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陸柯言 徐詩琪
沖擊科創板IPO失敗將近一年后,柔宇迎來了從未有過的艱難時刻。
12月8日,據財新報道,柔宇近期陷入了資金困境,已大規模暫停發放員工薪資。多名柔宇員工9月薪資僅部分發放,10月的薪資則全額暫停發放。
另有多名柔宇科技供應商向界面新聞確認,柔宇目前仍有大量貨款拖欠。
本月,一位匿名用戶在知乎上爆料稱,柔宇從今年10月開始拖欠全員薪酬,9月只發40%薪資。在11月30日舉辦的員工大會上,柔宇CEO劉自鴻對員工坦陳了目前的資金現狀,并稱兩次IPO失敗都有外因。
他提到:“新一輪融資有可能12月到,也可能1月到。除此之外,還說馬斯克失敗了很多次才創立了特斯拉,柔宇現在只是經歷了小小的挫折”。
一位柔宇員工向界面新聞確認了上述爆料的真實性。他表示,自從沖擊科創板失敗后,公司財政一直處于緊張狀態,但“對外仍然展示出資金充裕的一面”。目前,柔宇官網仍有數十個崗位在招人,招聘簡章最新更新時間在12月8日。
12月8日,劉自鴻在朋友圈發文稱:‘其實,誰都有過不容易。在人生至暗時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堅持到底,永不言棄。”
針對目前的欠薪情況,多家媒體引述柔宇內部人士回應稱:“當前公司正常運營,員工情緒穩定,都在正常工作。公司給欠薪員工承諾了相應的現金補償和期權補償。”
但前述柔宇員工向界面新聞表示,“不再相信公司畫餅”,如果工資一直拖欠,將采取維權措施。
全柔性屏幕制造商柔宇科技曾是資本的寵兒,其宣稱創新開發的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一度被稱為是打破三星壟斷的“國產之光”。然而,在不斷融資的同時,柔宇卻始終難以盈利,其技術獨創性和量產能力也開始廣遭質疑,甚至被打上了“PPT公司”的標簽。
過去兩年里,柔宇曾兩度沖擊IPO,但最后都未能成功。直到今天,柔宇資金鏈的問題徹底暴露在公眾眼前。
這家明星公司經歷了什么?
資金困境
天眼查信息顯示,柔宇最后一筆融資發生在2019年四季度,融資3億美元,估值60億美元。此后,柔宇再也沒有公開可查的融資。
上述柔宇前員工向界面新聞透露,柔宇資金緊張是長時間存在的現象。從2018年起,年終獎就存在推遲或者未發放的情況,公司福利也開始隨之減少。此前工資發放一直正常,但從今年10月開始,工資也發不出來了。整個過程中,有部分員工陸續離職。
從柔宇招股書中也可一窺其財務狀況的緊張。2019年下半年,為滿足公司臨時性短期資金需求,劉自鴻、余曉軍、樊俊超等高管自掏腰包,向公司拆借216萬元“救急”,但在上市前公司已經將這筆款項償還。
科創板上市失敗后,柔宇資金缺口變得更加嚴重。界面新聞發現,由于拖欠供應商貨款,今年10月,柔宇科技及其CEO劉自鴻曾被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限制消費令。
判決文書顯示,因柔宇科技在一樁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中,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執行申請人為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執行標的為95031376元,將近1億元人民幣。
柔宇科技與上海寶冶集團的交集發生在五年前。2016年12月,上海寶冶集團中標深圳柔宇類6代柔性顯示屏生產線項目施工總承包工程。據上海寶冶集團官網信息,這是全球首條類6代顯示屏生產線,項目工程總建筑面積約351379.23平方米,工期為430日歷天,該集團主要承包廠房建設。
這條類6代顯示屏生產線在2018年正式點亮投產。當時柔宇對外宣稱,該生產線滿產規模超過每年5000萬片柔性顯示屏,可支持大量行業應用,并已與國內外行業伙伴展開廣泛合作。
但從柔宇此前向上交所遞交的招股書來看,2018-2020年上半年,柔宇“全柔性顯示屏”的產量僅為7748片、314036片、48563片,生產線產能并不符合預期。
目前,柔宇科技及劉自鴻的名字已經從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中剔除。但柔宇的資金困境仍然難解。至少從目前來看,柔宇已經很難再“造血”。
柔宇對外宣稱,公司采用To B和To C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To B領域,柔宇擁有LV、空客、中興等客戶,為其提供柔性屏產品;To C方面則推出了Rowrite手寫本、折疊屏手機、頭顯等產品,并在線上、線下銷售。
但從目前來看,上述客戶與柔宇已長時間無合作進展。To C方面,柔宇在全國的唯一直營門店深圳機場店已撤銷。界面新聞聯系到的一位地方經銷商也表示,目前已不代理柔宇產品。
兩次上市失敗
柔宇一直在尋求IPO,但卻頻頻遇阻。
據彭博報道,2020年初,柔宇科技就已悄悄提交美國IPO申請,以籌集約10億美元,但這一計劃最終擱淺。對于美股該計劃中止的原因,劉自鴻對內部員工的解釋是疫情沖擊。
放棄美股上市后,柔宇又在去年年末轉戰了科創板。招股書顯示,本輪IPO擬募資144.34億元,募資金額極高。
一位柔宇員工表示,公司內部對此次上市極為謹慎,一直在密切關注監管動向,并保持溝通。但短短兩個月后,柔宇突然向上交所申請撤回IPO,第二次沖擊上市也宣告失敗。
柔宇曾對外表示解釋撤回IPO申請的原因:“由于股東結構存在直接層面“三類股東”等適格性的情況待進一步論證,考慮到公司發展戰略,決定暫緩科創板上市申請。”
所謂三類股東,是指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根據上交所發文,申請科創板上市的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第一大股東不能屬于“三類股東”,同時應按照要求對“三類股東”進行信息披露。
一位曾參與柔宇科技上市輔導的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柔宇撤銷科創板上市不僅僅是三類股東的原因。“按照此前溝通的口徑,三類股東也是OK的,只要符合信息披露等條件即可。但后來受到螞蟻事件影響,監管收緊了,操作的尺度變小了,不撤才怪。”
“監管收緊”指的是,1月31日,證監會、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組織完成了對20家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的抽簽工作,本批參與抽簽為2021年1月30日前受理的科創板和創業板企業,共計407家,柔宇科技、木瓜移動等公司被抽中。受此影響,整個2月,有超過30家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
與此同時,柔宇披露的招股書數據也被質疑造假。
據網易清流工作室報道,柔宇披露的一名客戶疑為高校教師的公司,向柔宇采購了3千萬產品,卻拒絕透露究竟買了什么,有客戶更是直接被人指控為“騙子”。
據界面新聞了解,科創板上市失敗后,柔宇曾考慮境外上市,意指納斯達克,但該計劃也未能成功。
柔宇的終局
柔宇曾因其獨有的柔性屏幕研發技術路線(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在業內走紅。柔宇稱,相比起主流的三星路線,其路線生產成本更低、產品可靠性更高,但外界普遍質疑該路線難以量產。
柔宇技術成色到底如何?曾在柔宇負責屏幕研發的一位工程師對界面新聞表示,柔宇的確也有自己的技術,但被視為其最大優勢的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本質是IGZO+蒸鍍OLED工藝,很早就有人在做,并非柔宇獨家。
他回憶:“2017年,柔宇在深圳開建類6代顯示屏生產線,那時我感覺公司確實要開始著手做東西了,但我一直在里面工作,看過里面的設備,看起來又不像是要做大的樣子,因為本就不具備大批量產的能力。”
一家面板廠商的負責人則評價:“國內廠商中,柔宇研發能力比天馬和和輝光電稍強,但量產能力是倒數第一,且和其他廠商差距很大。因為研發線做概念產品和滿足市場需求的量產產品是完全不同緯度的技術路線。”
有行業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柔宇近年一直在花高價挖友商研發人員,開出兩倍乃至三倍的薪資。“很多人被工資吸引去柔宇,還有各種期權承諾,雖然你不認可它的路線,但能感覺到它還是想把產品給做出來。”
但正是由于量產能力較低,柔宇始終難以形成正效的產銷循環,這也是柔宇長期虧損的主要原因。
但一位熟悉柔宇的深圳投資人對界面新聞表示,柔宇走到今天的本質原因不在于技術路線的選擇錯誤,而是它已經不是一家做產品的公司了。“柔宇的本質就是個資本局”,他說。
“劉自鴻斯坦福博士的身份,加上柔宇的技術概念,對天使投資人來說是最適合包裝的組合。劉不是不想做產品,但他一開始就是被資本捧出來的,然后無數資本推著他走,推著他上市,走到現在已經沒辦再回頭了。”這名投資人稱。
據不完全統計,柔宇從2012年成立至今,共經歷過13輪融資,資方包括深創投、松禾資本、IDG資本、順豐控股、盈科資本、越秀產業基金等。上述投資人稱,早期退出的投資人已經賺了盆滿缽滿,但后續被套牢的資方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從招股書來看,截至2020年6月,柔宇科技始終處于虧損狀態,虧損幅度在過去三年持續擴大。
柔宇風險已至。上述投資人表示,柔宇當下的問題不是量產與否,而是向資本做交代。“柔宇的終局可能是被國資并購,除此之外無路可走。”他說。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