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平安[微博]保險集團旗下的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因在海欣股份的交易行為被深圳證監局介入調查的消息沸沸揚揚。平安資產公司有關負責人向南都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調查,暫時沒有可披露的消息。
業內一資深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平安在海欣股份的操作手法并不會給其帶來太多盈利,或許是以調倉換股為主。事實上在這期間,除了海欣股份,平安亦在多個股票進行了類似操作。平安亦須向監管力證海欣股份只是調倉行動中的一項。而交易與研報同時進行,業內認為可能是為了規避先買入后推薦的違規風險。
調倉還是對倒?
海欣股份在今年1月4-6日共發 生3筆大宗交易,總計金額21531.5萬元,總成交股數為5050萬股,成交價格分別為8.13元/股、7.24元/股和6.67元/股。買賣方均為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共動用了2 .15億資金。這三日海欣股份除了1月4日漲3.54%外,其余兩天均迅速漲停,三日股價累計上漲23.52%。這令業內質疑其涉嫌對倒股票。平安資管當時的解釋是由于股票組合的配置調整,需要按照公允價格進行大宗交易,把部分股票從一個資產組合調到另一個資產組合,所以基本以當日收盤價成交。
業內一資深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平安的這種解釋亦可理解。由于平安資管下面不同的賬戶由不同的團隊進行運作,每個賬戶投資權益類比例不能超過20%。一個賬戶看到更想買的股票標的,想賣出一些持有的海欣股份股票再買進其他股票,而平安資管下面的另外賬戶正好有余錢,所以再買進海欣股份。在接受監管調查時,其可能會用這種理由來解釋交易行為。
據海欣股份的年報和一季報顯示,平安在這三日的買賣交易后,海欣股份的前十大流動股的賬戶發生變動,由原來去年四季度兩個賬戶替換成今年一季度的另三個賬戶。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在元旦過后的5個交易日內,平安資管在大宗交易平臺上頗為活躍,共出現了24筆交易,累計成交量1.27億股,成交金額達到了12.34億元。類似的交易操作不僅發生在海欣股份上,還包括銀座股份、雙鶴藥業、民生銀行、中海集運、江淮汽車等16只個股,買入和賣出席位均為平安資管。上述基金經理認為,這樣的操作手法并不會給平安資管帶來太多盈利,或是以調倉換股為主。而平安亦須向監管力證海欣股份只是調倉行動中的一項。
同日發研報惹嫌疑
除了涉嫌對倒股票外,平安在該股票還涉嫌“先買后推”。一消息人士對記者表示,引起監管關注的不僅是平安在該股的交易行為,還因為平安集團旗下另一子公司同日發布了推薦該股的研報。這令監管認為集團內子公司防火墻出現問題或涉嫌關聯交易。
平安證券[微博]研究所在1月4日同步發布了關于海欣股份的研究報告,該份研究報告由平安證券研究所研究員凌軍所撰寫,題為《直腸癌治療性疫苗(A PD C )價值凸顯,股價至少低估50%》,給予海欣股份“推薦”評級。另外,平安在那幾日大宗交易的華域汽車、長航油運、銀座股份、天士力這幾個股票亦均有平安證券發布的研報。由于平安資管以及平安證券均為平安集團下屬公司,存在一定關聯性,因此其被質疑“先買后推”。
而平安方面解釋,公司結合實際情況形成了具有平安特色的防火墻機制,通過防火墻機制的合理設計和有效運行,防范系統性風險及子公司之間的風險傳遞,規范關聯交易管理。
盡管一再澄清自己,但平安證券發布報告與平安資管買入海欣股份時間相同這一事實不容否認。一保險資管公司人士認為,一般機構投資者在根據薦股報告買賣股票之前,都會先將該股票在投資決策委員會上表決,然后放入股票池;同時對于比較看好的股票,還會派人親自調查。平安資管和平安證券應該各自有一套決策程序和報告程序。即便平安資管的確看了平安證券的推薦報告之后才交易海欣股份,他們很可能是為了規避先買入再評級的違規風險。
采寫:南都記者 王梅麗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