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于松葉 侯敏
來源:新熵(ID:baoliaohui)
今年春節回家,不少年輕人都發現,互聯網早已不是年輕人的自留地,中老年人也早已觸網,成為網絡世界不可或缺的存在。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為22.8%,差不多每4個網民中就有1個是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在上網過程中,或笨拙,或如魚得水。使用微信是最基礎的技能,許多中老年人已經開始拍短視頻、玩消消樂、求人“砍一刀”和蹲點看直播帶貨了。
和讀書時在父母的嚴防死守下仍然見縫插針地上網的年輕人一樣,如今許多中老年人也成了“網癮老人”,如此一來,中老年人和子女的相處模式也開始變化。
父母不再和子女“沒話找話”,而是逐漸把注意力從子女轉移至手機。
“你有沒有發現爸媽沒有以前那么粘人了?”
“對,我媽說手機比我更好玩。”
中老年群體和互聯網世界的融合日益加深,成為互聯網企業的重要增量來源,但網絡之于中老年人,猶如一把雙刃劍。中老年人的網上沖浪,不僅有不亦樂乎的時候,也有被套路鎖定的瞬間。
01
通訊社交是硬需求
通訊社交是中老年人上網的基礎需求,對于高齡老人來說,幾乎只有這一種需求。和家人或朋友溝通,排解孤獨和維系感情,是高齡老人們上網的主要目的。
徐秀梅家住東北農村,年過七旬的她,和互聯網時代嚴重脫節。2015年,家里人為徐奶奶配備了一臺智能手機。
以前使用非智能老年機的時候,徐奶奶還算得心應手,換了智能手機之后,她并沒有能力探索其他功能,對手機的使用依然停留在接打電話層面。
家人也有教過徐奶奶使用微信以及如何發起視頻通話,但徐奶奶害怕操作失誤,從未自行使用過微信。
互聯網的“快”如何兼容銀發賽道的“慢”一直是個值得思考的社會問題。去年年底,工信部宣布將于今年開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行動。目前,已經有部分國產智能手機和APP推出了適合老年人使用的UI (用戶界面),以減少老年人認知負擔和操作流程。
但也有部分老年人能夠自行使用微信。女白領武靜告訴「新熵」:“我爸大年初一和20多位老同學視頻群聊,但我發現他不會將攝像頭反轉,起初攝像頭竟然一直對著家里人。他的同學貌似也不太會用微信,因為不了解靜音功能,所以群聊聲音十分嘈雜,誰也聽不清其他人講話。”
“但我爸的學習能力還是很強的,今年他用抖音制作了一個拜年小視頻發給了大家。”武靜補充道。
不過能夠熟練使用微信的老年人們,卻難以應對網絡世界的種種套路。
現年76歲的陳忠國老人,在子女的耐心教導下,很快就學會了使用微信聊天,還會組建微信群聊、發朋友圈等功能,但這也讓他的兒子感到擔憂,“我時不時就會檢查一下我爸的微信,發現我爸的好友列表里時不時會出現一些陌生人。我爸說這些微信號是他去藥店、超市等地方買東西的時候,工作人員讓他掃碼添加的。比如藥店的店員,朋友圈里會發一些保健品廣告,逢年過節還對我爸噓寒問暖,有誘導老人消費之嫌。”
除了各種營銷手段,詐騙團伙也盯上了中老年人這一群體。
去年年底,有一個人自稱是某集團市場總監的人,鐘某,加了張喜培老人的微信。起初,鐘某每日對張大爺噓寒問暖,和張大爺分享生活感悟。
不久之后,張大爺被鐘某拉進了他所建的微信群,群內有三百多人,群友每天發一些正能量語錄,其間穿插著鐘某的直播課鏈接和鐘某自己的商業項目的資料。鐘某還每天私聊張大爺,講投資趨勢,并誘導其投資自己的項目。張大爺心動了,準備投資十萬元。
所幸張大爺的女兒向父親要了項目資料,但發現紕漏百出,極有可能是詐騙項目,于是果斷阻止父親給對方匯款。
張女士趕到父親家中查看父親手機,發現鐘某所建的微信群中,幾百個群友每日所發內容十分機械、雷同。“這個微信群內除了我爸,都是詐騙團伙控制的機器人微信號。”張女士肯定道。
對于能夠無障礙使用智能手機的中老年人,如何防范針對他們的營銷和詐騙行為,需要家人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對老人進行切實地監護和指導。
02
刷視頻、K歌、玩游戲也上癮
如果你的父母或爺爺奶奶突然關注了你的短視頻平臺賬號,不要驚訝,他們每天刷短視頻的時間可能比你還長,粉絲比你還多。
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9年老年群體觸網研究報告》顯示,老年網民互聯網人均使用時長達3小時,有6.4%的老年人每天上網時長在7個小時以上。
媒介表達形式,正在從圖文向更簡單直接的視頻形式轉變,短視頻對日常生活的入侵程度也日漸猛烈。
以前閑暇時,70歲的李淑貞老人會坐在村口邊曬太陽邊聽墻角八卦,現在她更喜歡戴著老花鏡玩手機。
李奶奶手機里有兒子幫她安裝的十幾款熱門軟件,但她平時最愛用的還是抖音和快手,看到“身價500萬的保潔阿姨不會告訴你的5個家務妙招”“窮小子用一張雞蛋餅換了個老婆”這樣夸張的標題就會忍不住點開,她最喜歡的主播是抖音里的農村搞笑博主羅姑婆。
如今,抖音和快手早已不是單純的短視頻平臺,也在社交方向不斷發力。抖音于2020年上線了“朋友”tab和“日常”功能,加速了社交化步伐。發力社交,其實是短視頻平臺基于用戶使用情況的順勢而為。
孔美麗就是將短視頻的社交功能發揮到極致的典型人物。孔阿姨退休后迷戀上了跳廣場舞,隨后開啟了舞蹈自學生涯,經常是白天出門跳,晚上回家跟著視頻學習,學會新的舞步就趕緊出門向舞友炫耀一番,很快從“舞渣”進化成了領舞。2020年開始,孔阿姨開始把自己的練舞視頻發到抖音上。
每當發布完一條短視頻,孔阿姨總是會重復欣賞十幾遍,然后反復打開抖音,看看有誰給她點贊評論。對于孔阿姨來說,拍抖音的最大動力在于,能收到現實生活中熟人或半熟人點贊或評論。比起陌生人,她更注重與熟人之間的互動交流。
無論是快手還是抖音,社交屬性在過去一年都得到了明顯地強化。
在招股書中,快手闡述的平臺定位是內容社區和社交平臺。在一二線城市,可能內容社區屬性更強,但是在下沉市場,社交屬性則更加突出。抖音CEO張楠也在一則公開信中提到了抖音的社交數據:每天有一半用戶會在抖音看到朋友的內容,跟他們互動。這意味著,抖音正在從一種娛樂方式變成一種社交方式。
除了短視頻,中老年人們也在向更多的文娛產品滲透,例如,全民K歌近些年也成了中老年人的自嗨聚集地。“怎么也飛不出,花花的世界,原來我是一只,酒醉的蝴蝶”,在K歌平臺,快樂和唱歌水平無關。
家里做煙酒百貨生意的羅大爺今年64歲,生意不忙的時候他喜歡在全民K歌上唱歌,通常,一首歌他能錄十遍以上。
羅大爺覺得,全民K歌的等級制打分系統很友好,只要唱得不是特別差,都能獲得較高的分數。相比去KTV任人指點,全民K歌更好地維護了用戶的自尊。
全民K歌的全民適配性很高,不僅迎合年輕群體,也知道什么是中老年人的心頭好。在林林總總的K歌房里,有一大分類是“戲曲”,包括京劇、越劇、黃梅戲等等。歡唱的人數不多,但里面的狂歡是屬于中老年人群體的。
此外,“60后K歌房”“鄧麗君專區房”“卓依婷專區房”,這些帶有年代感的房間名,簡單粗暴地表明了娛樂圈層,昭示著這里是中老年人的樂園。
除了視聽方面的娛樂,中老年人群體也開始玩游戲了。例如開心消消樂,成功開拓了中老年人游戲市場。這樣一款簡單消除游戲,已經橫掃國內消除類游戲市場。
截至2017年底,開心消消樂中40歲以上玩家占比超過21.9%,而2019年OPPO發布的手游報告顯示,60后玩家的充值金額是00后的3倍。中老年人正在成為網游氪金的重要力量。
作為目前游戲圈的老大,騰訊也很早就嗅到了中老年人市場的發展潛力和增長機會,通過微信這一入口強勢導流,造就了《歡樂斗地主》《歡樂麻將》《天天德州》等諸多爆款游戲。如今,中老年人對游戲的癡迷程度已經不亞于年輕人。
總之,中老年人的快樂正在被各種互聯網產品承包,以后,針對中老年群體的娛樂產品會越來越細分,精準到各個垂直領域,以求在日益飽和的存量市場獲得更大的增長空間。
03
老年人也瘋狂網購
新時代下,子女孝順的標準被重新定義,包括但不限于:點贊、轉發、砍一刀。
拼多多里的拼小圈功能,能讓用戶看到關注好友所購買的東西。為了查看父親的購物情況,孫靈在拼多多上關注了父親。去年年底,孫靈的父親曾一星期內狂下17單,商品價格從幾毛錢到15元不等。
孫靈對「新熵」表示,“自從給老爸的支付寶和微信綁定了銀行卡,他就像開啟了新世界的購物大門,往家里買一些可有可無的東西,例如手機支架、抽紙盒、魔力貼、削水果神器等小物件。”孫父認為,買回家用不用是一回事,但有便宜必須得占。
無獨有偶,58歲的趙秋阿姨被家人調侃為“拼多多十級資深玩家”。入坑3年,趙阿姨每天簽到、搶紅包,樂此不疲。
如今,趙阿姨已成功在拼多多上拼成功了近20件包郵的免費商品,領了1000多元的現金紅包,家里的凈水器、飲水機、熱水壺、儲物盒等物品都是她發動親朋好友一刀一刀砍來的,其“戰斗力”令人汗顏。
趙阿姨以自身經驗計算過,一件百元出頭的品牌熱水壺,在每人每天只能砍兩刀的情況下,自己大概需要發動60個人砍價,如果是華為P40手機,可能需要發動大約500人。
在這場砍價博弈中,趙阿姨身邊的親朋好友一個都難以逃掉,如果哪天發動了一圈人還不夠,她就會拿起手機去村里隨機“抓人”,逢人便寒暄幾句,然后掏出手機拜托對方“砍一刀”。最瘋狂的時候,全村人都繞著她走。
趙阿姨還最近迷上了直播帶貨,已經在抖音和快手主播的直播間里買了20多件商品。下單的過程往往是沖動的,一套20元的秋衣她給全家四口每人買了一件,但買回來之后,兒子、女兒、老公沒有一個愿意穿的。但她還是覺得很劃算,“4套衣服才80元!”
近兩年迅速崛起的直播帶貨,已經開始從年輕群體向老年群體蔓延。已經有MCN公司開始孵化老年人網紅,準備打造老年人屆的“薇婭”“李佳琦”,但針對中老年人的帶貨直播,充斥著各種噱頭和套路。
梁大爺去年也愛上了觀看直播帶貨,尤其喜歡看珠寶、字畫等商品的直播,只要看見了心儀的寶貝,就買回來。梁大爺認為,珠寶、字畫這類商品具有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是保值的,買到手穩賺不賠。
這種原始的消費和投資理念其實并沒有錯,但最大的問題是,收藏品市場魚龍混雜,多數老年人并不具備辨別能力,容易上當受騙。果不其然,梁大爺的子女很快發現,父親所購買的玉石翡翠物件,品質十分低下,并不具備收藏價值。
為了摸清珠寶直播間的套路,梁大爺的兒子梁啟蹲守了父親常看的直播間,并發現了直播間的奧秘:“直播間的燈光非常明亮,會顯得玉器十分通透,從而迷惑消費者。再加上主播反復強調買到就是賺到,老年人很難不信以為真。”
在翻看父親的直播帶貨購物記錄時,梁啟發現父親還購買過一些“偽高科技”保健產品,例如“防癌手串”“驅病鞋墊”等等,套路之低級宛如電視購物。
可見,即便是到了新的媒介時代,通過烘托健康焦慮向中老年人兜售保健品的套路依然奏效,能夠讓中老年人乖乖繳納智商稅。
人們的通訊、社交、娛樂和購物習慣正在隨著互聯網世界的發展而飛速改變,中老年人們也不得不奮力追趕互聯網這輛高速行駛的列車。
對中老年人來說,網上沖浪是一場便利、愉悅、誘惑和風險并存的挑戰,在銀發一族的觸網過程中,子女方和社會層面的幫助和監督不可或缺。
協助中老年群體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支持互聯網基建適老化的全面改造,不僅是為了現在的中老年人,更是為了未來的我們自己。
(本文徐秀梅、武靜、陳忠國、張喜培、李淑貞、孔美麗、孫靈、趙秋、梁啟均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