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果殼
在希臘傳說中,美杜莎原本是戈耳工三姐妹中最好看的,她夸耀自己的美貌引起了雅典娜的嫉恨,把美杜莎毀容成了可怕的蛇發女妖,并放逐了她,被珀爾修斯以“為民除害”的名義斬首……傳說還有結局稍微好一點的另一個版本,她并沒有被珀爾修斯殺死,而是遁形來到人間。
落入凡間后的美杜莎不知去向,最美好的猜想便是她化身成了一位動物明星,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世界最長巨蛇。這條長蛇是一條來自美國,人工飼養的網紋蟒(Malayopython reticulatus),它的名字也叫“美杜莎(Medusa)”!“美杜莎”長達令人震驚的7.67米(事實上,野外的網紋蟒超過6米的就很少了),而體重更是達到了158.8公斤,需要七八個人,才能勉強抱住它來個合照。
巨蛇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從上到下,已滅絕的泰坦巨蚺(Titanoboa cerrejonensis),已滅絕的Gigantophis garstini,6.95米長的網紋蟒,5.21米長的綠水蚺 | Gamma 124 / Wikimedia Commons
東南亞食人魔
全世界的神話中,都有巨蛇吃人的傳說。現存蛇類中最大的兩種,分別是蚺科 (Boidae)中分布在南美洲的綠水蚺(Eunectes murinus),以及分布在東南亞的網紋蟒(Malayopython reticulatus)。
綠水蚺雖然最長記錄為5.21米,不及網紋蟒來的長,但它卻比網紋蟒更粗壯。但是綠水蚺更愛捕食嚙齒類 (比如水豚)以及鱷魚等,對人類似乎沒有什么興趣,同時,它們性格膽怯害羞,會盡可能遠離人類所生活的村莊,因此除了捕風捉影的一些傳說,并沒有實際的吃人記錄。另外,非洲的巖蟒(Python sebae)有殺死并試圖吞食未成年人的記錄。
但網紋蟒卻很不一樣,它們真有“巨蛇吞象”的決心,雖然遠不至于吞象,但進攻大型哺乳動物的案例確實存在。2017年3月,在印尼蘇拉威西的穆納島(Muna Island),一位54歲名叫Wa Tiba的女性失蹤了一周多,最后從村子附近一條長近7米網紋蟒的鼓脹肚皮中,得到了這位不幸女士的遺骸。這則新聞當時在國際間傳播,使許多人震驚。對于逝者家庭而言,這是一場不幸的悲劇,但另一方面,卻從生物學的角度證實了網紋蟒吞噬人類的可能性。
Kaeng Krachan國家公園里的網紋蟒 | Rushen / Wikimedia Commons
網紋蟒若要吞食人類,主要的障礙是我們人體橫截面最寬的兩處地方——肩部和臀部,我們的臀部總體而言會略寬于肩部,這和人類特有的寬大骨盆有關。網紋蟒的口部上下方向雖然能張得很大,但是左右方向能改變的幅度卻很小,因此當人類平躺時,我們的肩寬勢必超過了它們的口寬。
所以只有當網紋蟒的身體水平面和人類身體水平面呈90°垂直時,才有可能吞食掉成年人類(或者人類側臥,或者網紋蟒側著吞食),這大大降低了它們吞食人類的概率。想必那個罹難蛇口的人,正是發生了這樣的不幸事件。
搜尋鎮館之寶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是各類獵奇文化、博物學、考古學、生物學等雜糅的時代,也是各地興建博物館的年代。當時,世界各地新發現的“怪異生物”,或真或假都會送入日不落帝國的博物館,而在民間,各種馬戲團、畸形秀、怪物展等活動層出不窮。當時澳大利亞的菲茲杰拉德兄弟馬戲團(Fitzgerald Brothers‘ Circus)可謂家喻戶曉,搜羅了不少世界各地珍稀生物展出。在新加坡,他們收購了兩條當時發現的可能是最長的巨蛇,兩條長達6.5米的網紋蟒,用作“怪物展”展出。
1925年,拍攝于印尼亞齊(Aceh)的一條網紋蟒 | Wikimedia Commons
在那個爭先恐后標榜自己發現了“世界最長大蛇”的時代,6.5米的長度其實并不夸張,當時不少記錄中都有“八九米以上的大蛇”,但是這些大蛇通常都是制成標本后記錄,甚至僅僅是蛇皮記錄,活體記錄卻少之又少。為了獲得更高的數據,蛇被人為致死后,蛇皮會被刻意拉長,通常這種方式能使蛇皮拉長1/3。最荒唐的是有人拿著蛻去的蛇皮說事,蛻皮甚至能延展到原本蛇體長的1.5倍以上。因此一條六米出頭的大蛇被認定有十米屢見不鮮(這種以訛傳訛的測算方式,在現在也時常出現)。
印尼Bandung動物園的網紋蟒 | Ilham.nurwansah / Flickr
而菲茲杰拉德兄弟馬戲團這兩條6.5米的網紋蟒卻并沒有虛報數據,如實展現了蛇體原本應有的樣子,當時一起展出的還有其它東南亞的稀有動物,諸如婆羅洲紅猩猩、馬來貘等,在當時吸引了許多民眾參觀,可謂門庭若市!
然而好景不長,這兩條巨型網紋蟒在展出后不久就因為應激反應拒食、緊張,先后死亡。在它們死后,一條被按照原本的樣子做成標本,而另一條則被“骨肉分離”,骨架和皮囊分別制成了兩具相互印證的標本。
菲律賓原住民提著從一條網紋蟒身上剝下的皮 | Thomas Headland et al。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
在1905年,該馬戲團把網紋蟒標本捐贈給了正在興建中的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物館,它們被盤旋在一副木架上,栩栩如生,直到今天。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