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風暴和股價暴跌下的互聯網人

裁員風暴和股價暴跌下的互聯網人
2022年03月17日 07:48 中國企業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鄧雙琳 劉哲銘

  編輯/李薇

  3月的北京已進入春天,但西二旗周遭依舊一片荒蕪,絲毫不見青綠。目之所及,只有零落分布的幾排大廈,以及從鋼鐵叢林里熙攘走出的人群。

  這里聚集著互聯網大廠,騰訊百度、快手、滴滴網易、新浪,能叫上名的基本都“安家”在此。這里曾是北京新財富的聚集地,誕生了無數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造富故事激勵著每個進入大廠的年輕人意氣風發地要大干一場。

  但當畫面切換到今天,從大廠走出的每個互聯網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焦慮,一股惴惴不安的情緒在西二旗蔓延。

  從2021年開始,互聯網裁員動作越來越多,最近更是消息頻出。裁員的陰影籠罩在幾乎每個互聯網人的頭上,每個人都憂心忡忡,不知道是明天先到來,還是裁員先到來。如周遭荒涼的景色一般,西二旗的互聯網人心里也看不見春天。

  3月13日,有消息稱,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將會大幅裁員,阿里預計裁員30%左右,騰訊預計20%,有可能整個組都被砍掉。在此之前,已有傳言稱,阿里旗下MMC事業群已率先計劃裁員,裁員數量約20%,目前多個業務線已經初步敲定裁員名單。

  截至發稿前,《中國企業家》向騰訊、阿里發出求證,阿里回應稱“都是傳言”,騰訊則未對此事作出官方回應。

  一名騰訊內部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網傳裁員比例不屬實,不可能那么高。我所在部門從去年開始,內部HC(Head Count,招聘員工)就停止了,很可能下一步就要開始裁員了。”一名接近騰訊和阿里的獵頭也告訴《中國企業家》,騰訊此次裁員的確主要集中在CSIG(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與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阿里的裁員動作主要在本地生活展開。

  作為國內互聯網行業的風向標,騰訊、阿里裁員傳聞一出,整個行業人心惶惶。有騰訊內部員工告訴《中國企業家》:“原本大家都在呼吁反‘內卷’,追求wlb(work life balance),但聽說裁員消息后,最近大家都默契地不再提wlb了,反而又偷偷‘卷’起來了,生怕自己被淘汰掉。”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互聯網大廠的裁員消息便層出不窮了。

  先是2021年年中,“雙減”政策落地前后,好未來、高途、猿輔導、作業幫等眾多在線教育大廠均大量裁員。隨后,快手、字節跳動、百度、滴滴、美團、愛奇藝等互聯網企業也都傳出裁員消息。

  “換血其實是互聯網公司的常規動作,但如此大規模的頻繁換血,就是這個行業發出的異常信號。”一名業內人士向《中國企業家》表示。事實上,這一輪大規模裁員,用“換血”來描述已經不準確了,因為裁員的同時也減少了新鮮血液的輸入。

  據前程無憂發布的《2022年春節后才市供需行情》顯示,今年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的新增職位量下降明顯,從2021年的第一位下降到了今年的第四位;在薪酬沒有顯著增長的前提下,互聯網公司2022屆校招崗位總數比去年縮減15%至20%。拉勾招聘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從2021年底開始,大廠的人才需求指數整體下降了26%。

  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說,“2019年是過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如今這句話更是時常被引用。疫情反復、反壟斷政策、俄烏危機,種種錯綜復雜的因素都讓經濟形勢變得難以捉摸。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過去互聯網高速發展、高流量的時代,已經很難再復制。

  不再是“應許之地”

  從2021年開始,降本增效、“去肥增瘦”成了互聯網大廠頻頻談起的關鍵詞。

  字節跳動中國區CEO張楠在2021年8月和9月的OKR中,明確寫著要“去肥增瘦”;快手CEO程一笑也說,快手對降本增效一直抱有很大的決心,并已從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付諸行動;愛奇藝董事長兼CEO龔宇則稱,對愛奇藝來說,當前重點是開源節流,主要是砍掉低效率的業務、項目,增加和嘗試新的貨幣化機會。

  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流量紅利消失是不爭的事實,巨頭也不得不面對增長減速的窘境。“去肥增瘦”也許可以一定程度上挽救一下公司的命運,但互聯網大廠的體量,如同一個龐然大物,每一個細枝末梢都有無數員工,公司的一舉一動,落到員工頭上,或許就是一場大風暴。

  “上個月字節員工猝死的事情,讓我不由地代入自己。”阿里員工王巖擔心地向《中國企業家》說道,“一旦我身體出現問題或者意外失業導致斷供了該怎么辦?”

  王巖在2019年杭州房價高點時“咬牙”高杠桿上車了一套學區房,每月還貸近3萬元,“我和妻子本以為我倆互聯網雙職工的搭配更容易積累財富,沒想到抗風險能力比想象中還要差,現在有一種隨時都要失業斷供的危機感。”王巖感慨道。

  同在互聯網行業的劉蕾也倍感不安。她是2021年春招入職滴滴的,“滴滴2021年沒有傳統意義的秋招了,只有定向校招。”劉蕾說。

  當時,接到滴滴offer(錄用通知)后,劉蕾還請研究生同門吃了飯,這是許多名校學生之間的慣例——誰進入互聯網大廠就會請客吃飯,畢竟互聯網大廠的光環在學生心中還是耀眼的。“現在光環已沒剩多少了。”劉蕾說,“入職后不久滴滴就上市了,本來以為趕上了高光時刻,沒想到后來發生了各種變故。我現在每天都在擔心會被裁,也擔心這么短的工作經驗找不到好的下家了。”

  關于互聯網裁員,坊間流傳著一個不成文的慣例,那就是一般會選擇裁減年齡偏大的員工和試用期內的員工。原因是前者工資成本相對較高,工作動力、體力又不如新生代,后者則因為賠償N+1的成本較低。因此,即使在互聯網公司內做到中層,也不得不擔心自己的命運。

  2016年入職滴滴的柳新,6年時間已經做到了管理層,但從去年下半年滴滴宣布將從美股退市開始,焦慮的情緒一直籠罩在他左右:“我已經錯過互聯網最好的那波紅利了,現在我早就不期望實現財務自由,只希望今年能旱澇保收,以及不要失業。”

  這些故事,正在無數互聯網人身上上演。

  很長時間里,互聯網行業都是人才流入最多的賽道。每一次的互聯網大震蕩,都會引發一場關于人才遷徙的故事,故事里的主角從一個風口遷徙到另一個風口,從共享出行到電子煙,從在線教育到生鮮電商,從云計算到元宇宙。在搶人大戰下,背后擁有豐厚資本的新風口公司往往愿意開出優厚的待遇去爭奪人才。

  故事的主角們也樂于這樣的人才爭奪戰,因為在過去互聯網的黃金時期,大家普遍認為,進入快速發展的公司,機會更多,晉升空間也更大,實現財富自由的可能性更大。但如今看來,這些公司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遠超它們描繪的期待值。

  而且,互聯網紅利增長放緩,即便現在的年輕人再努力,也很難像前輩們當年一樣輕易獲得躍升的機會了。更何況互聯網行業本身就是效率優先的競技場,即便沒有被裁,互聯網人也躲不掉內卷、996、PUA、35歲年齡分界線等問題。

  大震蕩之下,互聯網大廠不再是年輕人心中那片“應許之地”。

  跌去一個時代

  除了害怕接到HR通知被裁的電話,讓互聯網大廠員工們不安的還有跌跌不休的公司股票。

  柳新告訴《中國企業家》,他入職滴滴時按2016年的價格配的期權,到現在,期權總額已經縮水到他連想都不敢想。

  根據3月15日的收盤價,滴滴股價為1.80美元/股,市值85.1億美元。2021年6月30日上市當天,滴滴開盤價為每股16.5美元。8個多月,滴滴市值已蒸發九成。這也意味著柳新手中的期權也縮水了九成。那個公司一上市實現財務自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不光是滴滴,今天互聯網公司的命運,比以往任何時刻都要復雜多舛。

  高估值、高流量、高影響力一直是資本市場對互聯網大廠的一致認知,然而從去年3月份到今年3月份,有超過100家中概股市值縮水80%以上,超過50家中概股市值縮水90%以上,中概股總價值縮水超過1.3萬億美元。

  以阿里巴巴為例,截至3月15日美股休盤,阿里巴巴已跌破發行價,為76.76美元/股,市值為2066億美元,去年高峰期市值為8650億美元,一年之間縮水了近6600億美元,減少超70%。2014年9月19日,阿里在美上市首日,以92.2美元開盤。如今這個史上最大的IPO神話,走過8年,回到了原點。

  雖然中概股在經歷連續多日暴跌后迎來反彈,截至3月15日收盤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漲近5%,港股也強勢反彈,騰訊控股、阿里巴巴分別大漲23%、25%,美團、京東集團漲超30%,但過去一年,尤其最新一輪大血洗,讓中國互聯網人和投資人倍感焦慮。

  2021年7月中旬,騰訊股價在500港元/股左右搖擺,雖然連日下跌,但對比年初的漲幅,有人樂觀判斷“底”來了。“中國巴菲特”在雪球上表示,加倉騰訊!

  回頭看,當時的“底”還在山腰。3月15日,騰訊控股跌10.19%,跌破300港元,報298港元。好在3月16日,騰訊控股大漲23.15%,收于367港元。

  和段永平一樣,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也沒逃過不斷加倉的命運。

  2021年一季度,芒格首次買入阿里巴巴,并在接下來的第三、第四季度連續加倉。2022年1月,芒格旗下公司Daily Journal公布的文件顯示,芒格將阿里的持倉數量增加了99%,是其前三大重倉股。在2月17日Daily Journal的股東會上,芒格表示,阿里是讓他感到舒適的投資機會。

  彼時,互聯網公司們面臨著反壟斷調查,審視股價時,或許還能探討估值。在人們不愿意為互聯網公司付出過多溢價時,或許互聯網企業要進入估值體系的“重新定義”。

  但如今,中概股受挫、恒生收跌、滬指失守。既有上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將5家中國公司列入《外國公司問責法》暫定清單的風險,也有俄烏戰爭更為大環境增加了不確定性。

  在這種情況下,一種共識是,“底”和估值的探討都不再有意義。有投資人感慨,過去所有熊市的經驗,現在不知道有多少適用了。

  正如普林斯頓經濟學教授馬爾基爾在《漫游華爾街》里曾做過一個有趣的比喻來說明沒人能對抗市場:讓一只猴子蒙住雙眼,靠投擲飛鏢得來的投資組合,采取買入持有策略,在長時間內能夠跑贏大部分華爾街專業的基金經理。

  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吳世春也感慨:“從業創投市場十年,本想好好做點小買賣,天天被拉著見證歷史……就很離譜。”

  踩下剎車

  很多人不由把發生在同一時間點的中概股暴跌和大廠裁員傳聞聯系在一起,但在分析師看來,實際上,二者之間并不具備直接關聯性。

  “中概股暴跌其實是純政策風險。但這一風險偏偏在俄烏戰爭爆發時發酵,同一時間,又爆出騰訊、阿里裁員的事情,很多人又把它們聯合在一起解讀,這一時間點很耐人尋味。”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胡麒牧告訴《中國企業家》。

  不過,從最近公布的2021年年報中可以看出,各互聯網大廠的業績增長均出現了放緩趨勢。胡麒牧表示,裁員是互聯網公司的一個常規動作,每年都會有。近一年來的大廠頻繁裁員,實則是源于增速放緩后的業務架構調整需要。

  “其實盤子大,增速下降是一個客觀規律。騰訊、阿里這些頭部大廠已經維持了十幾年的高增速,現在肯定是要逐步下降的,這跟宏觀經濟的發展規律是一致的。”胡麒牧說,“未來數字經濟還是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只是一些細分賽道進入存量時代了,例如電商。但人工智能、云計算這些市場是遠遠不飽和的。

  這就要求互聯網大廠必須調整自己的業務結構。從這一輪裁員的結果也可以看出,互聯網大廠裁員最多的業務部門,多是不賺錢的邊緣業務,或是正在探索但卻沒有明顯成效的新業務,抑或是受政策影響的業務。

  “互聯網之前的一些賽道只需要復制就行,是簡單的外延式擴張,所以會提前搞人才儲備,防止市場擴張太快,需要人臨時去招來不及。但到了發展的下一階段,大家都要調整結構,走內涵式發展,這就導致之前為了外延擴張而儲備的人變成了人才冗余,而且互聯網大廠之前的發展模式是所有賽道都去布局,如今在反壟斷政策下,也不可能繼續大而全的去布局。所以它需要進行瘦身,減掉一些無效的單元板塊,數字經濟原本就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不能用招了多少人來衡量自我擴張了多少。”胡麒牧指出,這種人員架構的調整實際上是根據知識結構去調整的,例如新興科技人才會繼續增加儲備。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互聯網行業已經開始主動剎車。

  互聯網行業在經歷高速發展后也必定會來到這一階段。流量紅利見頂后,無序擴張、燒錢的路徑已然行不通。在難以開源、形勢多變的2022年,節流成為大主題,誰能擁有足夠的現金流撐過這段時期,誰才能擁有繼續發展的機會。

  但裁員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是互聯網企業必須調整發展方向以及服務方式、服務內容,否則很可能在這場大洗牌中被淘汰。2022年,互聯網的主題應該從“突進”轉為“回歸本質”,想要獲得新增量,就必須轉換思維,不能關注眼前的數據增長,而是要注重長期價值。

  (文中王巖、劉蕾、柳新均為化名)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