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酷炫腦
明知道會后悔,卻還是忍不住去做,甚至會花錢去買這個一定會后悔知道的答案,一起來看看這個有趣的實驗吧。
01 人類與后悔
后悔,是人類經驗的一個基本部分。
正如James Baldwin所寫的:“盡管我們希望生活中沒有后悔,有時還自豪地堅稱我們從未有過后悔,但這其實不可能,因為我們只是一介凡人”。
Via:dribbble
后悔的表達在整個思想史中很容易找到,比如《舊約》指出后悔的內在含義是一種情感上的痛苦:“上帝后悔在地球上創造了人類;上帝的心很難過”。
鑒于后悔往往伴隨著厭惡性的感受,以往的傳統決策模型預測了人們總在努力避免后悔。但實際上,情況更為復雜。
我們都經歷過這樣的體驗:明知一定會后悔,卻也一定要打破沙鍋問到底。
現在,由雷丁大學Lily FitzGibbon領導的一項發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研究發現,打破沙鍋背后的那些未知,其誘惑力是相當令人驚訝的。
02 實驗與后悔
研究人員采用“氣球模擬風險任務”( Balloon Analogue Risk Task,BART)進行實驗。
要求被試給電腦動畫中的氣球充氣,被試給氣球充氣的次數越多,得到的報酬就越多。
但是,每個氣球都有一個隨機分配的“安全限度”,超過這個限度,氣球就會爆裂,報酬就此清零。
Via:dribbble
被試會被給予不止一個氣球,每一個氣球都由被試決定充多少次氣。
隨后,電腦顯示結果:要么氣球爆裂(被稱為“爆裂試驗”),要么氣球沒有爆裂從而給被試帶來獎勵(“上岸試驗”)。
在每個氣球的結果出來后,被試可以選擇是否需要得到“反事實信息(counterfactual information)”,即關于除當前結果外其他可能結果的反饋,從反饋中他們可以得知每個氣球的安全限度以及相應獎金;此外,被試也可以選擇不需要得到該信息。
重點是,被試知道由于氣球的安全限度會在不同氣球中隨機變化,所以這些信息不能幫助他們在后續任務中的表現。
與此同時,被試需要在得知氣球結果后對自己的情緒狀態進行評價,從悲傷到高興,并指出這種情緒狀態在收到反事實信息后是否有變化。
03 實驗結果
研究人員分析了被試尋求反事實信息的頻率,以及它的情緒影響。
他們把分析的重點放在“上岸試驗”上,即氣球沒有被充破的情況,因為研究人員預計這種情況會明顯引起后悔。
Via:giphy
因為,“上岸試驗”中的反事實信息通常意味著錯過了機會,錯過了可以給氣球充更多次氣、從而獲得更高獎勵的機會。
結果顯示,被試在“上岸試驗”中經歷了后悔:他們在收到反事實信息后情緒明顯變差,而且不出所料,錯過的次數機會越多,被試的情緒就越差。
但是,即使這些信息會引起后悔,被試的好奇心還是很強,這一點可以從實驗數據中看出:
基本上,“上岸試驗”中被試有46%的概率會要求得到反饋,甚至在一項重復研究中發現這一概率達到71%。
引人注目的是,被試甚至愿意花錢來得到反事實信息。
盡管當信息是免費的時候,被試要求得到信息的概率較高,但當他們不得不為之付費時,他們仍然有18%的概率會在“上岸試驗”后要求反饋。
同樣地,在被試需要付出體力才能獲得反事實信息的實驗中,他們大約有一半的概率要求反饋。這一結果充分表明去抵制獲悉錯失機會的沖動是多么困難。
此外,在“上岸試驗”中被試對于反事實信息的好奇心也對他們的后續表現產生了不利影響。
在收到反饋后,被試會在隨后的試驗中承擔更大的風險,而這對贏得分數有負面影響,特別是當獲得的信息使被試進行很大的行為調整時。
這突出了一個可能與賭博問題有關的機制:對反事實的好奇心會加劇有害的賭博行為。
Via:dribbble
雖然生活中的許多后悔都與我們在獨自行動中犯下的錯誤有關,但作為社會人,我們也不斷為與他人的互動而煩惱。
當然,BART是一個抽象的范式,所以該研究不能用于談論更多社會性質的后悔。
雖然這是一個有待未來研究的問題,但本文所揭示的反事實好奇心的力量可能表明,我們許多人都有一種病態的好奇心來讓自己經歷各種形式的后悔。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