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更低,壽命更長:中國團隊揭示長壽的關鍵因素

體溫更低,壽命更長:中國團隊揭示長壽的關鍵因素
2022年03月16日 11:20 新浪科技綜合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在我們的印象中,不少長壽的動物都有一個共性:慢。以最長壽的脊椎動物格陵蘭睡鯊為例,這種能活400歲的鯊魚終生在冰冷的海水中緩慢游動,體長一年僅僅增長1厘米。此外,從象龜?shù)焦^鯨,很多長壽動物的新陳代謝都較為緩慢。

  不過,新陳代謝與壽命的關系并不總是如此清晰。例如,不少高代謝率的鳥類能活到50歲以上。相比之下,當我們聚焦在同一個物種的不同個體之間,新陳代謝與壽命之間的關系似乎更加清晰:已經有研究證明,一些降低新陳代謝的手段,例如限制能量攝入,確實能延長個體壽命。

  但這時,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新陳代謝往往與體溫變化同步,例如限制小鼠的能量攝入時,新陳代謝變緩,同時小鼠體溫也下降了。因此,這些動物的長壽究竟是因為新陳代謝更慢還是體溫更低,以往的研究無法分辨。

  要更清晰地闡述新陳代謝與個體壽命的關系,首先需要區(qū)分不同因素的影響。在一項發(fā)表于《自然·代謝》雜志的最新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溫州大學、聊城大學、英國阿伯丁大學等單位的研究團隊通過一個巧妙的設計,使得動物的代謝率與體溫向著相反的方向變化,從而區(qū)分這兩個因素的影響。這項研究指出,相較于降低代謝率,較低的體溫對延長壽命的作用更加顯著。

  在描述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時,有一個熱中性區(qū)thermoneutralzone)的概念。這個環(huán)境溫度區(qū)間是代謝的穩(wěn)定區(qū),動物可以通過傳導、對流、輻射和蒸發(fā)等散熱途徑,改變身體的熱傳導率,以維持體溫。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分別將兩種嚙齒類動物(小鼠和黑線倉鼠)放置在其熱中性帶上限邊緣,或略高于上限的環(huán)境中(32.5℃)。這時,由于熱傳導率降低,實驗動物的體溫升高,同時代謝率下降以減少產熱,避免體溫過高。因此,動物的體溫和代謝率就呈現(xiàn)出相反的變化趨勢,這使得研究團隊可以進一步分別研究兩者的影響。

  實驗結果表明,相比于21℃的生存環(huán)境,32.5℃中的實驗動物壽命明顯下降。以黑線倉鼠為例,32.5℃中的雄性和雌性分別減壽41%和28%。

  “我們發(fā)現(xiàn),暴露在這種條件下的嚙齒動物壽命縮短了。這時,更低的代謝率沒有延長它們的壽命,相反,更高的體溫讓它們壽命縮短。”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John R。 Speakman教授說。

  隨后,研究團隊用小風扇給這些32.5℃下的嚙齒類動物吹風。這時,小鼠和倉鼠的代謝率沒有明顯變化,但持續(xù)的微風增加了熱傳導率,因此它們的體溫下降。在這種條件下,這兩種動物的壽命都延長至與21℃時相近的水平。也就是說,隨著體溫下降,較高的環(huán)境溫度對個體壽命的不利影響也被消除了。

  因此,這項研究成功區(qū)分出代謝率和體溫各自對壽命的影響。這些實驗結果共同說明,對于這些動物個體的壽命,體溫的影響要比代謝率更加顯著。因此,未來關于長壽的研究,或許需要考慮體溫這個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

  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科學家將進一步揭開更加全面、具體的衰老影響機制。論文第一作者及共同通訊作者,溫州大學的趙志軍教授表示,目前動物衰老與自然死亡的機制尚不清楚,接下來研究團隊將在個體的不同年齡段測定體溫與代謝率、在更多物種中研究這些因素的影響。

  封面圖來源:123RF

  參考資料:

  [1] Zhao, Z。, Cao, J。, Niu, C。 et al。 Body temperature is a more important modulator of lifespan than metabolic rate in two small mammals。 Nat Metab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2255-022-00545-5

  [2] Live fast, die young? or live cold, die old?。 Retrieved Mar 14th, 2022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46262

  [3] 我校生環(huán)學院趙志軍課題組在Nature子刊《自然-代謝》發(fā)表學術論文。 Retrieved Mar 15th, 2022 from http://www.wzu.edu.cn/info/1237/37750.htm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fā)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lián)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y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中國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chuàng)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shù)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