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屬于西洋之發明,但傳到更具發明傳統之中國,就被增加了許多新意。除卻股分國有、法人、A、B等類,于通常之上市公司外,更創造性地開設了ST、PT公司——這應是洋人們所不曾料到的罷?
公司到了ST、PT級別,自然絕非等閑可比。但其“特別”之處,倘非確切了解,僅憑想象是未必可知的。1996年以“歷史遺留問題公司”身份上市之PT瓊華僑,其近來方被有關媒體充分披露之種種“軼聞”,便令我很開了眼界。
比如一家通常之企業,經營部門是絕不可或缺的,但瓊華僑便“用不著”——因為公司之主營業務,早在三年前即已作了古。
沒有了經營部,公司里誰最繁忙呢?據有關報道,目前是法律部之工作人員——他們正在應付著逾二十起之訴訟案件。
但比起資產管理部與財務部此前艱苦卓絕之工作,法律部便不值得多提。據說,2000年對于公司資產、負債之全面清查與審計,“差點忙壞了資產管理部和財務部的人”。原因是:公司前任董事會及經營班子,留下了一本聞所未聞之“賬目”。
這“賬目”實在是可入《拍案驚奇》的。譬如關于公司負債,便有債權人告至法院、瓊華僑方悉竟還欠人錢財之“軼事”。倘若讀者對此不屑,以為于“楊白勞”們揚眉吐氣之當今中國,忽略欠債不足為奇,則請再看關于公司資產之“趣聞”:瓊華僑之2000年年報中,新增了一筆對于泰康保險公司之長期股權投資,該“意外”之財,完全是靠了法院之一樁判決后,方才驚喜獲悉入賬;前不久,公司又收一紙法院查封其所擁有海南富島資產管理公司900萬元股權之通知,股東們也才就此“幸”知,原來公司竟還有此一筆存于“爪哇國”之資產……
職業會計師之生計,全賴替人做帳來維持。但瓊華僑于編制1999年中報時,其先前所聘之中洲會計師事務所,竟不敢再接該“上帝”之“惠顧”!何哉?賬目記錄不整,業務無憑,甚至其內部人員,也已“說不清”!賬目糊涂至此難得境地,中洲會計師事務所思慮再三,自量“不才”,只好將到手生意忍痛回絕。
中洲會計師們無能為力,但公司內“藏龍臥虎”,一直自有精通“做賬”之專家,比如前任董事長、總裁與財務總監三位高管。證監會稽查局對于瓊華僑事件所做之調查結果顯示,公司1993年至1997年間虛增利潤近2億元、少記借款近4億元、從而長期于帳外形成巨額負債之“大手筆”,便為他們合做之“杰作”。
對于瓊華僑之淪至PT,有關人士已分析不少,“缺乏主營業務”之指責,尤其眾多。但我以為這很值得商榷——“做賬”,不正是瓊華僑多年里,明確無疑之“主營業務”么?
PT瓊華僑之“軼聞”,當然絕非以上幾許。興趣濃厚之讀者,請自行查閱有關詳細之報道!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