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的半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成為首位闖入此項目決賽的中國運動員,并在決賽中取得第六名。除了短跑運動員之外,蘇炳添還有另外兩個身份:暨南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以及北京體育大學2019級博士研究生。
備戰奧運會期間還在寫博士論文的蘇炳添,之前已經發表過數篇短跑方面的論文,研究內容主要是“蘇炳添為什么跑這么快”。
蘇炳添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論文丨參考文獻[1]
自己分析自己
幾年來的變化
在上圖這篇論文中,蘇炳添先回顧了中國男子100米短跑的發展,描記出9年間最好成績的上升趨勢,文中標注“全國紀錄是筆者2018年創造的9.91s”。
2010年-2018年中國男子100米短跑全國最好成績示意圖丨參考文獻[1]
接著,蘇炳添分析了中國男子短跑躋身世界前列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是踐行科學化訓練理念,他以自身為例,講述自己2017年開始與蘭迪·亨廷頓(Randy Huntington)教練合作。作為一名典型的“科研型教練”,蘭迪在合作之初先參照“冠軍模型”對蘇炳添的體能和技術狀況進行了全面的診斷和分析。
結果發現,蘇炳添體能方面存在股后肌群和踝關節力量不足、發力速率偏慢等問題,技術上有起跑姿勢不合理、前7步步長偏小、扒地技術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節奏不佳的情況。
針對這些問題,蘇炳添開始遵循專為自己定制的個性化方案,用科學化的訓練方式惡補短板:
蘇炳添科學化訓練的常用儀器和設備丨參考文獻[1]
當今訓練早已不是“練得越苦、成績越好”的思路,訓練前,教練會以儀器評測結果和蘇炳添的主觀感受為依據,確定當天的速度、耐力、爆發力、力量、協調和技術訓練的負荷量度,在避免損傷和過度訓練的前提下盡量獲得更多訓練效益。在訓練過程中,蘇炳添也會受到多種儀器設備的全面監控,以確保訓練負荷量度和運動技術的最佳化。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蘇炳添確實看到了自己在技術參數和身體素質方面的明顯進步,這些也正是他成績能取得驚人突破的關鍵所在:
跟隨蘭迪訓練前、后蘇炳添部分技術參數和身體素質對比丨參考文獻[1]
這些變化
如何將蘇炳添送入決賽
對比上面表格后兩列的數值,可以看出蘇炳添在體能訓練和專項技術上都做了調整,這些變化與百米成績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接著看蘇炳添自己的分析。
起跑姿勢更加舒展
表格前四行是對起跑姿勢的描述,適當的預備狀態是發令槍響后有力蹬離起跑器的前提。蘇炳添近年調整了起跑姿態,把起跑器前、后抵足板距離起跑線的距離分別向后移動了3厘米和2厘米,并且明顯增加了雙腿的髖、膝關節角度。
蘇炳添分析,這樣的姿勢使自己的軀干與下肢相對位置更加舒展,減小了臀肌和腘繩肌等后群肌的拉伸幅度,減緩了股直肌和髂腰肌等前群屈髖肌群的緊張度,可以更好地利用肌肉牽張反射和肌肉適宜收縮初長度,使下肢關節處于最佳用力角度,加快起跑蹬離速度。
通過起跑姿態的調整,蘇炳添在預備姿態和蹬離瞬間軀干角分別增加了1.2°和4.6°,離地瞬間膝關節角度增加1°。理論上軀干和膝關節角度加大將增加垂直分力,減小水平分力,可能降低蹬離瞬間水平速度。但實際上,增加的垂直分力使蘇炳添的起跑騰空時間延長了0.013秒、起跑步長增加0.07米,速度反而提高了0.592米/秒。
蹬離速度的提升,也反映了蘇炳添髖、膝、踝伸展爆發用力能力的提升,以及功率輸出增加。這些變化最終體現在跑步上,就是他起跑后第一步的步長和步頻同時增加,速度有了明顯的提升。
起跑技術細節上的優化,成為蘇炳添取得成績突破的著手點之一。
加速階段步長增加
起跑之后,是跑步速度逐漸提升的加速階段。蘇炳添曾存在前7步步長偏小的問題,因此加入了不同距離和不同阻力交替的加速訓練,以提高加速階段的技術能力并穩定加速技術。
他日常訓練中的阻力加速跑訓練是這樣的:先抵抗阻力15千克沖刺10米,跑2次;接著是抗阻12千克沖刺20米2次;抗阻7千克沖刺30米2次。隨著阻力負荷減小,蘇炳添前七八步的步長逐漸變大,最終在無阻力情況下達到理想步長。
最大速度更快
加速完成后,百米短跑選手進入全程速度最快的最大速度階段。蘇炳添針對這個階段在體能方面增強了自己股后肌群和踝關節力量,使發力速率明顯得到了提高,并且改進了前蹬和扒地技術。
為了保持更高的速度,除了普通的跑動訓練,蘇炳添還會進行抵抗阻力和接受助力的跑動訓練。其中抵抗阻力的輔助性練習,可以針對性地發展下壓著地、團腿折疊、下壓“鞭打”(主動下壓擺動腿,使踏地更快速有力)和左右側高速交換的協調能力,以此募集更多的臀肌參與下壓動作,并加大下壓階段的動作幅度。
在助力推動訓練中,蘇炳添采用高出自己最快速度的負荷進行超速跑,或者達到自己85%~95%的最大速度進行助力訓練。這種方式可以發展高速下的神經肌肉控制能力,使機體逐漸適應高速下的協調用力能力,打破速度障礙。
另外,固定間距小欄架跑動等訓練,也幫助蘇炳添控制步長和穩定跑動技術節奏,使他在沖刺時達到更快速度。
精細化呼吸節奏
雖然百米短跑持續時間只有十秒左右,但如果呼吸節奏配合不好依然會拖慢后半程速度。因此在直接與跑步姿勢相關的訓練之外,蘇炳添也加強了在跑動中關鍵轉換點進行呼吸調整的意識。
他劃分出百米中不同分段的任務和換氣時機,并練習掌控節奏: 起跑至30~35米為蹬伸加速階段,此時完成第1次換氣,接下來35~45米為轉換階段,第2次換氣在45~70米處的“鞭打”下壓階段,第3次換氣則定在70~95米處。
2020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后的蘇炳添 | icphoto
蘇炳添在田徑場上不斷推進亞洲紀錄,用實際比賽成績顛覆了“身體條件不適合”等傳統認知。同時,他還將自己訓練和比賽經驗總結下來,在研究團隊的支持和幫助下,從運動員的角度提出了中國男子100米短跑的成功經驗和發展啟示。
就像他在賽后接受采訪時說的:“我的成績沒有讓大家失望,也想給新人們帶去更多信心,告訴他們我們一點都不差。”
蘇炳添百米進化史,戳視頻看中國田徑是如何突破的!
參考文獻
[1] 蘇炳添, 鄧民威, 徐澤, 梁偉, 姜自立, 王國杰。 新時代中國男子100m短跑:回顧與展望。 體育科學。 2019;39(2):22-28。
[2] 王國杰, 蘇炳添, 章碧玉, 彭秋艷, 鄒吉玲。 優秀短跑運動員蘇炳添的技術優化訓練研究。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9;45(6):82-87。
[3] 蘇炳添, 程志理, 周維方。 運動行為志研究:短跑技術實踐敘事。 體育與科學。 2020;41(4):38-44。
[4] http://sh.xinhuanet.com/2021-08/02/c_1310101718.htm
作者:代天醫
本文轉自果殼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