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 張蔚然 張素)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1月3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顧誦芬,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王大中,共同獲得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生于1930年2月的顧誦芬致力于推動中國航空科技事業的發展。他主持研制殲八、殲八II超音速殲擊機,開創了中國自主研制殲擊機的先河。他建立了中國殲擊機研制體系,為航空武器裝備跨代升級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他還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飛機設計領軍人才,為新中國航空工業70年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生于1935年2月的王大中在先進核能技術研發領域耕耘數十年,主持研究、設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5MW殼式一體化低溫核供熱堆和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的10MW模塊式高溫氣冷實驗堆,并大力推動以上兩種先進反應堆技術的應用。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他積極探索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道路,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記者獲悉,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64個項目、10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除顧誦芬、王大中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之外,還評選出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4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1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58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57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18項,二等獎137項。
持續激勵基礎研究是2020年度國家科技獎勵的一大特點。國家自然科學獎評選出一批原創性成果,有的聚焦基礎研究,如數學在現代數論的前沿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具有界面效應的復合材料細觀力學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有的瞄準應用基礎研究或民生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如“麻風危害發生的免疫遺傳學機制”研究成果加速了中國消除麻風危害的進程。
本次評選還強調成果應用積淀。一項研究成果的取得,背后往往是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和勤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的鐘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創新團隊,從1979年建立以來,以實事求是、敢醫敢言、生命至上科學態度為指導思想,以社區防控、早診早治、精準治療為抓手,緊密圍繞“呼吸疾病發生發展的流行病學特征、分子機制及早診早干預”這一關鍵科學問題進行研究。
今年評選過程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全部向外籍專家開放,最終由外籍專家主持或參與完成的獲獎項目有5個,其中參與研究時間超過10年的有2人。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共受理來自22個國家的54位候選人和1個國際組織,再創歷史新高。最終,來自法國、荷蘭、日本、英國、德國等多國的8名外籍專家,以及1個國際組織(國際熱帶農業中心)獲獎。(完)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