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之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言論,有的會給我們的投資帶來幫助,也有的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損失,這正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今天總結一些五花八門的言論,希望引起投資者關注:
一、媒體誤導股市
上周二導演出了一場搞笑片,如果那天是愚人節,將獲得最佳創意獎。據證監會人士稱,新華網2月8日時評不代表管理層意見,三大證券報同時刊登的《風物長宜放眼量》一文,并非出自新華社的電訊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通稿”,只是刊登在新華網上的普通文章。當然,作為網站的新華網與作為國家通訊社的新華社,兩者所承擔的功能以及權威性不可相提并論,“新華網”與“新華社”不可混淆。但事實上,該稿刊登出來后,許多人認為它就是新華通訊社的稿件,代表了有關管理層對市場的看法,外電對此也多有報道。當天股市反應是止跌啟穩,收出蛇年第一根陽線,并且被眾多股民當做是“救市稻草”,只是好夢難成真,很快便被人從夢中叫醒。
事后讓筆者想不明白的是,市場眾多人士一直都認為管理層長期操縱市場,因此中國的股市十年來都是政策市,并且證監會也注意到了這一點,開始強調市場化的功能,并提高監管能力。而《風物長宜放眼量》一文刊載后,誤認為是代表了政府聲音的市場人士,卻沒有人站出來指責“干預市場的行為”,試想如果不是一篇托市文章,市場的謾罵聲將不絕于耳,1996年的新華社通稿事件將不會再故技重演了。受騙上當的讀者怪只怪自己眼力不好,轉載該文的編輯們是否也應該負些責任呢?只當那天是愚人節開了個善意的玩笑吧!
二、渲染“莊股時代的終結”
新年伊始,由于證監會對中科創業及億安科技的查處帶動莊股集體表演高臺跳水,證監會也表示要嚴厲查處違規操作,各媒體相繼報道了有關“莊股時代終結”的文章,專業人士紛紛建議在沒有莊的市場應轉換思路,放棄跟莊操作……以上一切給人的感覺是十年的莊股市場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讓人不得不產生疑問:“可能嗎”?有業內士人認為違規操作是一定要查,但過于吹毛求疵未必明智,加大監管力度的措施是審時度勢的需要,并不是搞突擊。只不過是對過于惹眼的個股必須嚴肅對待,然而法不責眾。用梁定邦先生的話說:“監管必須要劃一條底線。”這句話的含義耐人尋味,超越了底線不就違背了監管部門的初衷嗎?一切要服從大局。
我國股市從1998年才開始有了第一家封閉式基金,雖然近幾年大力提倡培育機構投資者,推出開放式基金及保險基金入市等。但從目前整體來看,市場還是缺乏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很難形成機構與機構投資者之間的競爭,基本上還處于供小于求的關系。因此,市場只要有肉可吃,便會招來蒼蠅和蚊蟲,也就是說除非莊家不能獲得超額利潤,否則決不會自發消失。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莊家日后的操作手法會更隱蔽、做莊時間會拉長、不會輕易再逆市而上去招眼、多在幾家營業部或幾個不同地區開不同的戶頭。
三、一級市場無風險
一級市場可以稱得上是股市中的“至尊”,長期演繹著只賺不賠的神話,但這一神話在去年年末隨著三只新股增發后跌破了發行價,終于以悲劇的方式結束了。這個變化的好處就是給投資者提個醒,一級市場也不是一個穩賺的市場,也需要進行基本面的分析,看上市公司的質量才能確定的。今后隨著發行市場的改革,穩賺不賠的市場將不復存在,這最后的晚餐還是不要錯過,抓緊吃,見好就收,否則等制度改革一到位,吸收功能不好的人就該鬧肚子了。
四、預測上半年將延續牛市行情
在去年年底,各媒體相繼報道了有關各著名證券機構提供的關于2001年大盤走勢預測報告,各機構及專業人士一致認為今年大盤行情將延續去年的牛市行情,預計大盤指數最高點為2500點上下,預計高點產生的時間段應在上半年,而下半年行情因不定因素(創業板推出、國有股減持等)太多可能出現跌勢。暫且不說下半年行情如何如何,如果投資者按上述意見在年前積極建倉,正好來了個高位套牢,能怪誰了呢?人家在每篇文章后面都注明了類似“股市風險難測,據此入市責任自負”,不能怪人家沒有提醒你吧!有業內人士指出,其實在年前大盤已明顯呈現出疲憊狀態,相當一批高價位股已放出調整信號。為什么如此之多的業內人士一致推崇大牛市行情呢?究其原因,無非是怕被客戶(股民)責罵。只要你說大盤好,別管是真是假,聽起來就高興,如果說不好,碰巧又蒙準了,那股民的吐沫星兒還不把你給淹死。對此,吳敬璉老先生深有體會。
五、新股、次新股不會被套
從2000年的行情中可能看到,隨著大盤不斷走強,新股定位越來越高。由于新股上市當天沒有漲幅限制的特性而時常上演暴利神話,而其籌碼的“清澈性”成為黑馬奔騰的園地。去年新股板塊的不錯表現,確實讓大部分介入者都有不錯收益。但那是在大牛市之中,過分充足的資金所造成的虛假的繁榮,畢竟這些高位定價的新股中,以目前價位來看,真正有投資價值的鳳毛麟角,一旦大盤開始調整,新股也會套人。從春節過后的行情來看,有許多次新股頻創新低,如首旅股份、中聯重科等。說明了新股的短線炒作實際就是在炒人氣,一旦人氣渙散,新股、次新股的表現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人氣是靠大盤來維系的。
六、炒重組股萬無一失
對于ST股或其他問題股要特別注意風險防范,這點與去年完全不同,因為在2000年幾乎買進任何一家ST股都會獲利豐厚,而任何事情不會如此簡單地重復。ST鄭百文已向我們發出信號,重組不一定能炒,而且很多PT股已連虧五年,國家一定不會再出什么“T”的政策,最晚明年必然會有一批公司退出市場。
在炒作方式上,一直以來,資產重組股的運作通常都是在一、二級市場同時進行,而且實施控盤式炒作成為潮流,但隨著監控力度的加大,這種潮流將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炒作方式上會更講究波段節奏,不會輕易逆市而動,由于資產重組方案更具透明性和明確性,使資產重組對象的價值判斷相對較為清晰。因此,重組股行情將更多集中于重組方案推出以后,注重研究公司信息披露,從而做出合理的價值評判將成為參與資產重組炒作的主要手段,同時,具體運作上,會更講究技術運作規律,反技術操作的行為將大大減少。
在重組政策上,對資產重級影響最大的是去年底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規范上市公司重大購買或出售資產行為的通知》,該通知明確了重大資產重組的概念和具體的量化指標,收購或出售資產總額占上市公司總資產的50%以上等均視為重大資產重組,通知中對展開資產重組行動最大的誘惑在于:如果重組效果良好、運作規范,可以在重組完成一年后提出配股或增發新股的申請,甚至可以把期限縮短為一年以下。實際上,該通知的頒布是管理層對實施有效資產重組行為的充分肯定和鼓勵,在融資政策上也給予非常寬松的條件,當然,前提是運作規范、重組效果好,正是這個政策將奠定今年資產重組行情特點的基礎。近期財政部又在頒發的《會計準則》中規定債務重組等八項具體細則,也進一步在財務上規范資產重組行為,杜絕虛假重組,對那些演繹資產重組游戲的行為將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其中“債務重組準則”中明確規定買賣資產所形成的差價不能列入利潤,而只能列入資本公積,這將有效避免靠一買一賣變賣資產的游戲創造利潤的行為,促使資產重組真正成為改善上市公司質量的有效手段。正是在上述幾大規范舉措之下,今年的資產重組股將會是更注重實施性的資產重組,而不是強調概念和題材,更講究公司的實質性變化,而不是追求短期的概念性炒作。
七、推崇中長期持有國企大盤股
在今年年初眾多專業人士大費口舌地向股民著力推薦國企大盤股,其推薦理由是國企大盤股在2000年未被炒作過,按風水輪流轉理論,輪也該輪到國企大盤股了,且國企大盤股市盈率大多在20倍左右,比起市場平均50多倍的市盈率低多了。隨著開放式基金與養老、社保基金等一艘艘“超級航母”入市,以及廣大散戶投資理念越來越成熟,2001的股市,將是國企股的天下。乍一聽似乎頗有道理,但細細一想,讓人疑惑。
不錯,國企大盤股在去年年底及年初的確起到了托市的作用,其所處背景是在市場無任何板塊熱點下,而此時的國企大盤股在莊家建倉后還未拉高之前,在未獲得利潤的前提條件下,怎會輕易隨大盤走出跌勢呢?如果投資者因此認為國企大盤股將在2001年充當護盤使者,就進入了誤區了。國企大盤股充其量只是大盤跌勢中的過渡品種。
道理很簡單,2000年是國企脫困的最后一年,如朱老總所愿,國企全面脫困,呈現出一片大好局面。但脫困的背后是絕大多數企業為了脫困而脫困,治標不治本,經營機制、股權治理結構沒有得到有效改善,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制約國企的根本因素。對于二級市場來說,由于絕大多數國企大盤股所屬行業已經顯露夕陽產業的特點,成長性很低,因此,缺乏足夠的想象炒作空間。拿沈正欣先生例舉的“寶鋼股份”為例,該公司目前的市盈率才30倍左右,只有大盤平均市盈率55倍的一半。但由于該公司總股本126億,決定了該公司進行股本擴張的能力相當微弱,所以在實行股利政策時,基本上不太可能送紅股(包括廣義上的回報——用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而極弱的股本擴張能力還將留用于再融資方面——增資擴股。然而,若用現金向股東派發紅利,以目前較流行的每10股派1元計,公司要拿出現鈔12.6億元,取最保守的方案派0.50元計,也需要拿出現金6.3億元,這對中國特色的、屬于“發展中”的上市公司來說似乎不大容易。但是,對上述的大資金來說,后一種方案等于每股獲得稅后收益0.04元,對應6元的股價,收益率僅0.67%,遠低于同期銀行儲蓄利息收益,從這點講,很難引發投資者的興趣。因此,對于市場而言,國企大盤股長期低迷是正常的。
八、鼓吹國有股減持不會給市場帶來沖擊
從各方報道及評論看,相當一批人士認為國有股減持不會對市場造成沖擊,其理由是:伴隨著國有股的咸持會有相關配套政策出臺,例如開放式基金、保險基金的入市,將緩沖市場資金面的壓力;只要歷年國有股變現的數額適當,應該不會對市場造成沖擊;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其籌資能力會更高,對于通過市場國有股每年變現幾百億元資金去補貼養老基金的缺口,對市場來說不會有什么沖擊。但國有股、法人股畢竟是天量級(3萬億市值)的盤子,真的像輿論界所認為的不會對市場造成沖擊嗎?國有股減持問題,是困擾2001年股市走向的重要因素,雖然有權威人士指出國有股減持具體方案尚未確定,但這一信息卻不能不引起投資者的關注:那就是國有股減持必然通過證券市場實現,由此可見,證券市場遲早要承受國有股減持的沖擊。至于這個沖擊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及后果如何,正是投資者面臨的最大困惑。懸在脖子上的利劍,早晚會掉下來的。留個心眼早做防備,興許能逃過此劫。
在這里需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國有股減持與股市的活跌性應該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即成功的國有股減持需要在一個活跌的證券市場背景下完成,從近幾年的新股發行就可以看出來,而股市應該是經濟運作的睛雨表,股市的長期活躍性并非靠出臺什么利好、利空政策,政策調節只能在短期效益里起作用。另外,國有股減持的目的無非是通過股市套現幫助國企徹底脫困,讓市場眾多人士一起來為國家分憂,要注意的是“別幫富了別人幫窮了自己”,到那時可就沒有人來幫你了。
梁定邦在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時說過:“股市中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如何進行篩選投資,還是要靠自己的內功。”市場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只能提供參考作用,最終做出判斷還是要靠自己,切忌偏聽偏信,否則吃虧的總是自己。還是那句聽出老繭的至理名言說得好“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