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
文|彭倩
編輯|喬芊
封面來源|IC photo
意料之中,阿里Q4(即2022財年Q3)交出了一份表現不佳的財報。
營收方面,Q4營收為2425.8億元,低于市場預估的2463.66億元,同比增長僅10%,而剔除掉海外市場,增長僅為7%,首次出現個位數增長;凈利潤方面,Q4為204.29億元,遠低于市場預期的315.4億元,同比下降75%。
財報發布后,阿里港股盤中一度跌超6%。今日收盤,阿里跌6.67%報收104.9港元/股,總市值2.275萬億港元。而美股盤前,阿里也跌2.84%。
2月24日,財報發布前,阿里港股跌至52周新低,盤中跌至105港元/股,總市值報2.28萬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84萬億元)。阿里港股在近一年來跌幅接近6成。截至發稿,阿里港股市值為2.32萬億港元,僅為騰訊(4.14萬億港元)的一半左右。
近一年來,阿里內外都發生著劇變。在外,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監管加劇,阿里先是因反壟斷被罰180億元、多項業務持續遭到反壟斷調查,后重要業務淘寶直播深受“逃稅風波”影響,排名前三的頭部主播目前已有2人爆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沖擊;另一方面,消費大盤整體疲軟再加上激烈的市場競爭,阿里的增長空間越來越小。在內,核心業務電商換帥,組織和管理經歷新一輪調整,未來戰略和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
雖然管理層在財報會上將營收經利潤表現不佳解讀為經濟大環境下行下的“穩健增長”,但不可否認的是,阿里或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保持低速增長的趨勢。
營收凈利潤新低
這個財季,營收占比超過7成的阿里中國商業收入僅有 7%的個位數增長,其中的核心版塊——客戶管理收入(淘系電商的廣告費用和傭金),同比小幅下降1%(Q3增長3%),這是阿里客戶管理收入第一次出現負增長的情況。
為了抵御宏觀環境持續惡化給營收帶來的影響,去年一年,阿里都在加大自營的比例。目前自營(高鑫零售、盒馬、天貓超市)占營收的比重已經達到28%,同比增速為21%,增速放緩主要在于高鑫零售并表帶來的影響在本季度已經完全終止。
營收表現不佳,GMV增長同樣慘淡,主要原因仍是宏觀消費疲軟和行業競爭加劇,12月份社會零售總額的增長僅為3%。
按品類劃分,阿里的快速消費品和家居類商品GMV 同比增長快于社會整體平均水平,服裝和配飾以及消費電子產品的 GMV 增速低于社會整體平均水平。
一方面,服裝和配飾相對非剛需,受經濟低迷的大環境影響更深,同時這兩個品類在阿里基數較大,相比之下快消和家居仍有增長空間。
另一方面,服裝等行業的競爭太過激烈。據36氪了解,隨著抖音直播的強勢崛起,不少扎根與淘系的服裝品牌開始“外逃”,且大量頭部品牌目前在抖音直播的銷售額表現亮眼,甚至高于淘寶。
凈利潤大跌主要為財務因素。據財報數據,Q4阿里對數字及娛樂業務的商譽減值250億,投資收益同比減少200億元。若剔除該因素,第四季度,在非公認會計準則下,阿里的凈利潤為446.24 億元,同比下降 25%。雖然這一下滑比例依然比較大,但低于Q3的近40%。
此外,凈利潤增速繼續下跌,主要仍在于阿里在新業務、獲取用戶、補貼商家等方面做出大量投資。
從目前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新業務的確帶來了大量新增用戶。根據財報,阿里全球年活買家Q4達到約12.8億,較上個季度增長4300萬。其中 9.79 億消費者來自中國市場,3.01 億消費者來自海外,單季凈增加分別超過 2600 萬及 1600 萬。相比于其他電商平臺,這個用戶增長已算不錯。
可以預見,阿里對未來的投資仍將長期持續,從財報數據來看,阿里Q4現金流高達800億元,這意味著其進行投資活動時仍然擁有充沛的資金支持。
新業務尚未大勝
新業務始終在投入,但何時能迎來曙光成了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事實上,這也是阿里首次按新板塊披露組織升級后的業務進展。
2021年底,阿里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曾發布內部信,宣布升級多元化治理體系,新整合設立中國數字商業、海外數字商業兩大業務板塊,由戴珊和蔣凡分別負責,老阿里戴珊負責在國內業績承壓的環境下穩定軍心,而創新能力較強的蔣凡則被派向海外尋找增量。這是繼2015年提出“中臺戰略”以來,阿里組織架構上最大的變化。
目前看,各項投入獲得了一定的回報。
例如,生活服務這個大類首次以板塊陣型寫入財報,以餓了么為主的“到家”和以高德為主的“到目的地”業務整體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約3.72億,單季凈增長1700萬,訂單量同比增長22%。此外,高德于國慶期間創下日活躍用戶超2億的紀錄。
國際商業板塊,包括Lazada、速賣通、Trendyol及Daraz在內的國際零售業務年度活躍消費者首破3億。產業數字化領域,菜鳥首次匯報抵銷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前收入,本季度同比增長23%。在海外,菜鳥國際物流本季度日均處理包裹量超過500萬個。
行業監管趨嚴,互娛、在線教育等阿里云的重要客戶都受到重創,這雖然導致阿里云增長下降至20%,但也促使其收入多元化。據財報,Q4阿里云來自非互聯網行業的客戶收入占抵銷跨分部交易后收入的52%。此外,據阿里高管的說法,阿里云大客戶在營收的占比已經只有2%。
淘特帶來的增量也是顯而易見的。財報顯示,阿里的中國商業業務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 8.82 億,單季增長約 2000 萬,而這主要就是由淘特帶來的增量。與此同時,阿里披露稱,截至2021年12月底,淘特擁有 2.8 億年度活躍消費者。Q4淘特上的支付訂單量同比仍然強勁增長超過 100%。淘菜菜方面,阿里也于過去1年建立了服務下沉消費者的供應鏈和物流履約網絡。
財報電話會上,阿里高管們也回應了此前提到的“經營責任制”,將各項業務進行拆分:“菜鳥、本地生活公司、Lazada、Trendyol,都是以獨立公司方式運作,我們希望未來更多閉環設計和獨立的業務進行公司化運行,也持開放態度,在需要的時候引入更多多元化投資來推進市場的進程。”
以盒馬為例。今年1月初,據媒體報道,盒馬考慮以100億美元的估值進行融資。去年年底,盒馬從阿里體系內事業群轉變為獨立公司,需要自負盈虧。今年1月,盒馬CEO侯毅曾表示,盒馬已明確目標是從現在的單店盈利,提升為全面盈利。
從“整體協同”到分板塊運作、從集團輸血到自負盈虧,可以看到,阿里高管們希望新業務們能盡快做出成績。目前部分業務在用戶獲取上的確有較大的進步,例如淘特、淘菜菜、海外電商等,但菜鳥、文娛、本地生活等投資效應尚不明顯。
財報會上,阿里高管們提及,隨著利空的出清,自身將會進入新的正向增長周期。他們還提及,目前的股價不能公平地反映阿里的價值。而在目前的價格水平上,阿里將計劃繼續回購股票。在發布財報后,阿里也宣布新一輪回購,以大約 14 億美元的價格回購了大約1010萬份美國存托股。
但從業績來看,阿里又確實處在艱難時期,無論財務還是業務上正處在一個不穩定周期,面臨的環境和競爭挑戰巨大。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