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2021年,A股指數大漲,為何散戶大哭股災?

2021-01-24 08:00:00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來源:吳曉波頻道

中國長達30年的“散戶時代”,到2021年的今天或許真的結束了。

2021年,中國商業世界最熱鬧的兩個地方,一個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另一個就是中國的A股市場

開年以來,A股成交額連續10個交易日破萬億,上證指數時隔5年再次突破3600點。這兩個數據看上去挺讓人高興的,但是股民們卻用“股災式牛市”來形容今天的景象。這是為什么呢?

就在交易額連續破萬億,指數連續上漲的同時,今年A股前9個交易日共有2980只個股下跌,占到所有股票的73.78%,而上漲的個股數量只有1/4左右。

指數在漲,個股在跌,股民就不高興了,所以有了“股災式牛市”的說法。

在我看來,“股災式牛市”可能是未來很長時間里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常態,原因有兩點。

第一,根據中金公司的推測,個人投資者在流通市值中的持股比例已從2003年的95.4%下降到2020年的51.8%。機構投資者在未來A股市場擁有更多的籌碼。

第二,機構投資人顯然比散戶有更硬的投資邏輯,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往往會達成一致,所以就出現了“機構抱團”的現象:機構在同一時間點買入了同一只股票。

當大量的資金都涌入到某一些特定行業和某幾家頭部公司的時候,可以想象,個股的漲跌就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

以貴州茅臺為例。根據去年三季度的數據,市場上持有貴州茅臺的基金共有1453只,市值高達1142.24億,茅臺背后的1584家機構,持有流通股達8億股以上,占據流通市值的80%。大量機構投資者不斷買入并長期持有,使得茅臺的股價沖到近2090元/股,成為了A股市場第一高價股。

所以“機構抱團”將造成的景象是,大量資金流入知名的頭部公司,股價節節攀高,而小市值、不知名的公司則有可能無人問津,跌跌不休淪為“仙股”,最終導致退市的悲慘命運。而根據現行的法規,如果一只股票的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會被強制退市,所謂的“殼資源”已經沒有任何價值了。

那么,機構投資者到底抱團了哪些板塊中的龍頭股?他們的投資邏輯又是什么?

我們從歷史來看,2007年到2015年,中國股市一共經歷過四次機構抱團。

第一次是在2007年和2008年。當時中國經濟正在經濟擴張周期,煤炭采掘行業的業績暴漲,而股市也處于牛市。

第二次則是2009年的“四萬億”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使得機構對金融和地產行業的抱團加碼。

2010年至2016年,中國股市又先后經歷了以白酒和互聯網并購為契機的兩次機構抱團現象。

圖片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圖片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而目前所謂的“第五次抱團”,則是從2017年的“消費升級”開始的。

數據顯示,過去一段時間,食品飲料、電子、醫藥、電氣設備、新能源等板塊受到了機構投資人的青睞,這幾大板塊在全部基金配置中的比例達到了52.4%。

所以果你在2019年上半年買食品飲料基金,下半年買半導體,2020年又買了醫藥、白酒和新能源,根據行業指數,你的資產可能漲了463%

我們現在來看,2020年,這些行業出現抱團現象,主要基于兩個背景。

第一,在疫情催化下,能抵抗周期影響的消費股,以及新興產業、新能源在2020年迎來了爆發,特別是在2021年國內外疫情仍不明朗的前提下,這些板塊中的龍頭股對機構投資者而言仍然是風險較低的核心資產。

第二,去年美聯儲推出“無限量化寬松”政策,今年拜登上臺第一天就宣布1.9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2021年大概率是全球貨幣寬松的一年,而A股的一些優質核心資產在全球都具有稀缺性,成為“QE時代”抵御貨幣貶值的理想投資標的物。

其實在全球的資本市場上,A股市場股價分化現象并不是最特別的。

中國香港的恒生指數,漲跌主要由幾家頭部公司把控——騰訊、匯豐、建行等前五位成分股的權重居然占到了40%。

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較為成熟的資本市場中,機構抱團十分常見,資金向頭部聚集的效應比國內更為明顯。

比如,蘋果和微軟的權重加起來占標準普爾500指數的11.76%。去年12月21日,特斯拉被納入標普指數,權重占比為1.69%,意味著其股價每波動11.11美元,指數就會隨之漲跌1%。從美國股市看,大公司的股價波動,決定了美股指數的表現。

這種投資權重的集中,一方面體現了某些頭部公司對一個國家產業經濟的影響力,反映了機構投資者的避險心態,另一方面也必然導致公司的估值走高,最終催生泡沫。

凡是泡沫,必然會破,但什么時候被戳破,很難預測。有時候泡沫的破滅往往是因為一些不可預測的外力因素。比如當頭部公司突發一些“黑天鵝”事件,就有可能引起機構投資人的集體出逃,最終產生踩踏現象。這就是所謂的“抱團瓦解”。

從歷史來看,第一次“煤炭抱團”的瓦解,直接原因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國務院出臺的“國十條”嚴控房地產價格,導致第二次的“金融地產抱團”徹底瓦解;第三次“白酒抱團”瓦解的導火索是“塑化劑事件”和限制三公消費所引發的白酒行業景氣的下行;而第四次則是互聯網行業并購政策的縮緊,創業板指數直接從4000多點跳水到1300多點。

數據統計,抱團瓦解的一年里,相關行業板塊,將會比同期的上證指數下跌15%-30%,大大跑輸市場。

第五次抱團的瓦解將何時到來?難以判斷。

因為隨著創業板和科創板實行注冊制,以及未來全面注冊制的到來,資本市場的生態已發生劇變:A股逐漸美股化,造成未來預期市場的兩級分化,好的股票漲到天上去,差的股票跌進地板里去。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中國的A股市場會越來越成熟和趨于理性,機構抱團大市值、大公司,本身就是在順應資本市場的趨勢,實際上是出現了分化才會抱團,抱團的本質是主流投資者對投資標的公司判斷價值的趨同。

而散戶在未來會異常舉步維艱,中國長達30年的“散戶時代”,到2021年的今天或許真的結束了。

今天這篇文章改編自《每天聽見吳曉波》的音頻。【點擊此處,立即收聽】

吳老師還聊了聊以下幾個話題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