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布谷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近期,在連續虧損23個季度后,海外電子巨頭LG宣布關閉手機業務。
相比之下,同樣曾在手機領域稱霸,但日漸邊緣的聯想手機業務,依舊在手機行業掙扎。
昨天,聯想舉辦了發布會,推出了聯想拯救者2 Pro,搭載高通驍龍888芯片和三星E4 AMOLED 屏幕。
不過在第一季度旗艦機大戰中,拯救者2 pro并沒有帶來更多的亮點,唯一號稱最高清的“44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還比不上剛發布的小米11 ultra手機,小米11 ultra配置了5000萬像素的三星GN2主攝。
相較其他的手機廠商而言,聯想目前發布新機引起的關注和討論度很少。無論是2020年底,聯想重啟樂檬手機品牌,并發布了樂檬K12版本,還是今年2月,聯想旗下的摩托羅拉發新機,都沒有什么聲響。
在早期,聯想作為“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四大國產手機的一員,在供應鏈的整合上早有積累。
但在智能機時代來臨后,國產四巨頭迅速衰退,聯想作為老牌手機廠商,一直渴望重振手機業務。
為此,這些年來,聯想在手機業務上歷經多個變化:
2008年剝離傳統手機,并以2億美元正式入局智能機業務;2014年,聯想以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再到后來一次次進行業務調整和人員變動,如今形成了樂檬、拯救者、摩托羅拉三大手機子品牌。
在收購、研發、銷售、采購成本上,聯想這些年也砸下重金發力手機業務,但聯想手機的營收表現,愧對了其砸下的巨額資金,至今聯想手機業務還處于虧損狀態。
如今,LG沒有資金支撐其手機業務了,而從業務形態和手機業務發展上看,聯想和LG都有不少類似的地方,包括供應鏈能力、發展模式,乃至兩者在手機業務上曾經犯過的錯誤。
如今傳統電子巨頭LG已經率先拋棄手機業務,手機業務依舊虧損的聯想還能撐多久?
聯想電競手機,賠本也賺不到吆喝
4月8日,號稱“史上最冷酷”的聯想拯救者電競手機2 Pro正式發布。
在主流手機業務上被華米OV把控的情況下,借助移動游戲市場,聯想希望在游戲手機市場分到一杯羹。
根據Sensor Tower發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數據,手游消費市場達到了222億美元,比去年增長了25%。
聯想進軍游戲手機業務的信心來源于PC業務,尤其是游戲筆記本的成功。
根據中國排行網數據,2020年,主打性價比和發燒友的聯想游戲筆記本,拯救者R7000排名第一,這或許成為聯想入局游戲手機的關鍵因素。
但聯想游戲手機面臨的狀況不容樂觀,從目前游戲手機的細分領域來看,主流玩家還有四家:小米旗下的黑鯊、騰訊的紅魔、vivo旗下的IQOO Neo系列、華碩的ROG手機。
在此之前,黑鯊4、紅魔6、華碩ROG 5、IQOO Neo5等游戲手機品牌均已在3月發布完畢,拖至4月的聯想拯救者成了游戲手機市場壓軸登場的選手。
對于聯想而言,在其他游戲手機廠商產品均已發布的情況下,其已經錯過了最佳的發布時機,如若不能拿出足夠的亮點,在經歷3月份的換機潮后,留給聯想手機的市場份額也將大打折扣。
但事實情況是,根據發布會的消息,本次聯想所帶來的拯救者2 Pro,除了觸控采樣率上達到了720Hz,散熱上配置雙渦扇增壓液冷,其余配置并沒有太多亮點。
過去一段時間里,在游戲手機的競爭上,聯想一直處于不利的地位,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聯想的游戲手機起步太慢,直到2020年7月,聯想才正式進入游戲手機領域。
聯想入場的時間,黑鯊已經迭代了3個版本,紅魔手機迭代了5個版本,華碩ROG迎來第四次版本迭代,相比之下,其他游戲手機已經在市場打磨了2-3年的時間。
銷量數據上,聯想并未公布具體的銷售數額,但從第三方平臺銷量對比上,聯想游戲手機的表現并不佳。
根據天貓平臺相關數據顯示,一代的拯救者電競手機的最高銷量僅有寥寥數十筆,相比之下,新發布的IQOO Neo5,月成交已經過萬,黑鯊4和紅魔6也分別達到了數千筆的月成交。
其他手機品牌已經初步搶占游戲手機市場,并建立品牌知名度,而聯想拯救者電競手機二代,并沒有什么核心競爭優勢,它或將面臨市場洗禮的“鬼門關”。
入場晚,面臨的挑戰卻很大。近些年,游戲手機市場的空間正在受到擠壓,關于游戲手機的市場發展,連線Insight在《性價比不高、亮點在減少,游戲手機注定只能小而美?》中詳細討論過。
而當前,聯想游戲手機除了需要正面對抗專門做游戲手機的品牌,還要面對主流手機品牌高端旗艦機的沖擊。
從2017年雷蛇推出Razer Phone敲開智能機時代游戲手機的大門,高價高配就是游戲手機的標簽,但如今看來,以雷蛇為代表的游戲手機更像是提前試水的高端旗艦機。因為無論從配置、性能來看,如今的高端旗艦機放在過去,就像是一部游戲手機的配置。
如高刷新率的屏幕、在手機內置線性馬達、雙揚聲器等等。
隨著國產手機品牌小米、OPPO、vivo,乃至魅族、realme等品牌的集體沖擊高端市場,目前的主流手機和電競手機已經很難找到特別大的差異點了。
唯一差別,在于一些外設接口,但對于現有的豐富的產品供應商來說,旗艦機完全可以依靠第三方品牌進行替代,相反游戲手機以“游戲”的名義正在作繭自縛,正縮小自己的受眾市場。
重啟“棄子”,聯想手機砸錢無聲響
從進入智能機時代起,聯想在手機領域折騰多年,一直沒有掀起多大的聲浪,手機業務已成聯想最大的拖累。
在2008年,聯想曾以1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聯想移動,不成想隔年卻以溢價1億美元的價格再次回購。
在重啟“棄子”后,2009年聯想手機才算是正式布局智能手機業務。
此后,聯想為了推進手機業務發展,還在2014年以29億美元的大手筆收購了摩托羅拉。
這一收購案備受爭議在于摩托羅拉經由谷歌轉手,原先摩托羅拉擁有的15000余項專利到手聯想后僅剩2000余項。
可以說,聯想拿到的是摩托羅拉的一副“皮囊”,在沒有核心專利的加持下,摩托羅拉的突圍只能依靠聯想自身的創新和研發,去爭奪市場。
聯想大力發展手機業務,也體現在2011年和2018年的兩次推行機海戰術。
以2018年為例,時任聯想手機業務負責人的常程有了“萬磁王”的稱號,這一稱號并不是說常程多么有吸引力,而是常程帶領聯想手機,在機海大戰上,接連“碰瓷”小米、OPPO、vivo、榮耀等手機品牌。
友商一有消息,常程所帶領的聯想手機便立馬跟進,常程還表示:“要讓用戶覺得,聯想的千元機是唯一的選擇”。但這一戰略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當年財報數據顯示,在2018財年聯想在移動業務上的營收進一步下滑11%至64.6億美元。
而在2012財年,劉軍所帶領的聯想移動業務集團在運營商渠道急劇擴張,當年銷售費用上同比增長63%,宣傳、品牌推廣和市場營銷費用增加2.48億美元;研發費用同比增長49%,產品開發相關的實驗室費用增加6400萬美元。
雖然在手機業務上花費眾多,但從這些年聯想的表現來看,其市場表現并不佳,從2014年收購摩托羅拉后,聯想的手機業務雖然也有過幾次增長,但很快就啞火。
歸根結底在于,聯想并沒有把錢花在刀刃上,導致其錢砸下去了,但沒聽到一絲“回響”。
對于進入后半場的手機業務,要么走向性價比路線,遵循低價高配;要么進行自研,走向高價高配。
在國產手機中,華為正是通過強大的自研體系,搭建起了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硬件和軟件的優勢,從研發費用上講,華為的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常年在15%左右。
小米也意識到研發短板,正在擴招研發人員,小米宣稱2021年將擴招5000名技術工程師。小米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也從過去的3%提高到了2020年的9%。
但聯想在研發上的吝嗇已經讓聯想錯失了轉機。據wind數據顯示,聯想集團2015-2019年,研發費用分別為96.36億元、93.95億元、80.09億元、85.27億元和94.64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3.32%、3.16%、2.81%、2.48%和2.63%。
在組裝機和貿工技(先做生意,后開發技術)標簽下,聯想手機缺失核心技術,其品牌也一直不大受到認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聯想集團手機業務一直表現不佳。
在2016財年,手機業務甚至一度拉低了整個聯想集團的營收。當年,聯想公布年報數據,聯想集團全年收入同比下跌4%至430.35億美元,其表示下跌主要由于智能手機和數據中心業務經歷業務轉型所致。
近些年,聯想在手機業務上的財務數據依舊不容樂觀:
在2021財年上半年,聯想移動業務收入為26.12億美元,同比下降13.3%,除稅前虧損7200萬美元。
原本,聯想意圖通過手機業務,開辟除PC以外的第二戰線,但如今看來,這一愿望并沒有實現,接連的虧損也正在拖累企業整體的發展。
聯想還能撐多久?
4月5日,韓國電子巨頭LG電子正式宣布關閉手機業務,據韓聯社報道,LG電子連續虧損23個季度,6年時間累計虧損達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0億元人民幣)。
關停,對于陷入泥潭的LG手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但就手機行業而言,LG手機業務的關停,就像一枚警鐘,給其他發展不佳的手機廠商立起了警示。
對比聯想和LG,可以發現兩者有諸多的共同之處:
首先,兩者都是消費電子的巨頭,在智能設備的業務上,兩者有不少的相似之處,如PC、平板、手機等。
其次,二者在供應鏈上都具有很強的能力,就擅長業務而言,兩者都是世界級的企業,銷量大,供應合作伙伴穩定,議價能力強。
同時,兩者在進軍手機業務的時候也都面臨類似的問題,如都沒掌握手機芯片或者關鍵硬件的研發實力。
再比如,兩者企業文化和模式都偏傳統,以外貿加工制造崛起,在互聯網浪潮中,與一眾新銳手機品牌相比,均處于不利的地位。
正因如此,兩者在過去手機業務的發展中,均存在戰略決策的失誤,埋下過不少禍根。
以聯想為例,在經銷渠道上轉型太慢。過去聯想極度依賴于運營商渠道,聯想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曾表示,2015年以前聯想手機的銷量曾80%-90%依賴于運營商渠道,以至于在2011年,聯想推行的機海大戰,也以運營商渠道為主。
相反,這一時期小米、榮耀主攻線上渠道,OPPO和vivo主攻除運營商以外的代理門店、體驗店和授權店,渠道上的劣勢也讓聯想手機失去品牌塑造的先機,不能早早打開年輕人的市場。
再者,聯想多品牌戰略,導致旗下產品線定位不清晰,在聯想手機業務發展的十余年里,有樂檬、ZUK、VIBE、PHAB等各類樣式,而每一個品牌手機又有諸多型號,彼此又存在內部競爭,導致整體銷量并不如人意。
LG手機也存在類似的失誤,早期LG手機開拓市場得益于精巧的設計和外觀。然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不具備核心研發技術的LG依舊重設計,而非研發,LG曾試圖打入高端市場但并不成功,再加上其他手機品牌已經占據了性價比路線,左右為難的LG手機只能迎來持續不斷的虧損。
聯想和LG也曾試圖轉變手機策略。
LG為了降低成本,曾于2018年開始將旗下的中低端手機業務外包,其中手機業務的外包比重也從2018年的10%提升到2019年的30%,并預計在2020年將達到60%。
聯想方面,轉變手機策略通過簡化產品策略,縮小中國手機業務并專注于北美和拉丁美洲的核心市場,2018年聯想財務數據顯示,移動業務的年度費用從15億美元下降到了10億美元。
再到2020年下半年,聯想回到中國市場,重啟樂檬手機,并規劃了新的產品線,聯想集團中國區總裁劉軍對手機業務的規劃也提到,將專注于高端商務和高端高性能游戲兩個市場。
不過對于LG和聯想而言,這些舉措都沒有讓手機業務起死回生,相反,LG在承受了近6年的壓力之后終于將手機業務“甩”了出去,而聯想手機業務還在“死扛”。
聯想沒能止住業務頹勢,也與公司手機業務上的搖擺不定,業務負責人的頻繁更換不無關系,如聯想在2018年以前曾多次冷落摩托羅拉,此后又重新推出摩托羅拉作為旗艦手機,曾經砍掉的樂檬手機也在2020年底重啟。
在業務負責人上,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聯想手機業務好不容易實現單季度盈利,然而隔年陳勁上馬,原本負責手機業務的常程也離開。
2019年的時候,楊元慶說道,手機對于聯想來說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戰略性業務,楊元慶還認為,在手機這個市場沒有永遠的霸主,“我們覺得自己依然有機會”。
但手機業務接連虧損下,LG僅僅撐了6年。從2014年并購摩托羅拉以來,聯想手機業務也持續虧損了近7年的時間,此種情況下,聯想手機業務還能夠撐多久?
(本文頭圖來源于聯想官微。)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