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某中型券商一位監測A股資金面的策略分析師說,“近期又有一批場外資金入市,資金來源幾乎是各式各樣,以前的理財、儲蓄、投資房地產資金、甚至是實業老板等都在不斷涌入。”
本報記者 安麗芬 廣州報道
樹欲靜而風不止。
3月24日,一則“監管層有可能將兩融門檻由50萬元上調至100萬元”的傳言在投資圈快速擴散。
或許是受此影響,3月25日,除了新上市的東方證券(600958.SH),其余21家券商股僅有4家微漲,其余17家均不同程度下跌,不少跌幅超過大盤。
上證指數也在當天終結了頗為罕見的十連陽行情,下跌30.68點,報收于3660.73點,跌幅0.83%。相對于“改革牛”的稱謂,這樣的結果已經讓本輪牛市“杠桿牛”的特征愈發明顯。
不僅是這一次,此前有關兩融業務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也都會給大盤帶來巨大影響,如1·19的極端行情就是大多家券商兩融業務受到證監會[微博]處罰引起的。
Wind數據顯示,3月24日,A股兩融余額已高達1.42萬億元,再次創下歷史新高,不少券商已經到了頂格運行的上限。雖然兩融短期增長乏力,但是各路資金還在瘋狂入市。
某中型券商一位監測A股資金面的策略分析師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期又有一批場外資金入市,資金來源幾乎是各式各樣,以前的理財、儲蓄、投資房地產資金、甚至是實業老板等都在不斷涌入。”
兩融頂格運行
在本輪牛市的演繹中,兩融功不可沒。但是眼下,天花板已經觸手可及。
Wind數據顯示,2月末,廣發證券兩融余額高達720億元,在91家有兩融資格的券商中排名第一;其次是華泰證券的704.59億元和國泰君安的696.45億元。另外,銀河證券、招商證券、海通證券等5家券商的兩融余額也均在500億元以上。
同期兩融余額最少的是華金證券的7667.32萬元,其次是川財證券1.75億元、五礦證券5.4億元以及日信證券的5.8億元。
以兩融余額暫居第一的廣發證券為例,去年12月,其將兩融業務的總規模上限由700億元上調至1000億元,短短2個月其兩融余額就突破了700億元。再考慮3月份以來股市連創新高,兩融余額大幅飆升,其最新的兩融余額很可能已接近1000億元上限。
目前,廣發證券正在緊鑼密鼓地赴港上市,募集資金其中一個用途便是投向融資融券、股權衍生品等資金消耗業務。
華泰證券則早在去年10月就將兩融業務總規模上限提高至800億元,2月末其兩融余額已高達704.59億元。目前其與廣發證券一樣正在籌劃赴港上市募資。
除了赴港上市募資,一些券商還不斷通過發債、受益憑證來融資,募集兩融所需資金。廣發證券一位人士表示,“公司會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和市場的融資成本相機使用債務融資工具,例如短融。”
跟大型券商相比,中小型券商兩融業務的頂格運作更加明顯。
3月9日晚間,國元證券公告稱將融資融券規模上限由120億元上調至150億元。而今年2月,其兩融余額達111.07億元,距上限僅有不足9億元之差。
“我們過完年后兩融的額度就用光了。”上海一家小型券商的營業部負責人稱,有客戶來問,只能讓他們等了。目前小券商的兩融額度都比較緊張,只能靠多發收益憑證來融資。
某中型券商一位兩融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由于公司信用規模達到上限,風控已經發了多次警示函,估計不少公司的兩融也出現這種情況。”
于今年剛剛登陸A股的東方證券和東興證券在兩融余額的排名榜上在同一梯隊。前者以119.15億元的兩融余額排在第20名,后者以105.5億元排在第24名。東興證券一位董辦人員對此表示,“短期并沒有聽說通過發債等方式融資以提高兩融余額額度,如果有會有公告。”
事實上,隨著天花板的臨近,兩融余額的增幅較去年8月-12月的兩位數增長已不能同日而語。
以月為頻率,2014年8月的兩融余額為 5200億元,較同年7月增長18.18%;其后的9月、10月、11月、12月分別環比增長16.8%、14.85%、17.4%、 24.24%,而2015年2月較1月的增幅僅為2.3%。
土豪接棒入市
雖然推動牛市急速前行的兩融業務增長乏力,但是在其推波助瀾之下,A股的賺錢效應已吸引了更加廣泛的各路資金接棒。
“最近有很多生意朋友騰出資金投到了股市,收益比做實業可觀又輕松,僅年后40%、50%的收益多的是。”鄭州一位從事擔保業的商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些人出動的資金動輒就有幾千萬。
更大的“土豪”也來到了股市。一位機構人士就透露稱,“一個客戶從實業撤出來手上拿著幾十億資金,目前也想要殺進股市,分牛市一杯羹。”
據該機構人士分析,這類資金往往都會流向操作更為激進的私募機構,而牛市之下更高的收益表現又會吸引更多的“土豪”加入。
據私募排排網顯示,今年以來,倚天雅莉3號以135.76%的高收益傲視群雄,其次是和聚鼎寶2期、君盈成長分別為59.46%、54.2%。另外,清皓1期、金陀羅飛龍一號等41只私募產品的收益在30%以上。
多家私募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一直陸續發行新產品,而客戶結構里的確出現了不少企業老板。“不少地方做實業的老板都想入市,私募只是這些資金入市的一個渠道。”北京一家私募負責人表示。
上述策略分析師也表示,“近期確實有批場外資金入市,銀行、個人等都不少,這從急劇新增的開戶數可以側面反映。另外,跟去年那波牛市行情不同,年后的這波牛市應該是私募、信托等大客戶入市托起來的。”
但是相比這些新增的“彈藥”,也有不少大客戶選擇離場。一位券商營業部老總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有不少融資大戶已經清場離市,以前他們都是一直融資的。從客戶結構看,中小戶近期增加較多,或許他們就是暫時的高點接盤者。”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由于不看好二季度行情,目前一些機構資金如公募、私募等主流機構也在逐步離場。
知名私募神農投資副總經理陳躍龍對此表示,“后期總體應該會分化。前期漲幅不大的相對補漲的概率較大,畢竟有洼地效應;但預計一大批股票會調整。”
(記者郵箱:2464795425@qq.com)(編輯 鄭世鳳)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