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歷史轉折中的華為,為何選擇了余承東?

2021-01-29 19:46:22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Tech星球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楊曉鶴

  來源:Tech星球(ID:tech618)

  時代選擇了華為,華為選擇了余承東。

  近期,華為種種變動為外界高度關注,尤其是圍繞手機業務及其掌舵人——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本人。1月26日,剛否認出售華為Mate和P系列手機業務后,27日,緊接著以官宣的方式,回應了余承東調任的不實傳聞——余承東將兼任華為云與計算BG總裁。

  在出售榮耀后,華為似乎不想讓外界認為公司已經放棄手機業務,任何對手機業務誤解的傳聞當天即進行回應澄清。

  但余承東出任華為云業務負責人,也體現了華為內部對云計算業務的重視。再加上此前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從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調整到消費者業務群,至此余承東統籌華為的手機(智能移動終端)、汽車(智能汽車系統)、云與計算(Cloud & AI)三大核心業務。

  “余承東去哪個產品線,哪個產品線就成明星、主力產品線”,一位華為云老員工告訴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華為的意圖,似乎是讓能打勝仗的余承東,從C端打到B端業務,不僅要在手機、平板、電腦等領域與蘋果爭雄,也要在云計算與AI領域與微軟等互聯網巨頭競爭。

  但目前兩大業務前景都很面臨挑戰,“缺芯”難題讓華為高端旗艦機Mate 40備貨嚴重不足,下一代旗艦機Mate 50還能不能繼續仍是未知。云計算業務的燒錢屬性,也讓任正非在內部發文提到:“不要學習阿里和亞馬遜,他們在股市上有花不完的錢。”

  已經是全球出貨量第一的手機業務、全球市場占有率第六的云計算與AI業務,發展的劇情并沒有預想中的順利。華為未來發展的前景上,最終能不能成為蘋果+微軟?

  智能手機業務距登頂一步之遙

  華為手機在出售與否的傳聞中徘徊之際,1月28日,老對手蘋果發布了2021年Q1財報(相當于2020財年Q4)。蘋果在這一季度中的整體營收達到1114.39億美元,同比增長21%,創下單季營收新高;凈利潤為287.55億美元,同比增長29%。

  蘋果財報如此亮眼,核心原因是其首款5G手機iPhone 12賣爆了。余承東曾對媒體放話,“我們的5G手機都到第三代了,其他對手(蘋果)才是第一代”。但第幾代不重要,因為芯片供應不足,華為Mate 40如今十分缺貨,這款手機在很多渠道的價格已經炒到8000元,仍然一機難求。

  回頭看,華為手機業務從2003年起步,先做小靈通后做渠道商手機。當時華為的無線業務非常小,差點被停掉。2012年接管華為消費者業務后,余承東做了一個重要決定挽救了手機業務。“不做低端的貼牌手機,我們要做中高端產品,推廣華為的自主品牌,當時那是個很大膽的決定”,余承東在《華為是誰》紀錄片中曾如此表示。

  此后的華為P10手機,以漂亮的設計打響了名聲,Mate定位高端商務的決定,也贏得了市場認可,榮耀系列的電商為主和主攻下沉打法,也夯實了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根基。在2019年,華為手機的出貨量也從微不足道,發展到超越蘋果公司。

  在做高端品牌這個戰略決策下,華為分別在芯片、系統和生態合作伙伴三個領域發力。華為海思的麒麟芯片被強制應用到華為手機中,經歷了很坑的K3V2,到麒麟910、960、980、990、9000的持續進化,如今麒麟自主研發芯片已經成為華為手機的金字招牌。

  華為面向下一代的鴻蒙系統也已經進入2.0測試版本階段。Tech星球體驗鴻蒙系統發現,其主打兼容安卓系統與應用,面向物聯網時代是特色。鴻蒙研發人員演示了在教育、健身、游戲等領域的跨屏聯動玩法,鴻蒙系統雖然不如蘋果 iOS封閉,但服務的工作生活物聯網場景,對于華為來說還是有很多商業化空間。

  在打造生態領域,即便在2020年末芯片前景不見光亮的時候,華為還依舊召開了手機生態合作伙伴大會。主管華為移動服務生態(HMS)的華為全球生態發展部總裁汪嚴旻,當面向上千家生態合作伙伴承諾,華為不會放棄生態打造與出海發展的腳步。不過據Tech星球觀察,從現場收集的海外市場看好前景來看,退美歐進東南亞和東北亞成為趨勢。

  應當說,如果再給華為2年時間,中芯國際將能突破更小制程的芯片生產問題,將能順利生產華為海思芯片的5NM等高端芯片;鴻蒙系統的正式商業化版本也將正式發布,華為EMUI的生態合作伙伴也會越發成熟,從而在歐美利用HMS代替Google的GMS。

  只可惜時間不等人,華為在即將能與蘋果全面掰手腕的關鍵時刻,卻被扼住了命運的喉嚨。

  云計算“全球5朵云”的坎坷之路

  云計算的四大核心,分別是計算、通信、存儲、安全。可以說,華為在這些領域都具有頂級優勢,因此進軍云計算領域也是順理成章。

  但從華為企業內部戰略看,過早做云計算與AI業務,與自身的賣服務器等硬件+系統解決方案的營收沖突,華為Cloud&AI與EBG業務內耗的問題一直難解決。所以,直到2017年華為云品牌正式對外發布,再到2020年,任正非在內部要求華為云成為全球企業的“黑土地”,幫助生態企業在上面種出土豆、花生等等。

  今天的營收要為明天的發展讓路,華為云的戰略地位才被明確。

  然而,盡管Canalys數據顯示,華為云已經以15.5%份額位居國內公有云市場份額第二。但在華為內網心聲社區,還是有員工形容“過去三年是華為云失去的三年。”

  在行業人士看來,畢竟以華為公司的體量,超越百度云、金山云等企業容易,然而要超越阿里云和騰訊云則有不小難度。華為自身缺乏電商、視頻、游戲等線上業務,自身業務不涉及應用和數據做云計算,本身就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而要去市場上爭搶各行業客戶,與起步、發展都較早的國內外巨頭競爭,華為Cloud&AI BG 的組織打仗能力也成疑問。

  華為云經歷過三任負責人,第一任是現任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其擔任輪值CEO期間主導了華為云的誕生與定位。由于徐直軍一直在處于華為權力金字塔的核心位置,所以華為云能夠從BU升級為BG,成為與余承東領導的消費者事業群平行的4個一級事業群。

  有華為云老員工評價徐直軍:“徐擅長搞高精尖,個人定位是想推一些跨時代的新技術”。比如,榮耀的AI手機Magic,徐直軍就是背后推手。由于云計算本質是一種云服務,徐的履歷與背景都更適合戰略層面,因此華為云后續迎來了鄭葉來和侯金龍。

  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主要功績是在將華為云產品化,目前華為云已上線210多個云服務、210多個解決方案,能夠對大多數客戶提供完整服務。而華為云BG總裁侯金龍曾是余承東招募的部下,為華為云拓展私有云、混合云和存儲等業務拓展打下根基。

  候和鄭主導華為云發展的最大難題在于,二者是將,缺乏帥的能力,也就是無法統籌華為整個體系資源的能力。余承東的到來,將解決如何將帥一體、協調發展的問題,而且余大嘴“先說再做”的風格,與華為悶頭做事的風格迥異,也有助于樹立云業務BG的信心。

  目前,云計算在國際有3A格局,也即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和阿里巴巴的AliCloud。華為云還有很大的機會,根據Gartner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華為云全球IaaS排名上升至第六,增速高達222.2%,全球增速最快。

  如果,余承東能夠解決華為云的內耗與士氣問題,華為云成為“全球五朵云”的夢想指日可待。

  第三次轉型的華為選擇了余承東

  當下的華為,可謂正是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有華為內部員工表示:2019年公司明確了智能計算產業,這算是公司從固定到移動,從運營商到企業,從連接到計算的第三次產業升級和轉型。

  但在這次命運轉折點之時,國外的市場與技術封鎖,企業內部的轉型陣痛都讓華為面臨不小的壓力。而余承東在消費者業務的成績,也讓其成為華為倚重之臣。如今,余承東負責華為面向未來三項核心業務,也有華為全新的戰略考量。

  余承東此前曾對消費者業務提出1+8+N戰略,1是指智能手機業務,8是指平板電腦、智能手表、VR眼鏡、車機等一系列業務,N則是泛IOT設備,至此手機業務不僅是華為貢獻三分之一營收的部門,還是華為打通C端和B端業務的通道。

  正如一位華為員工在內網心聲社區分享道,“如何避免重蹈GE物聯網平臺的悲劇,結合終端云利用手機流量進行破局可能是個選項。”很多華為員工贊同其觀點,因為借此往上做大SaaS,這個城墻突破口里面是千億美金的市場,逐漸完善搜索和推薦技術,華為將能對四層產業進行完整布局。

  在這個戰略生態中,最底層是 ICT 層面,這是華為起家的業務和根基;往上是云計算與AI業務,這一層提供數字基礎設施能力;再上一層是華為手機等 IoT 設備,這些業務能將服務直接觸達到人;更上一層是鴻蒙物聯網系統,將生活、家居、車載、工作等場景統一;最后是華為的生態體系,聚集全球優秀的C和B端產品開發者,完善華為的各種服務。

  華為目前也似乎正在按此方向前進。近期,華為云發布HMS生態扶持計劃,首批提供5億元的云資源,重點扶持1500個HMS應用。在商用階段,每個應用還將獲得最高120萬元的廣告資源扶持。

  華為的夢想很大,但挑戰也足夠艱巨。

  C端業務與蘋果公司狹路相逢,B端業務要挑戰成立已經40多年的微軟。這也讓華為不得不選擇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比如,華為在任命余承東掌管智能汽車業務時,就提到華為不產汽車,誰再建言造車就開除誰。在發展云計算與AI時,也選擇縮小企業業務的發展規模。

  余承東能夠力挽狂瀾,成為帶領華為邁向下一階段的中興之將嗎?

  從余承東的履歷看,清華畢業帶來更好的格局與視野,在通信領域,余承東是第四代分布式基站第一發明人,也證明其是技術型人才。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成功,證明其戰略和管理能力出眾。大眾眼中最直觀感受到“余大嘴”的營銷能力,反倒并不重要。

  但這次任務也足夠艱巨,余承東最大挑戰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完成華為的轉型。從部分蛛絲馬跡不難看出,華為正在縮減戰線主攻核心領域,比如,有傳言華為留下部分麒麟9000芯片,為研發Mate 50和P 50以保留手機業務火種;將華為云原總裁侯金龍調任數字能源董事長,也有利于余承東全面整合手機、汽車、云計算與AI業務。

  盡管余承東還未曾擔任過華為輪值董事長一職,但目前肩負了任正非的重要期望,華為的未來值得關注與期待。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