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器“比皮科倫坡”首次發回水星圖像

探測器“比皮科倫坡”首次發回水星圖像
2021年10月04日 11:22 新浪科技綜合

  由歐洲和日本航天機構聯合研發的探測器“比皮科倫坡”闊別地球近3年后,2日首次傳回它拍攝到的水星圖像。

  歐洲航天局說,這些黑白圖像像素為1024×1024,畫面是水星北半球的一部分,圖像上可看到巨大的環形山。

  圖像拍攝時間為“比皮科倫坡”最靠近水星時刻之后大約5分鐘到4小時之間。“比皮科倫坡”在格林尼治時間10月1日23時34分(北京時間10月2日7時34分)最接近水星,當時距水星表面199公里。

  歐洲航天局說,由于“比皮科倫坡”最靠近水星的時候處于水星背對太陽的一面,拍攝條件不理想,因此飛至距水星約1000公里以后才開始拍攝。

  關于“比皮科倫坡”首次在水星附近做引力控制變軌飛行,這一項目負責人埃爾莎·蒙塔尼翁說,飛行“無懈可擊”,“難以置信終于看到我們的目標行星了”。

  “比皮科倫坡”2018年10月20日啟程,飛向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太陽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其巨大的引力作用會干擾探測器進入水星軌道。因此,“比皮科倫坡”要想成功進入水星軌道,需要在長達7年的飛行時間內在地球、金星和水星附近進行9次引力控制變軌飛行,其中6次在水星附近,下一次在水星附近做引力控制變軌飛行將在2022年6月23日。

  “比皮科倫坡”探測器攜帶兩個獨立探測設備:由歐航局研發的“水星行星軌道飛行器”,主要用于探測水星表面和物質成分;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研發的“水星磁層軌道飛行器”,主要負責探測水星磁場。2025年底進入水星軌道后,兩個探測設備將進入各自軌道,協作進行暫定為期一年的數據收集活動。

  水星是外部由巖石構成的類地行星,直徑約4880千米,密度和地球幾乎相同,內核被認為是占水星半徑四分之三的巨大鐵核。

  有一種假說認為,水星和地球誕生之初幾乎相同,但兩者踏上了不同的演化之路,因此水星可能蘊含很多地球誕生之初的信息。了解水星地質信息,或許有助獲知行星誕生之謎。(歐颯)(新華社專特稿)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