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喝奶茶了嗎?如今,不管是愜意的午后,還是煩悶的加班,不管是朋友們的聚會,還是一個人的消遣,奶茶似乎已經成為不少人日常生活的標配。但一些有心人發現,家門口的奶茶店一直換了又換,熱門的奶茶品牌總是一杯難求,熱熱鬧鬧的奶茶江湖何以“冰火兩重天”?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奶茶是一門看似穩賺不賠的生意。一方面,中國的飲茶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直到今天已成為中式飲品的一個象征,培育了飲茶文化的深厚底蘊。另一方面,相比于傳統的泡茶,奶茶在口感和味道上滿足了更多需求,在“茶葉+牛奶”的基礎上創造出各種可能。據統計,我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已突破千億元,超八成新式茶飲消費者每周至少購買一次。傳統和潮流的疊加、生產和消費的互動,共同造就了一塊誘人的市場蛋糕。
然而,在奶茶江湖安身立命乃至開宗立派,沒有誰敢打包票能成功。并不高的門檻,無法阻擋蜂擁而至的入場者。不難發現,從大城市的摩登大樓,到小縣城的街頭巷尾,奶茶店近些年來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不少從未聽過的品牌化身為熱門的創業項目,一些早期的“老玩家”成功躋身資本和市場的寵兒。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中國茶飲企業總數已經超過30萬家。然而與之相對的是,截至去年停止營業的茶飲企業也超過13萬家,占茶飲行業企業總數的43%。入局者多,出局者也不少,成了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
客觀來說,緊缺的市場吸引充沛的供給,市場的飽和淘汰落后的產能,這是基本的市場規律。一條不長的商業街上,坐落著七八家大同小異的奶茶店;一杯剛研制出來的新品,沒過多久便被模仿“爛大街”……一擁而上,很有可能帶來無序的市場競爭、過度的生產供給,再賺錢的生意也有可能一地雞毛。更何況,茶飲行業競爭壓力大,行業存活率低,再加上頭部品牌迅速擴張,馬太效應明顯。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市場的火熱,還是商家的進退,都是市場規律發揮作用的結果,不必也無需過分擔憂。
只不過,盡管哪一家店能存活下來很難界定,哪一個品牌能火也無人可以預言,但總有一些共識顯而易見。曾經,俘獲消費者味蕾的是奶茶的“甜”:加水果、加芝士奶蓋、加雪糕,甚至加面包、加糯米……豐富的用料讓人詫異:這是喝茶還是喝粥?如今,打動消費者的很有可能是“健康”:植物基、0卡、低糖等奶茶新品層出不窮,各種組合搭配讓人腦洞大開。這是消費觀念的嬗變,也是消費潮流的涌動。只有關注市場、保持敏銳,做到因時而動、順勢而為,才能抓住商機、贏得未來。
還要看到,對于消費者來說,購買奶茶也不僅僅是為了啜一口甜。“沒有什么煩惱是一杯奶茶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你喝了嗎”……社交網絡上,類似的話語比比皆是。一杯奶茶,正在被賦予更多屬性和內涵。或許是聚會同好的快樂,或許是“奶茶自由”的滿足,又或是朋友圈里的追趕潮流……正因如此,有的奶茶店在產品研發之外,在商鋪裝潢上花心思、在顧客社交上出點子,取得了意外的收獲。由此對網友的話更有體會:吸引你的不是奶茶店的那杯奶茶,而是那個和你一起喝奶茶的人。
當然,更要守住底線和紅線。有的連鎖品牌收取加盟費后就撒手不管,有的盜版奶茶以假亂真,還有的不知名奶茶找明星背書卻詐騙跑路……即便是某些頭部品牌,也曾接連曝出食品安全問題,損耗消費者信心。必須要認識到,入局奶茶并不是萬能的“財富密碼”,盲目跟風更是無法制勝。不管規模大小,想要站穩腳跟,還是得用心經營,在品質安全、產品研發、品牌口碑等方面多下功夫。
打造風格鮮明的高顏值店鋪,引入烘焙等多元化產品,開發文創等限量周邊……現如今,開好一家奶茶店的“花招”越來越多。未來,奶茶和奶茶店還會延展出怎樣的想象空間,續寫什么新故事?不妨且喝且期待。
這正是:
奶茶江湖,誰主沉浮?
生活時苦,來一杯不?
責編|翟巧紅 編輯|姜越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 文:管璇悅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