式,隨著出貨量的持續提升,該企業的成長性也確實會迎來進一步發展。
十年邏輯
以上,就是小米集團的“三年邏輯”。
在資本市場上,一家公司可以“看三年”,還是“看三年”,不同的情緒認知所對應的股價市值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去年的造車新勢力,在過熱的市場情緒下,市值一度超越了福特、上汽、奔馳等一眾老牌車企。
關于此,蔚來創始人李斌有個很貼切的比喻:
我們還是一個很小的公司。作為‘一年級的學生’,大家把博士畢業的工資提前預支給我們了。
從現在到將來,還有十幾年的時間,我們要去完成學業,這個過程中如果有一次考砸了,我覺得評論就會出現另外的反轉。
給小學生發博士工資,這就是“看十年”的邏輯。
但真實的市場一定是混雜的。
既有人抱定長期主義要“看十年”,也有人只抓消息面,來回沖殺短線博弈,這些投資者以不同的比例混雜在一起,共同給出一個市場定價。
就小米而言,“看十年”有三件事必須考慮。
首先是主業部分,智能手機市場,到底是不是紅海?
就增長情況來看,近三年增速放緩是非常明顯的趨勢。
但今年“上游芯片短缺”這一意外變量,在某種程度上干擾了我們的判斷。
考慮到這一變量,實際的市場情況,一定比數據呈現出來的要相對樂觀。
此外,我們還要充分注意到,中國作為全球智能手機最大消費市場,且競爭最激烈的廠商都來自中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智能手機市場是高度內卷的。
在行業交流中我們了解到,北歐市場的手機做工及品質,差不多落后國內手機市場一到兩年。
更不提還有非洲市場,南美市場等有待進一步開發的地區。
同時本次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上總裁王翔明確表示:“在海外市場我們還沒有開始進行變現,主要任務還是擴大我們的市場份額,尤其是在西歐市場。”
因此在全球范圍來看,智能手機市場的紅海可能比我們想象,或感受到的,要晚一點。
這一條雪坡,依然是相對長且厚。
信念是唯一依仗
其次再來看兩個增量。
AIoT(物聯網)方面,小米布局深遠,這次財報中也說了許多數據,比如小愛同學月活過億,AIoT平臺已連接3.47億臺設備什么的。
關于此,我建議大家聽聽就好了,不需要太過當真。
首先就智能音箱而言,小愛同學和天貓精靈相比,市占率仍有不小差距。
至于其AI屬性,小度,華為乃至科大訊飛、云知聲等企業,都有著不小優勢,真正的戰斗尚未到來。
就AIot賽道,無論是其現有的直營產品,還是生態鏈護城河,看起來都很強大,但實踐起來,其實都是在原來集中度不高,低水平競爭的賽道里做降維打擊(如電視,掃地機器人,馬桶,淋浴套裝等)。
一旦有巨頭(比如華為)沖入賽道且抗住了小米前三板斧的價格戰,后續依靠著在研發和渠道上的積累,就很快能把戰場拖入拉鋸戰,乃至反殺。
另一邊就是造車情況。
據公開信息披露,雷軍在今年3月份就已經將自身的工作重心轉向造車,目前主要還是在搜羅人才以及獲取供應鏈的支持。
具體人員配置上,初步確定有小米原大家電部總經理李肖爽和原參謀部副參謀長于鍇參與籌備。
今年 5 月初,雷軍前往廣汽埃安調研考察時,便有此二人陪同。
相比Q1季度只有一句“小米造車也許需要三年的時間”,本次財報終于也有了進一步闡述。
在電話會議上,小米總裁王翔介紹道,目前小米造車是在做這么三件事:
“招人”,“定地方(合作的地方政府)”,“定義產品”。
其中“定義產品”的意思是去探討明確自己的目標客戶是怎樣的群體,可以看出時隔半年,依然是處于非常初期的階段。
對此,你可以理解為低效,但我個人更傾向于理解為扎實,越是前期的工作,越應當謹慎才是。
此外在資本布局方面,本次財報重點披露了對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深動科技的股份購買協議。
對此,有媒體解讀為小米的自動駕駛技術將堅定走“視覺路線”。
我個人認為這種解讀是偏武斷的,今年6月,小米集團還投資了禾賽科技,這是一家專精于激光雷達的企業。
家大業大,且剛剛入局,犯不上在這么早的時候孤注一擲。
此外,6月份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還領投了縱目科技,該企業專利布局主要聚焦于攝像頭、車載終端、圖形用戶界面、輔助地圖等技術領域。
8月,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又領投了自動駕駛公司幾何伙伴。
據小米CFO林世偉介紹:“我們在尋找和培養核心的團隊,也不排斥吸引一些比較專業的團隊,我們的重點是吸引和保留那些專家以及人才?!?/p>
通過資本控制的方式,既有利于快速搭建團隊結構,也可以成批網羅市面上的成熟英才。
總體而言,這一業務仍處于“彩票”階段,相關信息極少,各位投資者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信念。
老實說,同等地位中,幾乎找不到比雷軍人緣更好的企業家了。
無論是行業口碑,大哥地位,還是媒體好感度,乃至普通網民心中的親切感,雷軍都配得上一句尊重。
在民意洶涌的當下,雷軍的這一特質顯得更為寶貴。
與此同時,賺外匯,搞科技,連續兩季度投入30億以上做研發,在讓資本市場最為擔憂的2G領域,工商聯副主席雷軍和他的小米也穩健無比。
但這些都不足以說服我。
真正讓我感到踏實的,是雷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1995年盤古,2007年轉身,2016年至暗。
他穿過那些沙塵暴,千萬把剃刀鋒利地割裂他的血肉之軀。
他雙手接血。那既是他的血,又是別人的血。
而沙塵暴偃旗息鼓之時,他恐怕還不能完全明白自己是如何從中穿過而得以逃生的。
不過有一點是清楚的:從沙塵暴中逃出的他已不再是跨入沙塵暴時的他。
這就是經歷巨大失敗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