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貓盟CFCA
有‘貓在身邊’月歷的小伙伴們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明天,在萬惡的調休之下兩個連續工作六天中間的唯一一天休息日,4月23 日,是兔猻日(也是世界讀書日)。
兔猻如今已經是貓界頂流,無數人沉迷于它那毛茸茸圓滾滾的身子和豐富夸張的表情無法自拔。那么在兔猻日之前,我們再來嘮一次兔猻。
在給河西走廊的兔猻做個體識別的時候,大貓時不時丟兩張兔猻照片在群里:這倆是同一只不?
我盯著它們看了幾十秒后果斷摁下了放棄鍵,而這只是個開始,大貓已經盤算著多抓幾個人來接手這個瞎眼睛的絕活。
大貓嘔心瀝血做出了一張兔猻個體識別表
看多了兔猻臉之后,我不禁疑惑起來:兔猻這玩意兒怎么越看越覺得沒有點貓樣兒呢?
尤其是它那個耳朵——別的貓耳朵都是長在頭頂上邊兩側,兔猻的耳朵卻是貼在腦袋兩邊,加上非常平坦的腦門,顯得它的頭很禿。
據說它的拉丁名 Otocolobus manul 中 Otocolobus 的意思就是“丑陋的耳朵”,這也算實至名歸了,不過長成這副模樣的好處就是不會和其他物種混淆。
紅外相機捕捉到的微妙表情們
奇怪的名字
manul來自蒙古語,意思為“小山貓/野貓”。它有一個好聽的別稱 “瑪瑙”,大概就是manul的音譯。
兔猻的英文名Pallas’s cat,來自在 1776 年首次向全世界介紹它的德國博物學家Peter Simon Pallas,科學家起名可真是任性啊。
它的中文名“兔猻”就很令人疑惑,明明是個喵星生物,和“兔”、“猻”有啥關系呢?而關于它為什么得名“兔猻”,眾說紛紜。
像兔子嗎?
在一篇名為《“兔猻”理據考》(王潔,2018)的文章中,記載了“兔猻”來源的幾種說法:
1。 “兔猻”是突厥語系中“tursun”的音譯,意為“站住”,傳說古代的牧民在發現兔猻時會脫口而出“tursun”。但這一說法在突厥語族的各主要語言中均無法考證,且牧民若要獵取兔猻,大喊這種方式顯然會嚇跑它。作者認為這一說法理據不足。
2。 在蒙語中,猞猁被稱為“猞猁猻”,兔猻形似猞猁,且捕食鼠兔,故拆猞猁猻組詞(捕食對象是動物命名的角度之一,比如魚鷹)。
3。 在清代和民國的一些記載中,出現了“兔兒猻”的用例,“兔猻”很可能是由“兔兒猻”刪略而來。而“兔兒”并非指獵物,而是用以狀形,“兔兒”體態短胖,“兔兒猻”的依據為“兔兒般體胖身小的猞猁。”在維吾爾族語里,“兔猻”意為“兔形的猞猁”。
猞猁:哪里像我???
作者認為最后一種說法是比較靠譜的:人們通常會以比較熟悉的動物體型來比擬不熟悉的貓科動物體型。
至于真相到底是哪一個,已無從證實,我只能說不同的說法都有它的道理。
丑陋的耳朵
兔猻的丑耳朵被它的命名者作為標志,但這并不妨礙它紅遍大江南北。
它的耳朵長成這樣也是適應環境的結果。兔猻生活的地方少有遮蔽,平坦的腦門和位置較低的耳朵,讓它們不管是靜止還是移動的狀態,都能保持更好的隱蔽效果。
而且它的這對耳朵雖然丑但非常好使——每個聽泡體積達1.22立方厘米,比同等體型的其它貓科動物大1/3(除了聽泡達1.91立方厘米的沙貓)。
與沙貓不同的是,兔猻生活在氣候寒冷的地區,如果耳朵長成沙貓那樣高調,可是要被凍掉的。
兔猻邪魅一笑:四舍五入我可以沒有耳朵 ?joke kok
偽裝高手
兔猻居住于開闊的多巖石地帶,灰色的、帶有淺淺的黑紋的皮毛,能夠很好地與周圍的裸巖融為一體。
它們的毛色還會隨著季節發生變化,冬毛長且濃密,顏色更淺,末端呈白色,看上去就像覆蓋了一層霜雪。到了夏天,它的毛發顏色會變得更深,呈灰褐色甚至赭色,斑紋也更加明顯。這都與它們居住地環境色彩的季節性變化同步。
在不同的分布區,由于環境的差異,兔猻的皮毛也呈現出從灰色到深黃色等不同的顏色。
眼力題:兔猻在哪里??S。 Ross
最長最密的毛
兔猻給人的印象往往是胖乎乎的,但實際上它并不胖,兔猻體長46~65厘米,體重只有2.3~4.5kg,和個頭較小的家貓差不多,它只是毛太長了。
兔猻擁有貓科動物中最長、最柔軟致密的毛,每平方厘米皮膚有多達9000根毛發(據說人的頭發密度平均為每平方厘米200-300根,我可能還不到這個數
)。這簡直就是天然的蓬松松軟乎乎的優質棉大衣,高原極端寒冷的天氣也不用怕。
它肚子和尾巴的毛發尤其長,這讓它們在雪地里匍匐躲避或前進的時候都可以很有效地保持體溫。
又慫又兇
兔猻可能是所有貓科動物中最不擅長奔跑的。我曾經看到過一個視頻,俄羅斯科學家憑兩條腿輕易就追上了四條腿的兔猻。
可能因為大多數時候跑不贏,兔猻發覺威脅時,會攤平身體緊貼地面,一動不動地假裝自己是一塊石頭來躲避危險,看起來很慫。
看不見我。jpg
但事實上兔猻正如它時刻露出的兇狠表情一樣,并不是友好的貓,而是野性十足的猛獸。
它的主要食物是鼠兔(占食物構成的50%以上)和其他小型嚙齒動物、小型鳥類。它們也會捕食野兔、刺猬和幼年的旱獺,還會挑戰體型更大的鳥類甚至是猛禽,偶爾也吃蜥蜴和無脊椎動物。
遇到搶食的猛禽兔猻憤怒暴走 ?拍鳥的亦諾
它們是殺伐果決的肉食者,在受到冒犯時也絕不示弱。
大貓的舊文(可戳:八一八這種小萌貓)里提到過這樣一段故事:幾個開車去內蒙的鳥友無意中闖入一只兔猻的領地,那只兔猻(可能是正在帶崽的母親)先是鉆進車底沖撞,大家打開車門查看時,這憤怒的小獸竟然沖進車里咬人,最后鳥友只得用衣服裹住它丟出去,然后開車逃之夭夭。
發情期很短
雌性兔猻的發情期只有26~42小時,如此短暫的時間,可想而知兔猻要想繁殖成功有多么艱難。
在繁殖期雄性兔猻會花費很大的精力去求偶和交配,有記錄顯示,一只雄性兔猻在14天的繁殖期內體重下降了22%。
雌性的妊娠期一般66-75天,每胎平均產仔3-6只。這個產崽數不算低,但兔猻幼崽的夭折率很高,獨立生活之前的平均死亡率高達68%。
兔猻幼崽會在4~5月齡時開始獨立生活,但長大后的兔猻也時刻面臨著捕食者(大型猛禽、家犬、狼、人類)和競爭者(獾、赤狐)帶來的生命危險。
對蒙古兔猻種群的研究顯示,即使在活過第一年的兔猻個體中,存活至3歲的幾率也只有50%。
圓形瞳孔
能在貓科動物里喜提表情帝稱號,兔猻靠的可不僅是那獨特的臉,還有它的眼睛。
家里養貓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貓的瞳孔會在光線比較強的時候瞇成一條豎縫。而兔猻的瞳孔收縮后,就成了一個小點兒,看上去格外滑稽。
在所有的貓科動物中,只有不到30%的物種擁有圓形瞳孔,包括虎、豹、雪豹、獵豹、金貓……以及,兔猻……
這里兔猻簡直像亂入的好嗎?人家一個個可都是貓中翹楚,兔猻與它們相比可太弱了呀。
兔猻何德何能,擁有與豹大王同款瞳孔?
相關研究表示,白天活動的主動追擊型捕食者,瞳孔通常是圓形的。這與大多數貓科動物的習性不符。
兔猻雖然也會在白天活動,但它的覓食活動主要集中在清晨和黃昏以及夜間。
兔猻捕獵通常采用伏擊的方式,但它也會主動追擊獵物,圓形的瞳孔或許是為了更好地適應不同的捕獵方式,以獲得更高的捕獲率。
夜晚的兔猻目光炯炯,是荒漠里霸氣十足的獵手
缺乏研究
兔猻能夠出圈走紅可能不僅僅是因為它集“萌”與“兇”一身的長相,它有太多奇特之處,小小的身體藏著大大的能量。畢竟如今生活不易,大家都需要吸一吸神奇的動物來治愈一下。
好吸歸好吸,但是接下來我還是想老調重彈提一下一些嚴肅的問題:成為網紅的兔猻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關注,是好事,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的前途一片光明,生活在野外的兔猻仍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為什么要保護兔猻,可戳:啥?!兔猻無危了?就不用保護了?)。
全球有50%以上的兔猻分布在中國的西部和北部,但關于它們的生態學研究很少。
在中國西北的荒漠里,兩只小兔猻在洞口玩耍
貓盟在月捐人支持下進行的西北小貓項目,關注對象之一就是兔猻。
目前為止,貓盟在甘肅張掖的野外工作已經完成三次,我們非常幸運地在荒漠里拍到了兔猻,也親眼看到了干旱貧瘠的土地上它們令人擔憂的未來——
在地保護工作尚未到達之地,它們長而柔軟的皮毛可能仍被盜獵者覬覦;當地人為了獲得更多的牧草會進行滅鼠活動,兔猻是滅鼠的重度受害者之一;在離它們的棲息地很近的地方,風力發電設施拔地而起……
或許它們能夠逐漸適應風電場,可是誰知道呢?
我們目前尚不清楚那里的兔猻種群現狀以及它們所面臨的威脅到何種程度。
嚴苛的疫情管控之下,野外工作的執行變得艱難,保護又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我們急切地想知道更多河西走廊的兔猻生活的秘密,希望能在五月順利再次見到它們。
- END -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于兔猻,你還可以讀----
有一只兔猻每天都在觀看人類建風車
我們見到了一只長得像雞腿的胖兔猻!
看到這坨貓糞,我感覺自己屁股好痛…
更多:
云貓 | 云豹 | 老虎 | 華南虎 | 華北豹 | 豹貓 | 寵物豹貓 | 荒漠貓 | 猞猁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華北豹 | 四川金錢豹 | 荒野 | 西雙版納 | 山西馬坊 | 新龍 | 貓盟 | 長耳鸮 |黃鼠狼| 野豬 | 豹吃牛 | 帶豹回家 | 豹吃人嗎 | 喬治·夏勒 | 個體識別 | 尋豹啟事 | 貓盟周邊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