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馮曉亭
來源:燃次元(ID:chaintruth)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在圣誕節前又上了熱搜,不過這次的話題是“泡泡瑪特二次銷售”。有網友發現,在泡泡瑪特店鋪購入的盲盒,封盒處有膠水粘合的痕跡,因此懷疑店鋪將拆過的盲盒進行二次銷售。泡泡瑪特對此進行了回應,承認了二次銷售事實,并對涉事員工進行處理。
私拆盲盒,出發點不難猜測,就是為了找到其中熱賣的“隱藏款”。在二手交易平臺上,盲盒已經超出了潮玩范疇,成為可以“炒”出超正常價格的緊俏貨。一個原價幾十元的限量版盲盒,溢價到上千元,也不罕見。
因為無數年輕人耽于盲盒,他們的熱愛與沉溺,也形成了一股風潮,盲盒從潮玩領域逐漸出圈,蔓延到整個大眾消費領域,毫不夸張的說,現在已經是一個“萬物皆可盲盒”的年代了。
在星巴克的店面里,不只有“氣氛組”,還有隨處可見的搖晃和捏盲盒的年輕人。今年“圣誕季”,星巴克推出了圣誕盲盒,其中包含自主設計的7款小熊玩具,單價108元,同時附贈一張星禮卡。
包括瑞幸、宜家、名創優品等品牌,也都加入了自制盲盒商品的大軍。據報道,名創優品近期推出的某款盲盒還包含有鉆石/水晶,最大的鉆石有1克拉。此前,娃哈哈、麥當勞、旺旺、九陽、全家、奈雪、呷哺呷哺等多家零售企業,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盲盒產品。
今年12月15日,國內“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在香港上市,首日開盤股價最高漲至81.75港元/股,截至12月24日收盤,股價為86.20港元/股,市值超過1200億港元。
小小的盲盒,捧出一家市值千億港元公司的同時,也將餐飲、文旅、娛樂、家居、零售等不同的業態,卷入了這股抽取“驚喜”的潮流之中。
電影《阿甘正傳》里,阿甘說:人生就像一盒口味各異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吃到的是什么味道。對于年輕人來說,盲盒也是如此,充滿了未知,甚至,你已經不知道什么它還可以裝進去什么。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盲盒”已經成了頂流,不再限于抽取手辦的范疇,而是演變為一種新型的營銷方式,人人都想蹭上這個熱度。
出圈的盲盒
時至今日,盲盒已不再是僅限于泡泡瑪特或者潮玩領域的商品。無論在線上電商,還是線下的零售店面與商超,提升銷量的方式中,隨處皆可見盲盒的身影。加速裂變的“盲盒”,已經成為一種“網紅”營銷方式,滲透進了包括服裝、餐飲、旅游、文創等各行各業之中。
今年12月,河南博物館推出了一款“失傳的寶物”文創盲盒產品,將一些文物元素置于土壤內,等待玩家進行挖掘。據燃財經了解,考古盲盒每天晚上八點會上新補貨預售,發貨時間為10-20天后,意味著即便消費者搶到了也得等待一段時間才能收到實物。但盡管如此,這款“考古盲盒”仍然成為河南博物館線上第一款賣脫銷的產品,銷量遠超其淘寶店內其他商品。
“‘考古盲盒’實際上是‘新瓶裝老酒’。”某博物館工作人員劉莫告訴燃財經,早在多年前,線下博物館們就開始出售一種“挖掘DIY”的益智類玩具,“考古盲盒與這些玩具大同小異,只不過用戶在外包裝上就能知道里頭的小玩意是什么。現在的盲盒形式,能滿足消費者的獵奇心理,也驅動了銷售。”
劉莫告訴燃財經,早在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出圈前,“文創+盲盒”就已經被驗證為是條行得通的路徑,各大景區爭相推出盲盒形式的文創產品,包括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青銅器盲盒、故宮博物館的宮廷寶貝和宮廷貓盲盒、三星堆博物館的祈福神官系列盲盒等。
“我們景區最近也計劃和第三方合作,推出一款盲盒系列產品。文創產品本來利潤就不低,但是不知名的景區帶貨能力還是欠缺,只能寄托于引進營銷新方式提高銷量,從而實現收入的增加。”
跨界盲盒早已遠不止文創領域。隨著盲盒經濟的持續火熱,各行業商家都在積極推進自家品牌的盲盒營銷,盲盒也不斷以新面孔出現在眾人眼前。
文具類商品早已引進了“盲盒營銷”。去年至今,晨光文具與Nanci、Tokidoki、海賊王、柯南等IP合作推出了多款聯名文具盲盒。
“一個紙盒里裝著一根筆,在沒拆外包裝前不能知道筆的圖案。以‘與子成說’系列為例,共有13款圖案,其中包括1個隱藏款和6對組合CP人物。”一位文具店老板張茂告訴燃財經,購買這一系列產品的多為中小學生,他們之間還會相互交換重復款,有不少學生為了買到隱藏款“虞姬”人物,連續在他的店里買了不下20個盲盒。
其他行業也不甘落后。百威的限量版盲盒啤酒、泡泡瑪特與德芙聯名的盲盒巧克力、麥當勞開心樂園餐的盲盒小黃人玩具、星巴克的圣誕派對小熊盲盒、瑞星咖啡鹿角杯附贈的代言人劉昊然盲盒,不一而足。
在盲盒經濟如火如荼之際,為了在市場紅利中分得一杯羹,商家關于“盲盒營銷”的想象力也在不斷突破上限,甚至生鮮盲盒和機票盲盒等前所未有的新商業模式也開始出現。
“買菜憑手氣”這句話聽起來天馬行空,但確實已有商家開始這樣營銷。據媒體報道,今年雙十一大促活動期間,南京菜場攤主王笑宇在線上平臺推出“菜場盲盒”。據攤主介紹,通過售賣豬肉、雞肉、牛肉、魚肉、蔬菜5種品類盲盒,每日最多收入可達四五百元。
而“機票盲盒”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過了生鮮盲盒。今年的旅游業在疫情期間受到重創后,各大航空公司就一直尋求新營銷模式以求自保,在“隨心飛”之后,機票盲盒就是它們想出的又一新招。
在剛結束不久的今年雙十二大促期間,4家航空公司扎堆京東推出各自的“機票盲盒”。分別是中國聯合航空的盲盒飛行家、南方航空的奇遇旅行、深圳航空的旅行盲盒和華夏航空的塔羅盲盒。消費者在購買航空公司的盲盒系列產品后,需自行選擇自己的出發地,航空公司則定期給消費者提供一些目的地供以選擇。與普通盲盒的一次性玩法不一樣,機票盲盒在有效期之內,可以給消費者多次選擇機會。
“盲盒+”模式已成一股風,從潮玩行業吹向大眾消費,盲盒的盒子里,仿佛可以裝下萬物。
“盲盒就是‘營銷一塊磚,哪里需要往哪搬’。”從事消費研究多年的向陽認為,盲盒早就不拘泥于一種潮流玩具形式,在資本占領了盲盒經濟高地的同時,還有很多商家也來“蹭熱度”,將產品與盲盒掛鉤,以此為噱頭促銷。“盲盒作為一種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的,特別是年輕消費群體。”
Mob研究院《2020盲盒經濟洞察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盲盒行業市場規模為74億元,預計2021年突破百億關口,2024年達300億元。
“網紅”和爆品常見,當年的網紅雪糕,以及“答案茶”、“景區摔碗酒”等層出不窮,但這些產品往往是“來去匆匆”,很快市場上就鮮有它們的聲音。但從2019年“盲盒元年”至今,盲盒的熱度還未消退,甚至有了“出圈”愈演愈烈的趨勢,因為背后有無數的年輕人是盲盒的擁躉。
為盲盒買單的年輕人
“在我‘入坑’前,我也不能理解為什么有人愿意花幾十塊錢買一個小玩具,甚至還有人在閑魚上高價收‘隱藏款’。”家住廣州的嘉怡說,自從有一次在商超里看到盲盒自動售賣機,花了69元買了一個盲盒后,她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每個星期都會定期買一兩個盲盒“犒勞”自己,“打開盒子撕開塑料包裝的那瞬間,這種充滿神秘感和隨機性的體驗,太爽了。”
與嘉怡一樣耽于盲盒的消費者并不少,天貓2019年8月在ChinaJoy發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近20萬消費者一年花2萬元集盲盒,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在購買盲盒上耗資百萬元。
在閑魚等二手平臺上,各種“稀缺品”盲盒,被真金白銀地“炒”出天價也不是新鮮事。在2019年,閑魚盲盒漲價榜首位的泡泡瑪特潘神圣誕隱藏款,就從59元一路上漲到了2350元,狂漲了39倍。
一個盲盒的售價,通常在49-79元之間,但是大量的消費者的復購行為,卻足以撐起一家像泡泡瑪特一樣千億港元市值的公司。“對于盲盒的爭議雖然很大,但是不可否認不少用戶已經習慣于購買盲盒產品。有數據顯示,泡泡瑪特會員的整體復購率在50%以上。”從事社會心理學研究的趙奇安告訴燃財經,一旦產品進入到消費者的“習慣區間”,便會提高其對產品的忠誠度。
買盲盒,確實是會“上癮”的。趙奇安用《上癮》這本書中提出的“觸發、行動、多變的酬賞、投入”的上癮模型,來解釋年輕用戶喜歡盲盒這種現象,在他看來,一個網紅產品往往具備“很好的觸發、易操作的行動、豐富的精神酬賞”這三點。
嘉怡告訴燃財經,她的第一個盲盒,就是因為在商超里等人,偶然看到了盲盒自動售賣機,在無聊中決定去體驗一下才購買的。
現在的盲盒商家,基本都已建立了全面的銷售網絡以求觸及消費者。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已覆蓋33個一二線城市主流商圈的136間零售店,以及62個城市的1001間創新機器人商店(自動售賣機),除了線下渠道,還有天貓旗艦店、移動APP等線上渠道。盲盒,已經隨處可見。
但對于所有的消費者而言,“拆盲盒”才是個刺激的過程。拆開它的短短一分鐘內,就能帶來期待、驚喜、拿不到隱藏款的失落這種種充滿不確定性的“精神酬賞”。
“驚喜和刺激體驗現在又被稱為‘稀缺性體驗’,盲盒的不確定性就可以滿足年輕人這種體驗。”趙奇安說。他還認為,拆盲盒收獲的快樂是短暫的,但是成套發布的盲盒系列還會實現消費者的內部觸發,使消費者不斷投入。這就是類似于當年曾經風靡全國、掏空了無數孩子零花錢包的小浣熊干脆面“集卡”式收藏的需求。
21世紀初興起的盲盒,其起源可追溯到上個世紀來自日本的福袋和扭蛋。
20世紀初,日本百貨公司年末為了處理尾貨商品,對外銷售一款“福袋”產品,福袋中的商品總售價往往高于福袋售價,但是在打開福袋前,沒有人會知道里面有什么商品。
20世紀80年代,日本漫畫《筋肉人》被制作成動畫,日本萬代株式會社將動畫中超人角色與二者相結合,將角色人物制成橡皮模型置于扭蛋內推出,一經發售便掀起一股“扭蛋熱”。結合動漫IP的扭蛋成為了扭蛋營銷的新模式。
日本“扭蛋營銷”盛行的同時,中國大陸在嘗試一系列的“集卡營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小浣熊干脆面的“水滸傳108將集卡”。
“從收集的角度來說,集卡算得上是盲盒的早期產物。”向陽告訴燃財經,集卡和盲盒只不過集卡的內容主體是不同圖案的卡片,而盲盒所承載的則是潮流玩具,“當然盲盒的興起也和Sonny Angel、KAWS等系列潮流玩具的涌現有很大關系。”
其中,日本Dreams株式會社推出的Sonny Angel,堪稱潮玩盲盒的先鋒者。其產品裝在一個全密封的盒子中,除了常規造型產品外,玩家還會有機會抽到“神秘商品”。
實際上,泡泡瑪特也是最早引進Sonny Angel的代理公司。早年,泡泡瑪特還是一家時尚潮品零售公司而并非一家運營IP的潮流文化娛樂公司,店鋪里售賣很多品類的潮流商品,其中Sonny Angel便展現出其超強的銷售能力。
泡泡瑪特在新三板掛牌期間發布的2016年度財報顯示,“以‘Sonny Angel’為代表的潮流玩具類產品在近兩年內迎來了高速增長,僅‘Sonny Angel’一款產品的月銷售額就近三百萬元。”泡泡瑪特2016年收入為八千多萬元,據此粗略統計,Sonny Angel的銷售額可占到泡泡瑪特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集卡式的營銷就意味著,集不齊一套盲盒,就需要重復購買。尤其是拆盲盒的不確定性和隱藏款出現的極小概率,就更加刺激人去再度下注“賭手氣”,這就是“賭徒心理”。
當普通的購買仍舊無法滿足“集卡”的收藏需求時,溢價的交換就應運而生。閑魚等二手平臺上,隨處可見求稀缺盲盒和出手二手盲盒產品的用戶。
溢價空間帶來的真金白銀的刺激,也讓這場由“收藏”開啟的交易,迅速向火爆的投機游戲轉變。
“炒盲盒”開啟了95后和00后的資本教育。大批的散戶也開始加入“買盲盒”的大軍,不惜一擲千金。其中,仍然是年輕人為主。
根據閑魚日前公布的數據,在其上有超44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11月閑置盲盒交易額超過了1.2億元,部分閑魚頭部潮玩玩家年入已經超過了200萬元。而二手盲盒受眾的年齡段集中在18-35歲,其中25歲以下玩家比重占四成。
除了潮玩,市面上其他盲盒營銷的產品大多也是由年輕人買單。趙奇安認為,這是由于年輕人往往更愿嘗試新事物,所以相較于其他年齡層群體,年輕人更容易做出購買行動。
用盲盒來“割韭菜”的商戶也悄然出現。“盲盒比大降價還容易清庫存。”張茂告訴燃財經。作為文具零售商,受疫情停課影響,他年前進的貨沒賣出去,堆滿了庫房。張茂在下半年開學時將積壓的存貨打折促銷,但是銷量并不好。他留意到店里盲盒產品賣得是最好的,因此也改變了策略,將庫存商品自己做成“文具盲盒”進行銷售。
“包裝我也沒準備,就用包裝紙裹著,隨機放幾樣文具。”張茂把每份盲盒定價為9.9元,結果第一次準備的10個盲盒不到一天就全賣完了。于是當晚,嘗到盲盒營銷甜頭的張茂與家人連夜又包裝了百余個盲盒。
盲盒會是一個大風口嗎?
出了圈的盲盒,能成為新的風口嗎?換句話說,它能否將泡泡瑪特的成功,復制到其他的行業嗎?
新消費行業投資分析師顧宏堅定地認為,年輕人不會為所有盲盒產品買單。在他看來,盲盒營銷屬于新事物,可新鮮感會逐漸減弱,年輕群體的消費觀念也會隨之發生轉變,沒有實質內容的盲盒產品只會銷聲匿跡。
一度在網絡上火熱的生鮮盲盒,已經漸漸沉寂。盲盒的概念是利用了用戶的好奇心,但這終歸也只是沖動消費。一旦用戶的新鮮感褪去,它也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盲盒營銷的走紅,在潮玩、文創產品和知名品牌上體現得尤為突出,因為它們自帶的就是IP效應。
無論是當年的筋肉人扭蛋、干脆面的水滸傳人物“集卡”,還是泡泡瑪特一炮而紅的Molly,起家的基礎和核心,始終是其IP資產。
“無論盲盒再火,都擺脫不掉盲盒行業是個低存量市場這個事實。”顧宏告訴燃財經,無論是從扭蛋到抽盲盒,亦或是從集卡到集盲盒,都無法脫離“內容”這一核心,“沒有核心內容,單靠‘驚喜’、‘收集’、‘社交’,還不足以長期抓住用戶的心。沒有內容創造支撐的盲盒,風頭一過,便會消失于市場中。”
“我也不是什么盲盒都會入手,我只對特定的IP感興趣。”大四學生郭冉告訴燃財經,她最喜歡Bobo&Coco小玩偶,除了買Bobo&Coco的盲盒,還會買它的大手辦,甚至還會在閑魚上高價收特定款產品。之前為收一個隱藏款盲盒,她花了800元。但不感興趣的IP盲盒,再價廉物美,她也無法動心。
向陽也認為,目前跟風進行盲盒營銷的品牌,大多并沒有自己的內容為基礎,所銷售的盲盒產品多與熱門IP聯名合作生產,“盲盒營銷下的商品與普通商品相比存在一定的溢價,倘若盲盒的概念熱度散去,消費者對于盲盒商品也會慎重選擇。”
盲盒成為商家“投機”營銷的工具,問題也就紛至沓來。在故宮淘寶頁面的商品評論中,也曾經出現對質量不滿和“割韭菜”的吐槽聲音。
張茂的“清庫存”行動也只進行了一半。當被問到現在的銷量時,他擺了擺手:“之前每天都能賣出十來個,但是不到半個月,就一個都賣不動了,現在還有二三十份在樓上堆著,放在收銀臺的5份盲盒這一周才賣出一個。”
“IP+盲盒”是泡泡瑪特得以突圍的法寶。其財報數據顯示,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盲盒產品銷售產生的收益分別為0.91億元、3.6億元、13.6億元和6.89億元,分別占同期公司總收益的57.8%、69.9%、80.7%和84.2%。Molly和Pucky是泡泡瑪特的“重磅IP”,它們在2019年,貢獻了泡泡瑪特總收益的45.8%。
IP與盲盒之間的關系,并非是盲盒帶動了IP,而是IP的存在,拉動了盲盒的銷量。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必然也深諳其義,多次在接受采訪時,他都提及,“盲盒只是潮玩銷售錦上添花一種方式”、“盲盒是潮玩一種售賣形式”、“‘驚喜感’從來不是盲盒最重要的價值,核心仍是盒子里的內容”。
但是,喊出“成為下一個迪士尼”的公司有很多,可市場上至今還沒有誰能對迪士尼造成實質性威脅。因為迪士尼作為一個娛樂商業帝國,其背后是上百年的IP內容沉淀。但內容IP的創造力,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到這樣長期的延續。
單一的自有IP,也不足以支撐起泡泡瑪特的運營。根據招股書,其自有IP的收益貢獻率,也從2017年的89.3%下降到了今年上半年的40.9%。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運營了93個IP,其中12個自有IP、25個獨家IP和56個非獨家IP。
但盲盒市場沒有門檻。擁有IP資產的企業,都可以成為泡泡瑪特的競爭對手。
占據IP的優勢,潮玩行業仍然是盲盒的主要戰場。潮玩市場一直被認為是個低存量高增長的市場,且市場份額集中度較低,泡泡瑪特招股書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零售價計算,2019年中國潮玩零售行業CR5的市場份額只有22.8%,而市場排名第一的泡泡瑪特僅占市場份額的8.5%。
目前,在這條賽道上,IP小站、十二棟文化、酷樂潮玩等品牌,以及名創優品,都集中在了這條賽道上。在這個領域內,大量資本蜂擁而至,想乘這個市場還未形成巨頭壟斷時,迅速跑馬圈地。
但它們寄予熱望的年輕人們,并沒有對某一個“盲盒”商家的真正忠誠度。他們在乎的,并不是這個盲盒是來自于泡泡瑪特,還是名創優品。他們打開盒子那一剎那的驚喜,只來自于他們想要的IP。
盲盒的下一站,仍然在探索中流浪。王寧曾透露,他也計劃,將泡泡瑪特從一間潮流玩具公司打造成一間潮流文化公司。
閑魚上的二手盲盒交易仍然火爆,但那是只屬于盲盒“投機者”的狂歡。“只有遇到戳我心窩的IP,我才會去買。”郭冉說。
*文中劉莫、向陽、顧宏、趙奇安、郭冉、嘉怡、張茂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