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整治“飯圈”亂象 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依法整治“飯圈”亂象 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2021年08月28日 00:23 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依法整治“飯圈”亂象 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胡欣紅

  整治“飯圈”亂象再出重拳。近日,中央網信辦秘書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取消所有涉明星藝人個人或組合的排行榜單,嚴禁新增或變相上線個人榜單及相關產品或功能,僅可保留音樂作品、影視作品等排行,但不得出現明星藝人姓名等個人標識。(相關報道見05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近年來,“飯圈”亂象愈演愈烈,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挑動對立、侮辱誹謗、造謠攻擊、惡意營銷等現象屢見不鮮,破壞清朗網絡生態,甚至違反法律法規。就在“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之前,就接連發生粉絲倒奶和粉絲在飛機滑行階段不聽勸阻闖艙追星等事件,輿論為之嘩然。

  在“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的背景下,最近還發生了趙麗穎王一博雙方粉絲開撕事件,“飯圈”亂象整治之難可見一斑。鑒于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壓緊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切實突破重點難點問題,不斷鞏固和擴大專項行動成果,重拳出擊解決“飯圈”亂象問題。

  “飯圈”亂象,受影響最大的是青少年群體。追星本無錯,如果能與偶像一起變得更好,也不失為美談。但如今的“養成式”追星變成打榜投票、買代言、做數據,“偶像有我才能更好”,集資氪金逐漸成為常態,許多青少年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今年5月,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1616名14-35歲的青少年開展追星專項調查顯示,73.4%的受訪青少年指出粉絲團會道德綁架,強迫粉絲“氪金”,63%的受訪青少年反感粉絲團互相謾罵、攻擊,52.8%的受訪青少年每月用于追星的花費在100元以上。另據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我國未成年網民參加粉絲應援的比例達到8%,其中初中生群體是主要參與者,粉絲群體呈現低齡化趨勢。

  “打蛇打七寸”,“飯圈”亂象整治之難,除了粉絲的非理性情緒之外,更在于背后有一雙“看不見的手”。據媒體報道,“飯圈”常見的謾罵互撕、挑動對立、刷量控評、教唆過度消費甚至大額消費等不良行為和現象,源頭分別來自于非理性的粉絲、職業黑粉、惡意營銷號,以及渾水摸魚賺取流量的網絡平臺。

  換言之,“面”上的整治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飯圈”即便暫時偃旗息鼓,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死灰復燃。要想不再陷入“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尷尬境地,必須從根源上加以杜絕。《通知》發布了包括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優化調整排行規則、嚴管明星經紀公司、嚴禁呈現互撕信息、不得誘導粉絲消費、嚴控未成年人參與、規范應援集資行為等十項舉措,針對“飯圈”亂象的方方面面,都做出了明確規范。只要落實到位,并對敢于興風作浪的職業黑粉、惡意營銷號和網絡平臺依法嚴肅追責,就可以斬斷那只在幕后操控的“看不見的手”。

  “飯圈”問題早已溢出娛樂的“小圈子”,是一道社會考題。治理“飯圈”亂象,需要加強社會合力。網信、工信等職能部門要在長效整治和規范粉絲文化上繼續發力,學校、家庭、相關機構也要增強文化教育吸引力,幫助青少年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形成抵制不良文化影響的自覺與自律。惟其如此,才能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讓亂象叢生的“飯圈”蛻變為“范圈”,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飯圈整治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