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果殼
今天講一個曾經輝煌、現在卻被工業化嫌棄的染料。
1636年,已經功成名就的著名畫家彼得·魯本斯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雇傭,為王室的一處狩獵行宮畫畫。然而,他卻把一個至關重要的細節給畫錯了……
幸運的是,王室并沒有要求他返工賠錢,因為真相在當時已經消亡了數百年。
這幅畫的名字叫《赫拉克勒斯的狗發現紫色染料》,取材于一個神話傳說:有一天,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帶著他的狗前去向水仙女泰羅示愛,但狗在路過海灘的時候貪玩咬了一個貝殼,貝殼的血把狗嘴染成了紫色。仙女很喜歡這個紫色,要求做一件同樣顏色的長袍,從此這種貝殼成為了紫色染料的來源。
但是魯本斯畫中的這個關鍵貝殼,卻畫錯了物種。
你可能要問,一個神話故事,難道不是畫家想咋弄就咋弄,何談畫錯呢?
雖然這個故事是神話傳說,這種染料和它來源的貝殼卻是真的。非但如此,它還是古代世界最寶貴的染料,曾經風靡地中海,成為古羅馬最高權力的象征,價比黃金,所以才能獲得神話起源的至高待遇。
可惜到了魯本斯時代,這種染料的真正來源早已失傳,畫家想必是迫不得已才隨便畫了這個;還要再等很久,它的真面目才重又為人所知。
這種染料,就是傳說中的“推羅紫”(Tyrian purple)。
紫,成就了一個國度
公元前16世紀(大約對應中國商代早期),現今黎巴嫩、伊拉克一帶的居民揚帆出海,向西挺進。地中海東岸的新月沃地曾在之前的幾千年里向外輸出了小麥、大麥、綿羊、奶牛等諸多馴化物種,這一次,他們的產品同樣沒有令人失望——來自貝殼的紫色染料。
染料濃郁耐久,比相似的植物和礦物色料都更牢固。西邊的古希臘人把這群掌握制造技術的閃語族人稱為“腓尼基人”(Phoenician),即“紫色國度的人”。之后的幾個世紀,腓尼基人靠著商業頭腦和進取精神,在整個地中海范圍建立據點。能做到這些,港口城市推羅(Tyre)功不可沒。
這里出產了讓腓尼基得名的珍貴顏色,被稱為“推羅紫”。至今仍有成堆的螺殼遺跡散布推羅港沿海。
推羅紫有名,原料卻很不起眼。最常見的兩種是紅口巖螺(Stramonita haemastoma)和染料骨螺(Bolinus brandaris)。它們分布在溫暖海域,喜歡待在有巖石的淺灘,前者只有鵪鶉蛋大小,后者可以長得比雞蛋稍長。
作為肉食性貝類,在捕捉獵物或遇到危險時,它們頸部附近的鰓下腺會分泌黏液麻痹對手。發白的黏液將在空氣中發臭并變色:黃色、綠色、藍色,最后是紫色。
根據亞里士多德《動物志》的記載,較小的貝類難以直接取出腺體,工匠們會整個打碎;而對于較大的海螺,人們選擇剝掉外殼再取出分泌原液的部分。當然,人也可以刺激貝類擠出黏液,不過這種非殺害的方式會弄臟雙手。
根據貝殼種類和染色方法的不同,可以制作出藍色、深紅和紫色的色料,而最后一種最珍貴。
根據后來古羅馬人的記載,一只海螺只能貢獻一滴原液。染料制作耗費巨大,過程繁瑣,大量推羅人投身其中。作為回報,到公元3世紀,推羅紫染色的羊毛已經與等重的黃金等價。
紫,是權貴的色彩
可惜的是,推羅紫的制造技術已經失傳,我們只能從古羅馬人的記載中尋找鰓下腺變為高級染料的方法。
公元1世紀,古羅馬人老普林尼記載了用紅口巖螺制作染料的步驟。
捕撈這些海螺有特定的時令,最好的打撈季節是大犬星上行或在春天以前,這時海螺長得最大。
取出的腺體要加入一定量的鹽,浸放不要超過三天。這些海螺越新鮮,染料質量會越好。
在錫制容器內熬煮海螺,每一百個安佛拉罐可以煮出五百磅染料。這個過程中,要時不時地刮去上層的浮沫,撇掉螺肉和連在肉上的腺體。
到大概第十日,整個坩堝里的物質呈現液態時,放入一張羊毛進行試染色。
但是根據老普林尼的說法,紅口巖螺汁液如果單獨使用是很下等的,也不是推羅紫,因為會褪色。
真正的推羅紫由紅口巖螺和染料骨螺的染料混合而成。前者會給后者的暗色增添緋紅色調,而后者能很好地把紅口巖螺的色料固定在紡織物上。
制作方法是先把羊毛放入未經熬煮的染色骨螺染料中,上色后,再浸入紅口巖螺汁液里。染上的顏色一眼望上去偏黑,卻在光線里熠熠生輝,是最高級的推羅色。
古羅馬人為推羅色而瘋狂,讓它不止與金錢,還與權力掛鉤。根據古羅馬作家康涅利烏斯·尼波斯的說法,紫羅蘭是他小時候最流行的顏色,一磅織物要100銀幣,后來是塔倫特姆紅,最后是染過兩次的推羅紫——1000銀幣也不一定能買到一磅織物。
之后的幾個世紀里,推羅紫的使用在羅馬被越來越嚴格地限定在社會上層。到了公元4世紀,只有皇帝本人能穿著“真正的紫色”。
依靠與權力的關聯,推羅紫價格高昂,高昂的價格又返過來限制人們的使用。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和土耳其人征服君士坦丁堡后,推羅紫的制作方法在西方世界失傳,因為沒人再用得起這么貴的染料。
等到17世紀魯本斯的時代,或許這種顏色本身和希臘神話一樣都變成了傳說。
再現的推羅紫,不復昔日榮光
貝殼染料的再現有很多傳說。
比較真實的一個故事發生在英國。1684年,英國人威廉·科爾(William Cole)聽說有人在愛爾蘭靠著貝殼染料大賺一筆后,開始了在布魯斯托海邊漫長的尋覓。他的苦心沒有白費,找到了英國沿海能夠產生紫色染料的本地貝殼。陽光下,貝殼汁液在幾小時后變為深紫紅色,染過的亞麻布后經歷40次洗滌顏色不褪。
科爾意識到,這可能就是失傳已久的推羅紫。
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一封長信寄給了牛津哲學學會。這封信用話癆般的口吻詳細描述了他尋找貝殼的起因、染色過程、洗滌情況、打算獻給國王但國王不幸駕崩等經過,并配上了實物尺寸的貝殼插圖。
雖然科爾沒有告訴我們這種顏色的化學本質,但貝殼染料重現的事情逐漸為大眾所知。
直到1908年,奧地利化學家保羅·佛里德倫德爾(Paul Friedlander)利用12000只染料骨螺提取出1.4克純凈的推羅紫(C16H8Br2N2O2),一種含溴的化合物。這種提煉并不是出于商業目的,當時的化學工業已經能制造出苯胺紫、茜素紫、偶氮染料和顏色相近的靛藍來滿足大眾的需要。耗費數萬只貝殼把衣服染紫,對20世紀的人來說太不經濟。
至今為止,推羅紫也沒有被商業合成過,現代工業完全能夠用更廉價的方式制造出相似的色調。
地中海東岸早已不再有大批采螺人。
不過除了歷史上,現代人也沒有放過染料骨螺(較大的那種)的,它還在以另一種方式服務人類——餐桌上。
參考文獻
[1]。[英]菲利普·鮑爾 著,何本國 譯《明亮的泥土》,譯林出版社,2018年第一版。
[2]。Indigo, woad, and Tyrian Purple: important vat dyes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0160932793900628
[3]。The Minoan origin of Tyrian purpl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Robert_Stieglitz/publication/261818482_The_Minoan_Origin_of_Tyrian_Purple/links/59ee19ed0f7e9b36957594cc/The-Minoan-Origin-of-Tyrian-Purple.pdf
[4]。Indigo and Tyrian Purple – From Ancient Natural Dyes to Moder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ijch.201100130
[5]。A Letter from Mr William Cole of Bristol, to the Phil。 Society of Oxford; Containing His Observations on the Purple Fish。 https://www.jstor.org/stable/102202
[6]。Pliny the Elder, The Natural History。 John Bostock, M.D。, F.R.S。, H.T。 Riley, Esq。, B.A。, Ed。 http://www.perseus.tufts.edu/hopper/
Walker, D.R。 (1976-78), The Metrology of the Roman Silver Coinage。 Parts I to III。
作者:vicko238
編輯:Fangorn,Iris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