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懂,現在怎么流行吃金子??

我真的不懂,現在怎么流行吃金子??
2022年02月22日 11:13 新浪科技綜合

  來源:博物

  人到中年,我的審美突然回歸質樸,看到 bling bling 的東西就兩眼冒光。

  某天網上沖浪,看到友鄰曬出自己的手作金箔蛋糕,饞得我嘴角流下了羨慕的淚水。關鍵是,還很貴氣!

這金閃閃的色澤,真的饞   圖片來源:Something Borrowed Jewelry這金閃閃的色澤,真的饞   圖片來源:Something Borrowed Jewelry

  當時我的財迷小腦瓜就浮起了若干疑問:金箔里真的有金子嗎?古代有“吞金自殺”的說法,金箔真的能吃嗎?

  金箔里真的有金子!

  說金箔,離不開黃金。古人很早就發現,金子這玩意,看著很剛,其實質料柔軟、延展性強,反復捶緞,就能越來越薄,直至薄如蟬翼、呵氣可起,金箔始成。

  如果你是博物館愛好者,那你一定能發現金箔的蛛絲馬跡。無論是殘片,還是與器物、佛像、衣飾、建筑融為一體。在金箔的使用上,埃及人是先鋒,法老圖坦卡蒙死后戴的面具就是由金箔制成。

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   圖片來源:image.com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   圖片來源:image.com

  中國金箔制品最早出現在商代。成都金沙遺址的館藏——商周”太陽神鳥“金飾,就是用自然砂金鍛為金箔,再用尖硬物刻畫切割制成。器身極薄,含金量卻高達94.2%。

商周太陽神鳥金飾   圖片來源:金沙遺址博物館官網商周太陽神鳥金飾   圖片來源:金沙遺址博物館官網

  在把黃金整薄這件事上,人類算是玩明白了。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出土的金箔,其厚度為 0.01±0.001 毫米(約 10微米),約為人類普通頭發絲直徑的八分之一。而在現代世界金箔業的中心——南京,1 克黃金可以制成 0.47 平方米的金箔,厚度僅為0.12微米。

  所以你也別想著把食物上的那點金箔攢起來發家致富,那還不夠1g呢。

只要金箔足夠大,我就能擁有一個“金磚”   圖片來源:gizmodo.com.au只要金箔足夠大,我就能擁有一個“金磚”   圖片來源:gizmodo.com.au

  到底是什么神仙鍛制工藝,能讓黃金“命比紙薄”?

  最早記載金箔生產技藝的文字,見于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烏金紙,竭力揮捶打成。”現代匠人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十二道精細的工序。我用祖傳的思維導圖手藝幫大家列了列。

作圖好累,大家都給我點開大圖看!作圖好累,大家都給我點開大圖看!

  這十二道工序,在過去可是不小的勞動量,每一環節都要依靠工匠的苦力和經驗。感謝現代科技,讓金箔制作有了機器的加持。

  比如配比階段,曾經黃金含量全憑老藝人的望聞問切,如今則有了高精度天平;“打了戲”,過去要靠兩位工匠精密配合,各自舉著幾斤重的錘子,一人為護錘,一人為推錘,輪流用力錘打,至少要三萬多錘才能將金箔打得薄、柔、輕,如今則有了打箔機代勞,大大解放了人力。

出具:工匠使用鵝毛將打制好的金箔從烏金紙中移到毛胎紙內。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楊磊攝出具:工匠使用鵝毛將打制好的金箔從烏金紙中移到毛胎紙內。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切箔:工匠用竹刀將金箔切成標準尺寸。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楊磊攝切箔:工匠用竹刀將金箔切成標準尺寸。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但一些重要的工序,比如做捻子、出具、切箔,還是要依靠工匠的雙手和對力道的微妙把握,稍有不慎,金箔破裂,前功盡棄。

  在金箔的制作過程中,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輔助材料,那就是烏金紙。金箔能抵住數萬次錘打而不破裂變形,耐高溫、耐沖擊的烏金紙居功至偉。

  傳統烏金紙的制作,需要選用江浙一帶的毛竹,工藝復雜。過去,南京金箔制作使用的烏金紙一直依賴進口,直到 1998 年,南京金線金箔總廠研制出“新型烏金紙”,才解決了“卡脖子”問題。

  食物里的金箔能不能吃?

  吃金子,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在古埃及,黃金被認為有凈化身體和靈魂的功效。在中世紀的歐洲,黃金也以薄片或粉末的形式加在食物及飲品中,供貴族享用。

  1983年,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正式將黃金列入食品添加劑范疇。從此金箔入菜,成為潮流。

  2014年甜品師Krispy Kreme 推出的黃金甜甜圈,售價1800美元。圖片來源:businessinsider.com.au

  那吃金箔對人體會不會有傷害呢?

  對人體來說,金箔既無害處也無營養,原樣進去原樣出來,妥妥的 see you tomorrow。這錢花得稍微有點不值。

我喝的是咖啡嗎?是金子!   圖片來源:tumblr.com我喝的是咖啡嗎?是金子!   圖片來源:tumblr.com

  在日本,食金之風更甚,這是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遺產。經濟極盛時期的日本人,在巧克力、糕點、糖果、冰激凌、壽司、牛排、清酒都撒上了金箔,以此彰顯自己的身價。

我喝的是酒嗎?是財富   圖片來源:hakuichi.co.jp我喝的是酒嗎?是財富   圖片來源:hakuichi.co.jp

  但在中國,金箔既不能作為食品原料,也不能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2015年,國家衛計委發布擬將純度為99.99%的金箔加入白酒中的征求意見稿,至今也沒有正式批準。

  不過,“無法可依“并不影響民間使用金箔。上世紀90年代,武漢黃鶴樓酒廠就生產過一批含金箔的酒;1993 年,廣州酒家從日本進口金箔,推出了“黃金宴”,其中“黃金鮑翅宴”包括三道黃金菜:黃金油泡響螺片、黃金夏果鮮帶子、金裝紅燒雞鮑翅,在上世紀 90 年代就賣出了3980元的高價,而每席所用金箔成本還不到四百元……

  而金箔重鎮南京,也沒有放棄這股時髦。其金箔入菜的代表菜式則是“金箔鹽水鴨”,融合了南京兩大“名片”。

金箔鹽水鴨   圖片來源網絡金箔鹽水鴨   圖片來源網絡

  吃金箔、喝金箔,吃的就是視覺體驗,絲毫不打折扣的金色,完美襄助食客高調氣質,更可以讓食材擁有符合食客身份的高價。不過,吃刺激、吃炫耀都無可厚非,但如果有人吃的是排毒養顏、青春永駐,那就是緣木求魚了。

這金光閃閃的甜甜圈,確實愛了   圖片來源:Maggie Pizzo這金光閃閃的甜甜圈,確實愛了   圖片來源:Maggie Pizzo

  “吞金自殺”靠不靠譜?

  既然金子能吃,那古代吞金自殺的說法,到底靠不靠譜?

  文藝作品里,吞金自殺的場景太多了。《紅樓夢》里,吞金而逝的尤二姐死后面色如生,比活著還美貌。

《紅樓夢》里,尤二姐吞金自殺《紅樓夢》里,尤二姐吞金自殺

  但藝術作品總有夸張的成分,吞金自殺并不如影視劇所展現的那樣“百發百中”。首先,黃金化學性質穩定,人體無法分解,所以吞金本身不會讓人中毒。但這里有兩點例外,古代落后的冶金技術使得金子中不可避免地含有重金屬成分;春秋戰國以前,所謂的“金”指的并不是黃金,而是青銅、合金等其他金屬;所以也許尋死之人吞的是“金”,但最終導致死亡的卻可能是其他有毒重金屬。

  其次,吞金給人造成物理傷害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否會危及生命,也要看金子本身的體積、重量、形狀。比如金子體積過大,可能堵塞氣管和腸管,造成窒息或者腸梗阻;金子表面有突起、尖刺,可能擦傷甚至刺入食道、胃腸粘膜,引起炎癥、出血、穿孔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確實可能導致死亡。

電視劇《美人心計》里的雪鳶,也是吞金自殺電視劇《美人心計》里的雪鳶,也是吞金自殺

  這種說法多了,現代人也有仿效古代“吞金自殺”的。有文獻記載,自1946-1949年在南京中央醫院的門診急診統計中,吞金自殺共有104例。所吞的金器多為金戒指、耳環、項鏈及首飾……

  我整個一大震驚,這可都是黃金啊,戴在身上不香嗎,別吞!

  撰文 | 三個料理人·王槍槍

  微信編輯 | 阿什么爽

金箔黃金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